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深圳行业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
我们来看看这个“化学反应”的过程。不同于当时的其他三个特区,深圳是在近乎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建立特区的。同时,深圳的区位条件独特。深圳对面的香港为其带来了较多的发展可能,这在特区建立之初是十分难得的机遇。深圳市场和行业发展较高的自由度、较低的进入门槛,在较短时间内吸引了一批市场主体。这些市场主体在几近“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大多先通过香港做转口贸易,赚到了“第一桶金”。此后,他们中的一些既受过良好教育,又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开始创办实业。在进入规模化生产以后,技术研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显现出来了。同样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那些人,开始关注并从事技术研发。华为、比亚迪和迈瑞等一批先进的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大抵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贸易—工业—技术,简称贸工技,是早年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走过的道路,由此形成的模式在深圳又一次“上演”。如果一定要说深圳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那是发生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以后的事情。
行业发展,人才是必要条件。早年的深圳没有大学,更没有好大学。那么,怎么解释深圳行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呢?在建立特区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深圳的人才来自移民。按照现在划分劳动和人力资本(人才)的常用标准——平均受教育年限,深圳移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高于全社会均值的。也就是说,在深圳开发的早期及后续较长时期,其人才就存在于移民之中。图1表明,深圳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一直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从1982年的811人增长到2020年28 849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9%,在我国大城市中名列前茅。这当然和深圳存量居民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关,但如果没有移民受教育年限超过存量居民,这个增长率是不可能达到现有水平的。
图1 深圳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
资料来源:深圳统计年鉴、深圳人口抽样调查公报、深圳人口普查公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