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计定
“那……”
“那只能走了。”陈锐平静的说。
“走”是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逃亡。
屋内陷入了死寂,一时间无人开口。
原本在东直门的戚继光被乱兵卷入其中,原本是想去皇城,但还没到地方,皇城四周已然戒严,防止乱兵冲击。
戚继光无奈的带着两三个伴当向北逃去,好在他是登州卫指挥使,身边伴当也都是卫所出身,勉强逃到城北,但还是被一伙鞑靼人跟上……然后,然后就遇见了出来打探消息的老哈。
戚继光知道的也并不多,但也带来了两个消息,其一是驻守帝陵的宣府总兵赵国忠已然率兵入京,其二是他远远眺望见,大批的太监、官员往西逃窜。
如果只是官员还好说,还有那么多太监……这代表了什么,大家都心里有数。
大同边军在哪儿……现在鬼都不知道,仇鸾那货,嘉靖帝也信不过了,于是才调用宣府兵来护驾。
怎么护驾?
将鞑靼赶走?
就算是周尚文、翁万达、曾铣三人齐至都做不到啊,唯一的可能性只能的保护嘉靖帝逃。
“为什么往西……”邓宝还在震惊于天子的逃亡。
“不可能往东,鞑靼就是从东直门进来的。”戚继光瓮声瓮气的解释道:“南边大明门外还有大片区域,走不快的,更不可能是北边,只能从西边的出城,然后……”
“应该是南下?”陈锐迟疑问。
戚继光默默点头,鞑靼就是从宣府侵入京畿的,难不成陛下还敢去宣府,或者转入山西?
但问题是从前年开始就每年在蓟州戍边的戚继光非常清楚,京师南下出了北直隶是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几地的兵力都已经赶来勤王了。
再加上地势平坦,利于骑兵……鞑靼骑兵搞不好能一路杀到广平府、大名府,都快接近黄河了。
“真的守不住了吗?”沈炼还有些失魂落魄。
陈锐毫不客气的说:“两千河间军临阵而溃,难道指望他们在京师中与鞑靼巷战?”
“陛下、重臣安危已经不是我们能管的了,我们现在只顾得上自己。”陈锐看向沈束,“只要能活下来,才能谈将来。”
相对于沈炼,经历了一年多牢狱之灾的沈束反而更加现实,“均由你处置。”
“不错。”戚继光立即开口补充道:“无论生死,皆不言悔,但只有一点……”
陈锐冷哼一声打断,“堂堂七尺男儿,岂能屈膝夷狄?!”
沈炼回过神来,“说的好,屈膝夷狄,汉儿不为。”
陈锐的视线在屋内众人脸上打了个转,除了自己的心腹邓宝、周四之外,沈炼、沈束兄弟,还有刘叔刘同父子与老哈,戚继光是唯一的外人。
“之前老哈提及,此次鞑靼侵入京畿兵力大约在四五万左右。”陈锐从怀里取出一副极为简单的地图,“鞑靼兵力大致可以分为三股。”
“主力在扫荡京师之后,必然向南追击。”
这几乎是肯定的,探听嘉靖帝动向并不难,俺答汗不会放弃这种天赐良机。
“一股会在京师劫掠……虽然俺答称汗,但蒙古头领是不可能完全控制部落的。”
老哈点头赞同,“不错,但应该主要是在东城和西城,有白莲教徒在,他们不会跑到北城来。”
“还有一股兵力,必定是盯着通州的。”陈锐看了眼老哈,又看看戚继光,“通州应该至今还没有失守吧?”
“至少今晨接报,尚未失守。”老哈很肯定。
沈炼突然说:“可不可以水路往通州?”
“不可能。”沈束有些意外的看了眼这位族兄,“郭守敬开掘通惠河,粮船可自通州直抵积水潭,但在成化年间,因为水源不足,船只常搁浅,改为陆运。”
“嘉靖六年,今上下令修缮通惠河,留用五闸,但行剥船,闸门不可通船。”
陈锐在心里点评,自己这位便宜老师有些实干能力,而沈炼显得有点眼高手低……嗯,也有可能是沈束常年在京,而沈炼一直在外地任职,去年才被调入京城。
所谓的剥船,指的是漕运的粮船不过闸,遇闸以民夫将闸下粮食运下船只,人工搬运到闸上船只……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水太少了,不如此船只就要搁浅。
所以,想找一艘船从积水潭去通州,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船只根本过不了闸,就算是徒步下闸,但鬼知道那一头有没有船只。
不然的话,这是最快捷的一条路,最开始陈锐也是这么打算的。
“那只能走北城门了?”老哈愣了下,喃喃道:“难怪让我在城北找个宅子。”
“不错,走北边,鞑靼兵力要么在通州,要么南下追击,再要么劫掠……这么大的京师,难道他们会去城外劫掠?”陈锐平静的剖析道:“绕路去通州,如果能走那是最好,如果不行,就绕过通州去天津。”
一直沉默的刘叔突然说:“其实可以绕过通州,走刘家湾。”
“不错。”沈束点头赞同,“嘉靖六年重修通惠河,主责的巡河御史吴亚南弃用刘家湾,建通州城,但刘家湾仍在。”
对此陈锐不太了解,细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在嘉靖六年重修通惠河之前,这条河流的东边起点其实并不是通州城,而是位于通州的刘家湾。
“好,那就如此说定。”陈锐低头盘算了下,“干粮、军械都已经备齐,妇孺都带上。”
除了沈束的妻妾儿女之外,跟着刘叔父子一起过来的还有几个人,其中一人有妻,子女双全。
陈锐环顾左右,“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
老哈接口道:“什么时候启程。”
“若是陛下出京,宣府军必然跟随,勤王诸军均会南下,但大同边军就不好说了。”陈锐解释道:“首要确认大同边军在何处,若在城北外,那就必须拖延两日。”
陈锐很确认,在目前的情况下,碰到边军,一旦不敌的下场,不会被鞑靼俘虏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