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至今思项羽
西苑,无逸殿。
殿内香烟袅袅,松香掺杂着香火气的味道能将寻常人顶个跟头。
自嘉靖二十一年十月的壬寅宫变过后,险些被宫女勒死的嘉靖天子便搬出了紫禁城住在西苑的道场之中。
“烦请公公转禀君父,就说前些时日翠微山那伙强人擅自入城,已然露了相,臣一时拿不准主意,故此入宫伏请圣裁。”
刑部尚书黄光升跪倒在精舍外毕恭毕敬道。
黄光升其实也不知道这伙强人是什么来头,只是在江南供职时,见到不少徐阶的门生玩了命的追杀他们,所以出手相救,迟飞甲自称从记事起就在逃命,已经被徐阶的门生追杀了近二十年之久。
能活到今天,纯粹是靠着人多以及洛道庭当年的护持,饶是如此也已经只剩下不到二十人。
他们已经是被追杀的第二代了,他们的父母长辈,多数都已经死在了徐阶的门生手中。
黄光升把这件事当成扳倒徐阶的筹码,数年前向朝廷上了劾疏。
只不过没想到奏疏刚送上去,连通政司都没进,便直接被南京守备厅的镇守太监截下呈到了御前。
三天后,黄光升便接到了嘉靖的秘旨。
命黄光升会同锦衣卫、镇守太监合力保护迟飞甲这批人,黄光升先是弄了一场大火,然后弄了几具尸体顶替了他们,这才暂时免去了徐阶门人的追杀。
直到黄光升奉调入京,这伙人也就被黄光升安置在了京郊的翠微山。
这个案子,早在严嵩罢相的时候,黄光升就想查了,只是一直被嘉靖压着。
黄光升也没想到,这一压就是这么多年。
再压两年,黄光升都怕这帮人要老死了。
现在迟飞甲露了相,谁也不知道翠微山还安不安全,让黄光升再次看到了查察此案的希望。
在黄光升面前站着一个身穿蟒袍、头发花白的圆胖太监。
正是嘉靖当年在潜邸的大伴黄锦。
黄锦听到黄光升这么说,很快便走进了精舍,只不过却是一去不返,过了约一刻钟后,才另有一名小宦官自精舍内走了出来。
“黄部堂请回吧,万岁爷金口玉言,此案继续搁置,命您多加护佑迟飞甲等人,需要时可调锦衣卫、东厂协佐。”
说完,那小宦官便递给黄光升块一指宽的鎏金铜腰,上面刻着‘上谕’、‘京郊近畿听调’等字样。
黄光升本欲争辩,可是他连嘉靖的面都没见到,跟这小宦官说再多也没甚用处,只得领了牌子起身离去。
就在黄光升走后不久,无逸殿便又出现了三道身影。
正是缇帅朱希孝跟那两名在北镇抚司录事旁听的小宦官。
“三法司已议毕严案,臣朱希孝特来缴旨。”
话音刚落。
沉寂已久的精舍内,终于响起了脚步声,身披道袍的嘉靖赤着脚缓步走出精舍,盘膝坐在了无逸殿正中的蒲团上。
“严案可有进展?”
朱希孝当即通禀道:“禀君父,大理寺邱顺上报,先前所定大罪三款,暂无实据。”
“但……”
朱希孝小心翼翼的抬起头打量起嘉靖。
嘉靖倒是满脸无所谓道:“这又没有外人,你兄长又曾救朕性命,直言不讳。”
“邱顺说,通倭之事虽查无实据,但当年杨继盛案却有端倪,似是被严世蕃戕害栽赃,系误杀。”
说完,朱希孝便伏身叩地,不再说话。
朱希孝当时虽然只是陆炳的小跟班,但毕竟是成国公府的后人,故此对杨继盛案的始末是清楚的。
就在朱希孝准备迎接天子的雷霆之怒时,却发现嘉靖的咆哮声迟迟没有响起。
嘉靖只是愣了下,而后不怒反喜。
“好啊,到底是查到朕身上来了,不愧是朕看中的人。”
“黄锦。”
很快,跟在嘉靖身后的黄锦便站了出来。
“拟个条子。”
“还是写,至今思项羽,不必过江东。”
黄锦旋即欠身行礼,提笔立就。
见条子写完,嘉靖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看向朱希忠问道:“严阁老近来还好吗?可还能走动?”
朱希忠连忙叩首。
“禀君父,严阁老半年前大病了一场,但近来日子还算硬朗,昨日还进了两碗小米粥,一碟小菜,两个馒头。”
嘉靖闻言,微微颔首。
“黄锦,这条子派人送到严阁老府上,骨肉至亲,天地大伦,对了,改日缇帅陪严阁老探个监吧,就这么一个儿子,也该让阁老见见了,莫让人说朕不近人情。”
朱希孝、黄锦两人立刻拜倒领命,替严嵩谢恩。
两人谢恩时,嘉靖已然起身朝精舍走去。
……
“陈洪,司礼监现在是你担着了,我就是帮万岁爷写个字,差事具体怎么办,我就不管了,莫让人说咱家恋栈。”
黄锦将条子交给远处站着的另一名太监。
一朝天子一朝臣。
尤其是自严嵩罢相、徐阶入主内阁以来,司礼监也已经陆续换成了裕王府出来的太监。
既是嘉靖在替裕王铺路,也是在保护黄锦,人越是上了岁数,越是念旧情,恋栈不走,后来人是要撵人的。
现在黄锦的职责就是留在西苑,日夜随侍御前,就像是回到了当年在兴王府的时候。
那会的黄锦只是个内书堂刚出来的小太监,嘉靖也只是个刚死了爹的小王爷,时不时被嘉靖撞见黄锦给东厂送兴王府的情报,嘉靖也蛮不在乎装没看见。
陈洪没有接条子,而是干脆利落的跪在地上磕了个响头。
“干爹折煞了,儿子永远是您儿子,儿子岂敢说父亲恋栈!”
“拿着吧。”
黄锦又递了一次,陈洪这才含着眼泪接过条子。
经过一番脱裤子放屁的父慈子孝后,条子才被陈洪交给了今日陪朱希孝录事的那两名小宦官。
……
徐阶虽然旁听了,但内阁还有个次辅袁炜,虽然因为身体不好没怎么有存在感,但终究也是位阁老,他可以什么都不管,但下面不能什么都不报,该有的规矩一点不能落。
李昰跟何泌昌往内阁西苑值庐送例会报告的时,刚好撞见了准备去严家送条子的朱希孝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