第124章 缜密
张进说。“老师父,你见多识广,我想请你帮忙出诊断题目!”
陈辉也想借此机会考验一下张进的医术。“恭敬不如从命,我愿意将病例拿出来分享!”
众人纷纷议论。
“张大师的想法很好!”
“没错,陈辉与张大师、王新都没有瓜葛,地位超然,是最合适的出题人选!”
“我琢磨了半天,张大师此招不简单,其中蕴含着深意!”
“什么深意?”
“张大师与王新比试分成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比较简单,有标准答案可以借鉴!可是这诊断病例就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的!”
“我明白了,这个裁判必须是德高望重之人!”
“对啊,陈辉既是省城杏林圈知名专家,又是孙思的师弟,由他来当这个裁判再合适不过!”
“对啊,经你这么一提醒,我才明白张大师确实是深谋远虑!”
“没想到张大师年纪不大,心思却如此缜密!”
“你以为张大师是白叫的么,这就是天才跟凡人的区别!”
“看来这就是成名的代价!”
张进闻言哭笑不得。“自己随口说的一句话,竟被人疯狂脑补!看来以后要更谨言慎行,免得遭成不必要的误会!”
......
陈辉不愧是省城杏林圈知名专家,没多久,就写出来一个病例。
他将病例递给裁判,裁判接过病历,大声朗读。
“前不久,我看病遇到一个已婚农民,患者自述近一月来全身逐渐水肿;随即,我执行望、闻、问、切四大治疗方法,仔细观察后,发现他的下肢水肿尤其明显,试着用手指按了按,手指竟可以完全沉陷下去。”
裁判顿了片刻后继续讲述。“我询问他的身体情况,他回应小便短少,总是感觉困倦、身体发重,胸闷;观察他的舌苔发现白腻,跟他把脉,发现脉相沉缓。”
随即,陈辉开始讲述比赛规则。
“请两位在纸上完成辨证论治,时间为30分钟,答题正确者胜出,若两位均答题正确,则取用时短者胜;需要说明的是,此题有个加分项,即与鼓胀相鉴别。”
张进、王新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我想告诉两位的情况就是这些。”
陈辉摸了摸白胡子。“如果你们没有疑问,就可以答题了。”
众人议论纷纷。
“省城来的专家果然够专业!”
“没错,虽然我不大懂中医,但只听题目就让人感到他的职业素质!“
“我琢磨了下,这个加分项很可能是两人决胜负的关键!”
“试想如果一个人答了加分项,另一个人没答,这差距不就一下拉开了么?!”
王新不傻,他也知道此题难度在于水肿与鼓胀两者之间的中医类证鉴别;偏偏他毕竟只跟随师父学习了几天,他只会照本宣科,却不懂得如何融汇贯通!
他心中暗骂。“老家伙,你干嘛要多此一举,来个什么加分项!”
王新越想越觉得心中没底,他忍不住回过头去观察张进动态。
与王新截然不同,张进心无旁骛,低头书写答案。
“这家伙又在装13,我就不信我答不出,你能答出来!”
王新定了定神,也开始答题。
裁判提示。
“请大家保持安静,以免影响他们答题。”
众人闻言都尽量保持安静,一时间全场只听见笔尖在纸上书写发出的“唰唰”声。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已经过去了20多分钟。
张进已经书写完毕,他检查了一遍答题纸后,举手向裁判示意。“我可以交卷了!”
“时间还没到,你确定要交卷么?”
“确定!”
张进此举刺激了一旁正在抓耳挠腮的王新。
“这家伙怎么可能答的这样快?如此一来他在答题速度上已经先拔头筹,我要想个办法应对才行!”
他苦思冥想也没有想出应对之策。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过去,裁判看了看钟表,提醒。
“王新,距离交卷时间只有5分钟了!”
“时间快到了,加分题还没答,我该怎么办呢?”王新越想越急燥,满脸通红,头上也冒出细密汗珠。
他本来就不会答中医类证鉴别,刚才好不容易想到了一些思路,现在一分心全都忘记了;直到交卷时刻来临,他的内心仍然不能平静起来。
“王新,答题时间已经到了,请你交卷!”
“这么快到时间了嘛?”
“你自己看表,现在已经32分钟了。”裁判收走了王新的答题纸。
众人纷纷议论。
“这家伙没什么实力,又喜欢耍盘外招!”
“俗话说得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他这次遇到张大师,还不是暴露出既无能又无耻的本质!”
随即,裁判将王新、张进的答题纸递给陈辉。
陈辉先看王新的答题纸,一目十行,面无表情。
王新心中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陈辉放下答题纸,摇了摇头。“你这是八窍通了七窍--一窍不通!”
众人纷纷议论。
“不愧是专家啊,骂人都骂得这么有水平!”
“是啊,骂人连一个脏字都不带!”
“这句话生动表达了他对王新医术的评价!”
王新闻言窘迫的低下了头。
王副县长也深感脸上无光,再待下去也没有意思。
李局长故意撩拨。“王县长比赛还没完,你这就走了?”
王副县长冷哼一声离开现场。
陈辉拿起张进的答题纸观看;他眸中射出赞赏光芒,忍不住狠狠的拍了下主席台。“写的真是好啊,可谓字字珠玑!”
程局长闻言面露好奇表情。“陈老,张进写得真有这么好?!”
陈辉将答题纸递给张进。“你当众郎读一下!”
“这样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陈辉摇了摇头。“古人早就说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献拙了!”张进眸中露出自信光芒,从中医疾病诊断开始说起,明确指出这位农民是由于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液犯溢于肌肤,而引发为水肿之症。
接下来,张进又对水肿与鼓胀两者作了中医类证鉴别:明确指出两者外在症状虽然都是肢体水肿,腹部膨隆,但也存在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