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蓝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不征之国

“办不了?”

朱元璋抬了抬眼皮,“沈家的事情你都办得了,这么点小事你跟咱说办不了?”

对于老朱来说,空印案的确是小事。

对于蓝慎行来说,此事也比沈家之事要简单的多。

他只需知晓老朱想清理的人,顺手再把那些江南官员给捎带上就完事了。

难吗?

肯定不难。

奉皇命去杀人,有什么难的?

难的是,杀人之后。

身为穿越者,蓝慎行很清楚毛骧是怎么死的。

后者知晓老朱太多事情了!

而此番下江南,蓝慎行就已经窥视了很多他不该知晓的事情。

如果再参与这次空印案,对将对他很不利。

当然。

老朱的本意很简单,在解决事情的同时,也顺便锻炼一下蓝慎行。

但,人可是会变的。

现在朱元璋的确是这么个想法,但谁又能保证过几年后,他还是这种想法呢?

比如。

现在的朱元璋,是不是对毛骧很信任,从未想过要杀他?

但用不了多久,毛骧必死无疑!

“臣觉得,此事还是交由其他人去做,更合适。”

对于蓝慎行来说。

这件事情只要不是他去做,那么,谁去做都行。

“其他人?”

朱元璋有些不悦。

但这不悦并不是蓝慎行引起的。

老朱平生最恨两种人。

一是贪官,二是藐视皇权的人。

毫不夸张的说,空印案这两条都给触及到了。

下至各地的官员们,上至胡惟庸,皆知晓空印之事,唯独老朱被蒙在鼓里。

如果不是锦衣卫成立的话,估计老朱想知晓此事,还得再晚个几年时间。

事情都瞒到皇帝头上了。

他岂能不生气?

“臣觉得,指挥使大人比臣更适合此事。”

如今老朱都问到脸上了,蓝慎行也不能不说。

反正毛骧的死是必然的,早死晚死都是死,也不差自己再推一把了。

“慎行,你确定不再考虑考虑?”

朱标提醒了一句。

他不知道蓝慎行今天又犯什么病了。

这么一个白捡的功劳都不要?

难道是不想杀人?

但就算不想杀人,让手下锦衣卫去做,不就完了吗?

“这是臣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回答。”

蓝慎行清楚。

自己在锦衣卫挂个虚职还行。

但里面的脏事和暗事,绝不能再参与了。

朱元璋盯着蓝慎行,问道:“此事不办,难不成是婚约不想立了?”

“陛下,婚约的事,您不能算在臣一人头上吧?”

蓝慎行见老朱面色缓和后,胆子也大了一些,“臣还年轻,等得起,着急的应该是魏国公啊。”

“你小子跟咱玩这一套,耍赖皮是吧?”

朱元璋笑了笑,示意蓝慎行坐下,“你不会真以为咱把此事交给你去做,是咱无人可用了吧?”

“当然不是。”

蓝慎行道:“臣明白陛下的苦心。”

“为了咱的标儿,咱才让你办理此事,这都是为了让你可以更好的去捞功。

但既然此事你不想办,那总得从其他地方捞功吧?”

朱元璋把话搬到了明面上。

“其他事情,臣还是能办的。”

只要不是脏活,蓝慎行自认为可以来者不拒。

“那行。”

朱元璋点了点头,“西蕃那边的叛乱,咱原本是打算等个几年,国库充盈后再出兵的。但如今国库足够军费的开支,明年开春,咱准备让沐英和蓝玉领兵,届时,你也一同随军。”

随军打仗,是古时镀金屡试不爽的办法。

在帅帐中很安全,而且还能学习行军布阵,可谓是一举两得。

“臣,也不想随军。”

蓝慎行苦着脸。

他不想随军有两个原因。

一:打仗太累人了,哪有待在应天舒服?

二:吕氏即将入东宫,为了九字方针,他必须得留在应天。

“???”

朱元璋笑了。

只不过这次是被气笑的,“咱没记错的话,你刚说完……其他事情都能办吧?”

