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既然天下是皇上的,你怎么不把家产上交?
朱棣这一次大方地给了朱高烨先斩后奏的特权,也是知道他这次要面临的对手会很复杂。
没有一些特权在身,朝廷颁发的新税法或许难以实施。
对上那些勋爵和皇亲国戚,就是朱棣自己都非常头疼,更甭说朱高烨。
当他听到了朱高烨提出的新税法改革时,第一时间没有很强硬地去推行。
一方面,源于满朝文武给他施加的极大压力,用祖宗礼法对他进行道德绑架。
另一方面,朱棣也知道推行新税法肯定会触犯那些勋爵和皇亲国戚的利益。
这些人别看他们没有手握实权,但是他们有爵位,平日里他们也不多事,可一旦触碰到他们的利益,他们肯定第一时间跳出来阻挠。
历朝历代因为得罪了勋爵和皇亲国戚丧命的例子不少。
例如,秦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以及宋朝的王安石,他们付出的代价都鲜血淋漓。
朱棣知道调整税法或许可以给朝廷带来极大利益。
那日的微服出行也让他知道很多官员克扣了朝廷的利益,这让他十分不爽。
现在新税法就是要把这些被克扣的利益,从那些勋爵和皇亲国戚手里拿回来。
由此可见,推行新税法的难度会有多大。
可是朱棣得知了那些达官贵人是如何富得流油之后,他终于狠下心肠,决定把他们手中的钱收入国库。
就算会血流成河,也毫不放弃。
“谢谢父皇,儿臣会见机行事。”
朱高烨忍不住感慨。
新税法终于得以实施。
朱高烨并不惧怕那些勋爵和皇亲国戚,但是如果他们联起手来拼死阻挠,那他自己也没有太大的胜算。
现在有了先斩后奏的特权,那就不同了,谁要敢阻挠,那就先杀无赦。
只要先杀几人杀鸡儆猴,其他人就会乖乖纳税。
毕竟留钱还是留命,许多人还是拎得清的。
六天以后,新税法章程终于面世了。
朝会上,朱棣毫不掩饰自己对朱高烨和刑部的夸赞。
“父皇,新的税法改革,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官员百姓,所有人都要按照新税法进行纳税,逃税漏税者按律法加以处置。”
朱高烨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着。
“这么说来,那咱也要纳税?”
朱棣闻言,愣了片刻。
这番说辞,朱高烨之前并没有跟他说过。
“是的父皇,确实如此。”
“但是整个大明都是咱的,咱为什么要自己给自己纳税?”
“父皇,我指的是您私产那部分需要纳税。”
父子两人在满朝文武面前大模大样地讨论。
“皇上,整个大明天下都是皇上的,岂有让皇上纳税的道理,那样有违礼制,皇上切莫听信梁王之言。”
朝堂上多的是这种守旧的老顽固。
他们的思想固守成规,听到朱高烨那番话,立马就有人站出来反对。
“父皇,儿臣并不这样认为,整个大明都是父皇的,那么王阁老为何不把自己的全部家底都给了父皇,而是私人拥有,那样不也有违礼制吗?”
朱高烨轻松地抓住王阁老语句里的矛盾之处,加以反驳。
看到王阁老被自己气得脸色通红,却又无言以对,朱高烨继续。
“如果想让所有人都认真地执行新税法,皇上理应先做表率,那样一来,如果有人胆敢不从,那就是违抗皇命。”
朱高烨这番话立刻引起了满朝文武的不满。
可是他们也无法进行反驳。
现在他们都在看着朱棣,想看看朱棣会怎么做。
没想到朱棣反而哈哈笑了,随后点了点头,“行,那咱就带头交税。”
“曹景淳,咱的内帑有多少私产?”
“回皇上,您总共有九十二万两白银,还有商铺田地等地契,大约价值一百万两百银。”
“行,那就按照新税法的税率,及时缴纳咱的税银,切记所有账目都要如实记录,并昭告天下。”
朱棣此举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他铁了心要进行税率改革,必须坚决执行。
谁若是胆敢违抗,必定严惩。
“是,皇上!”
新税法改革就这样得以开始实施。
“父皇,儿臣资产大概有五十六万两白银,上朝前儿臣已经让管家把应交的税银交到了国库。”
“老四你以身作则,很好!”
“诸位爱卿,你们都是朝廷重臣,在朝廷上下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朝廷需要实施新的税法,你们应该以身作则。”
“只有你们这些身居高位的高官做好表率,积极配合朝廷推出新政,那么百姓和商贾才会积极接纳,才能让新税法得以顺利实施。”
看到朱棣和朱高烨两人一唱一和,满朝文武都面露苦笑。
他们这次看来已经深深陷入朱棣圈套,已经没有办法逃得出去。
想要保住身家性命,也只能大出血了。
只是仍然没有人想当这出头鸟,都低垂着头,降低存在感,只要没有被朱棣点名,自己绝对不会主动站出来。
或许大家一起沉默下去,还有新的转机。
“启禀皇上,微臣家产是一千九百两白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免除赋税。”
就在众人都当缩头乌龟,朱棣脸色渐渐难看时。
杨士奇突然站了出来。
说起来,他也算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
他为人耿直,清正廉明,从未接受任何不该有的好处,也不喜欢旁门左道。
每年的收入就是俸禄以及偶尔的奖赏,所以他官拜二品官员,可是家产却较为清贫。
也说不上家徒四壁,但是比起许多大臣来说,已经是穷得叮当响的异类。
许多大臣看到杨士奇的情况,脸上神色五彩缤纷。
也有许多人充满好奇,朱棣是否会相信杨士奇的话?
“按照税法,确实可以免税。”
朱棣愣了一会,想不到杨士奇来了这么一出,整得怪尴尬的。
不过他没有不相信杨士奇的理由。
毕竟杨士奇为人正直,从未听闻有过贪污受贿的事情。
而且朱棣早就让曹景淳去摸过文武百官的家底,根据调查结果,杨士奇家产确实不丰厚。
说起来都不行,杨士奇府邸并不大,就只有一个小别院,而且还是朝廷赏赐得来的。
他家里就一妻一女和两个下人,父母早亡,也就五口人。
他每年的俸禄若是省着点花,确实能有一些结余,勉强能够度日。
朝堂上,许多人看到这种情况,心中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