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益散文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食客天国

西溪是词园,是梦乡,也是食客如痴如醉的地方。那里河网交错,水路纵横,塘池星罗棋布,渔农产品应有尽有。由此做成的美味佳肴,千年流传。

相传,一统中国的大帝秦始皇爱吃鱼,却又很怕鱼刺,不少御厨名庖由此丧命。一次,秦始皇巡游到钱塘西溪,请名厨为其烹调鱼肴。厨师想噩运将要来临,于是将满肚子怨气发泄在案板上,用刀狠剁鱼身,未料到,鱼刺却从鱼茸中穿出。此时传来“上膳啰”的呼喊,厨师急中生智,拔掉鱼刺,将鱼茸捏成团放入锅中,烧成了一道味美色鲜的鱼丸菜。这碗鱼丸汤,似出水芙蓉一般,色泽白如玉,鲜嫩赛豆腐,香味四溢,未待跑堂端出,始皇就已闻香起身,几欲步入厨房,真可谓此时已忘朕是帝,垂涎欲滴叽咕肠。鱼丸汤上桌后,始皇尝之,龙颜大悦,重赏了厨师,并钦赐“汆鱼丸”之名。自此,西溪鱼丸名声大振。

秦始皇的嗜好给了我一种启示:一代君王亦是凡人之胎,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也有属于自己的偏好,也会为此孜孜追求。只不过,伟人、名人的嗜好与偏好具有扩散性,会影响社会及他人;具有引领性,会让人追逐和仿效;还具有持续性,会让历史记载和留声。

两千多年过去,秦始皇的鱼丸情一直隐留在历代帝王心中。乾隆对此更是青睐有加。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一路轻舟泛歌,就曾到过西溪御皇池。当时,御皇池边柿树成林、硕果累累。看着鲜熟的柿子铺天盖地,皇上忍不住即刻起身上岸。

岂料刚离船,一颗硕大的柿子果就完好无损地掉落眼前。随从甚奇:“皇上洪福,柿子迎驾啊!”

乾隆皇帝乐开了花,边尝柿子边开金口:“赐柿树千年寿辰,再栽柿树四千。”

皇上希冀西溪柿子似兰溪俞梁山的大红柿,满山红遍。西溪也不负所望,当年乾隆赐栽之树,有不少至今还健活于洪钟别业曲水之旁。

辛卯年(2011年)晚秋,我应西溪庆漾先生之邀,与家人兴致勃勃地前往柿林尝鲜。曲水旁,我凝视着那棵三百年的柿树,半爿树墩虽已腐烂,另半爿仍顽强地生长着,且红柿已挂满树梢。我思忖,要不是历史的风云漫卷,古时柿树成林、遮天盖地、红果累累的景象定当延续至今。而今人徜徉在乾隆眼中的盛景之中,也必然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的。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是苏东坡对西溪竹肴的赞美。苏东坡不但是个大文豪,也是一位知味善赏的美食家,烹饪技艺高超,亲手创造过许多佳肴。他自称老饕,曾作《老饕赋》,其中“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在世间流传。东坡在杭任职,常到西溪烹饪竹肴。在他的细细究研下,“油焖笋”“东坡肉”“农家三绝”,一道道西溪风味,风行于杭城内外,至今长盛不衰。

湿地还是南宋宫廷的贡品地,鸡鸭、鳖蟹、竹笋、柿子和西溪米酒等都被钦定为皇家御膳材料。西溪特色风味以选料优、制作精、重原味、爽人口、鲜无比,名传中外。

帝王公侯尝新鲜,民间布衣沓至来。各路美食家、饕餮食客慕名而趋,蜂拥而至。水下河鲜、树上鲜果、农家米酒皆在客食之列。昔日的御膳,今成民宴,众人皆可在西溪尽尝特色,尽品珍馐。

人们品肴、品汤、品酒、品风味,品上瘾头、品来意境、品足风骚,品出了三种境界:

一为饥不择食之境:饥肠辘辘步子疾,眼盯美食叫不已。快吃快咽又快上,风卷残云恋桌席;

二为细品慢嚼之境:盘中佳肴香馨飘,撩起味觉细慢嚼。尝荤尝素又尝汤,品尽美味心难了;

三为微醺半醉之境:野幽佳味配好酒,西溪米酒为朋友。一杯一壶又一坛,喝得水乡天地悠。

人们对美食趋之若鹜,也使蒋村酒楼、西溪庄园、西溪宾馆、喜来登度假酒店、河渚特吃一条街,以及一年一度的杭城美食节人气旺盛,喧闹非凡。

薄暮降临。当天目山送走最后一缕晚霞,夜色悄悄笼上了西溪。我与同行者安坐于古亭溪畔,静听湿地虫唱鸟鸣,静观月下五彩流云,回味东坡居士所创特色风味。斟一壶美酒,品西溪佳肴,吟几句古诗,或有古乐助兴,或有歌女弹唱,追昔抚今,好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