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儿院开始崛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实验结束

技术高超的医生,顺利地重新打开了旧时的手术切口,成功地将受损的脊髓神经暴露于视野之下。

“准备注入修复液。”许宁通过麦克风向医生发出指令。

随着针管的缓缓推进,疮口处瞬间布满了细胞纳米物质。

“启动分子桥引导系统,对准疮口位置进行照射!”

许宁再次发出指令,标志着实验进入了最为关键的阶段。

分子桥其实肉眼不可见,那淡淡的的蓝色光束故意添加,是为了让人更好的确认分子桥照射的范围。

随着柔和的光束照射,朱国民的脊髓神经和刚刚切开的伤口,正肉眼可见的愈合。

短短不到二十秒,伤口便完全消失,除了肤色的细微差异外,几乎难以察觉那里曾有过伤痕。

接下来,便是等待麻醉效果消退,以确认神经的恢复情况。

虽然手术后半小时,朱国民就醒了,可人还是迷迷糊糊的。

彻底清醒,已经是半天过后。

他惊喜的发现,随着自己越来越清醒,他逐渐的可以感觉到四肢和躯干。

更令人振奋的是,他能够轻微地控制手指的活动了。

医生立刻为朱国民做了检查,确认了他的神经已经修复。

只不过,修复到什么效果,还需待其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后方能揭晓。

毕竟,长期的卧床已导致朱国民的肌肉和神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需要通过不懈的复健来逐步改善。

医生的复查结果,让朱国民看到了希望,一个大老爷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哽咽难言。

医生能感受到他的痛苦,温言劝慰道:“别哭了,好好的养好精神,接下来的复健,可是非常艰难,做好心理准备。想要恢复,就一定要坚持住!”

“嗯……我……知道……了……谢谢……医生……”

“行了,你就别说话。好好的休息,我一会再来看你。”

随着临床实验志愿者越来越多,许宁也没时间到观察室监视。

他和生物专业的研究员加班加点的培养修复液,还是赶不上患者增加的速度。

许宁果断向军区医院发出求助,希望能够调派专业人员前来支援。

于是,病理科的人被抽调过来,总算是缓解了许宁他们的压力,使得修复液的培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不断攀升,复健室内也迎来了首批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朱国民。

他已经成功摘除了呼吸机,实现了自主呼吸。

此刻,他正忍受着全身肌肉因长期萎缩而带来的酸麻感,在医护人员和器械的辅助下,进行着艰苦的肢体复健训练。

尽管过程痛苦不堪,但每一点进步都让他倍感喜悦,他咬紧牙关,坚持着,因为康复的曙光已近在眼前。

朱国民的坚韧与努力,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希望,也深深鼓舞了其他患者。

原来临床试验不是来“送死”,而是真的有效果。

这份信念激发了他们内心的希望之火,使他们不再消沉,而是积极遵循医嘱,努力调养身体,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自项目启动以来,整个实验过程均未出现明显的后遗症现象,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均稳步迈向康复之路,只是恢复程度因人而异。

看到报告,许宁强压下心中的想法,现在看似成功,但不到最后谁也不敢保证。

还是等实验结束,再把梅梅她们接过来。

还有许云,她并不是天生失声,而是小时候被拐,在人贩子那感染了细菌。

以人贩子的道德也不可能会带她去治疗,等到被解救时,声带已经被损坏,无法发声,这刚好也在修复仪的治疗范围内。

之前虽然安排许云作为许宁的助理,可许云还在上学,这段时间回了学校,做完毕设差不多就可以毕业回家,刚好能赶上实验结束。

想到这,许宁的心里美滋滋,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经过数月的艰苦复健,朱国民奇迹般地借助拐杖重新站了起来,甚至能进行基本日常活动,这对于曾经被医生宣判“终身瘫痪”的他来说,无疑是生命的奇迹。

不需要别人的宣扬,现在能走的朱国民,亲自到病房里,给每一个同病相怜的患者打气。

面对医生的劝诫,要他多休息,他笑言这也是一种复健方式,无论是站立还是走访病房,都是腿部力量的锻炼,说的医生哑口无言。

不过,对于他的行为,医生都为他竖起大拇指。

实验报告每月如期汇总,分发给三部、中科院及上京医科大学。

他们又凑一起碰了一个头,经过深入讨论与评估,觉得可以结束实验了。

手中的报告,已经证明了许宁的‘发明’真实有效,不需要继续浪费时间去实验。

应该投入大规模应用,许宁可以继续完善技术,或者搞他的新发明去。

做了决定那就行动,他们没敢让许宁远赴上京,而是亲自来到了延城。

不过,这次来的不是三部,而是白院士带着卫生部、医保中心、商务部的代表。

会议室里,许宁狐疑的看着他们,不知道这些部门来找他是干嘛。

白院士率先开口,为他解惑:“许宁,你的研究成果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不仅为医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更为无数患者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今天,我们代表国家相关部门,来与你商讨一个修复仪的未来发展。”

许宁有些明了,他坐直了身子,认真倾听。

“经过多轮讨论与评估,我们认为你的神经修复技术已经达到了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标准。

这项技术不仅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将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因此,我们决定正式将这项技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启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计划。”

许宁略作沉吟,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你们是想来购买我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