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陕北知青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出版

这个理由无法反驳。

酸菜土豆充分吸收了油汁之后,油水足,咬上一口,像吃了一块猪肉一样,加上酸菜的酸味,很是下饭。

“大哥,你什么时候回去?”代志蓓问道。

母亲也望了过来。

“21号,我等人文社印刷出来之后拿上一本带回去。”主要是代志平不想回去这么早参加劳动。

当天晚上,代志平在家睡了一晚。

接下来的几天,代志平就在家拿着《数理化自学丛书》的物理第一册开始复习,食住都在家里。

1977年5月20日。

星期五。

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1977年第05期如期出版。

“这是《人民文学》杂志吗?”

“上面不是写着嘛,你不识字呀。”

书店里,摊子上,每个人看到今天的《人民文学》杂志看到封面都问一句。

“难道《人民文学》改版做娱乐了?”

一个青年拿起一本,看着封面疑惑地说道。

只见封面上是《黄土高坡》的简谱跟歌词。

右上角写着:

作词:代志平

作曲:代志平

红色的标题用粗体写着《黄土地》。

这是这一期的封面,也难怪让读者有些疑惑,乍一看还以为是音乐周刊。

“这是一首歌,你们谁懂简谱的,唱一下。”

“谁懂简谱的,唱一下。”

男青年们拿着最新出版的《人民文学》,看着封面的新歌,可是不会唱简谱,着急得抓耳搔腮。

《人民文学》代表着出版物的最高标准。

出于品牌的信任,撇开小说内容不谈,大家知道,能够被《人民文学》当作封面推荐,这首歌肯定是一首不错的歌曲。

可是大家都是五音不全的顽主,哪懂什么音乐艺术。

新歌就在眼前,可是谁都不会唱简谱。

“要不,我来试试。”一个穿着白裙子,脚上穿着黑布鞋斜挎着一个军绿色挎包的少女小心翼翼地说道。

“麻烦你了。”

“来来,来来,索来,我家住在黄土”那名少女看见大家都注视着自己,红着脸,一边看着左上角的E小调,一边唱着简谱。

十分钟后,少女熟悉之后,唱了起来。

大家把少女围在中间,害怕落下一个词似的,也学着唱了起来,有些人还一边唱一边拿出笔记本出来把歌词抄了下来。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日头从坡上走过

照着我窑洞

晒着我的胳膊

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很快,书摊瞬间演变成了演艺大厅,读者变成了演员大合唱。

大家先是懂唱之后,翻到而后看看《黄土地》。

开头是《黄土高坡》的歌词,这个大家会唱。

《黄土地》主要说的是生活在四九城的青年当知青的整个过程。

从开篇写主角在四九城的生活,溜冰,打架,拍婆子,无忧无虑。

到最后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成为了陕北一名知青。

整个故事线分为上中下三个内容。

开篇写主角在四九城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到插队到生产队,面对贫穷落后艰苦的农村生活,心理发生转变,变得沮丧自暴自弃。

开始后悔。

小说花大量的笔墨写了知青们在乡下跟农民一起劳动。

用知青跟当地农民两个群体在劳动中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细节的表现手法上,在劳动、知青点的生活,用细节描写,体现出了插队生活的艰苦跟广大农村的贫苦生活。

突出了主角要改变农村改变乡亲们的生活的主题。

后部,随着主角慢慢地适应农村生活,主角当上了生产队领导,带领大家筑淤泥坝,多种树,守土固沙,防止水土流失。

在筑淤泥坝的过程中生产队的一名社员因工牺牲,留下老婆孩子孤苦地生活。

后来主角因为表现突出,公社有了招工的名额留给他。

可是主角的这几年带领着大家日子慢慢好起来,大家不放他走不舍得他走。

再过三年,又有一次招工的机会,这时候,主角已经跟村里那名牺牲的遗孀结婚,决定留在了村里。

两次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回城,主角都放弃了,最后看到牺牲的遗霜可怜孤儿寡母的,于是跟她结婚。

村里人开始感到不解,到最后的感动。

最后的结局是两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为结局。

最后是一首《篱笆墙的影子》为结局。

最后一页还印上《篱笆墙的影子》的简谱。

前后两首歌,一前一后相呼应。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山也还是那座山哟,梁也还是那道梁。

碾子是碾子,缸是缸哟,爹是爹来娘是娘,

麻油灯呵还吱吱地响,点的还是那么丁点亮。

哦,哦,只有那篱笆墙影子咋那么长,

只有那篱笆墙影子咋那么长,

还有那看家的狗叫的叫的叫的叫的咋就这么狂。

星星咋不像那颗星星哟,月亮也不像那个月亮,

河也不是那条河哟,房也不是那座房。

骡子下了个小马驹哟,乌鸡变成了彩凤凰,

麻油灯啊断了油,山村的夜晚咋就这么亮。

哦,哦,只有那篱笆墙影子还那么长,

只有那篱笆墙影子还那么长,

在那墙上边爬满了爬满了豆角秧。”

“这作者,也太厉害了,一本小说,前后作了两首歌,这是作家还是艺术家?”

大家看到最后,竟然还有一首歌。

还好那名少女没走,于是大家又叫她教大家唱。

谁让大家都不懂简谱呢。

一听,还很跟内容合拍的,契合度很高。

这一期的《人民文学》销量大增,代志平的名声也随着《黄土地》的出版加上《黄土高坡》跟《篱笆墙的影子》两首歌,成为了四九城知青的榜样。

“这个作者我知道,十天前我们还在东来顺吃过饭呢,代志平,是第八机械厂的子弟,在陕北插队。”秦芳的弟弟秦兵站了出来说道。

看到大家看来得意地仰起高傲的头颅。

大家一听,还有个作家朋友,于是跟秦兵打听代志平的消息。

此时,代志平回到了人文社,拿了两本最新出版的 1977年05期的《人民文学》,跟大家告别。

“回去之后,有时间就给我们投稿。”李景峰拍拍代志平的肩膀说道,“人文社永远是你家。”

这样能写作,又能写歌的青年作家实在是太难得了。

会写作的人不少,但是会写作又会写歌,而且写的歌很内容契合度很高,这全国只怕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