“说出来可能陛下不信,随军这事,在臣这里,并不属于‘其他’这个行列。”

打脸来的太快,蓝慎行自己都觉得尴尬。

“咱原本打算,等你处理完这案子,给你立婚约。等来年开春咱再交给你一件大案,等你办好了,咱再给你往上提一提,也好让你成婚时,官职不至于太难看。”

朱元璋已经有些不悦了,“但你呢?咱把案子给你,你不想做。咱让你随军出征,你也不想去。那你究竟想做啥?你还能做啥?”

大案?

蓝慎行敏锐的捕捉到了关键词。

还好自己明智,没有接这锅。

这所谓的大案,不出意外的话,就是胡惟庸。

要知道。

胡惟庸案的后劲可是很大的。

而毛骧也是因为这后劲,才被杀的。

蓝慎行道:“臣能做的事多着呢。”

朱元璋哼笑一声,“那你给咱说说,你能做啥。”

“别人做得了的事,臣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臣也能做。”

蓝慎行说到这里,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比如随军和办案,臣是能做,但陛下不缺这类人。所以,臣才拒绝了陛下,但拒绝,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为陛下分忧。”

“为咱分忧?”

朱元璋语气一沉,“你这是在给咱添堵吧?你要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老老实实的给咱办案或者随军,没有第三种选择!记住,咱不是在跟你商量!”

老朱此时有些生气。

因为他喜欢给朱标以及其他皇子们规划人生,且觉得他们按照自己的计划走,才是最正确的。

这都是为了他们好。

故此。

在对蓝慎行的规划上,他也觉得是为蓝慎行好。

毕竟这种镀金方式,别人求都求不来呢。

如果不是蓝慎行自幼东宫长大,且跟朱雄英很亲近的话,他才不会这么费心的去培养呢。

“臣可以说。”

蓝慎行深吸一口气,“但事先说好,今儿是家议,臣如果说了陛下不爱听的,陛下可不能翻脸。”

“咱还不至于那么昏庸。”

朱元璋顿了顿,又补充道:“只要你说的话经得住咱推敲,再难听的话,咱也吃得下。”

“有陛下这句话,臣就放心了。”

蓝慎行面色一正,“臣要说的是,陛下推行的大明宝钞。”

“宝钞?”

朱元璋一怔,“咱的宝钞咋了?”

大明宝钞虽说是延用了北元的纸币制度,但也是老朱的得意之作。

一旁的朱标也有些疑惑。

说了这么久,结果就蹦出个宝钞?

宝钞有啥问题吗?

去年,宝钞提举司设立。

今年年初,于民间通行。

虽说禁止使用金银进行贸易,制定了‘大数用钞,小数用钱,钱钞兼行’的制度。

制度刚推行时,的确遭到了一些阻碍,但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吧?

“宝钞兑金银,入国库。以桑皮纸换真金白银,对陛下来说是好事,于民来说,行了方便,也算好事,称得上是双赢。”

蓝慎行先礼后兵。

他曾了解过大明宝钞,这东西跟银票不同。

银票是可以直接兑换现银的。

只要钱庄不倒,它便如同现银一般保值。

但宝钞……

稍微熟悉一些明史的便知道,这玩意在明朝刚开始时还值点钱,但越往后,越拉胯。

最后,甚至连厕纸都不如。

“那是自然。”

朱元璋有些得意。

毕竟对于他来说,他觉得宝钞跟现银是具备同等价值的。

尽管,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但这双赢的前提是,千万别出现隐患和问题。”

蓝慎行直言。

“你说的问题是推行问题?这点儿你无需操心,会逐步落实的。”

刚开始发行时,百姓们真不认可这种东西。

明初战乱频繁,百姓们都怕了,在这乱世中,自然是真金白银更加保值一些。

毕竟,真金白银在乱世可是能救命的。

你拿着宝钞,谁认?

“臣说的不是推行问题,而是宝钞本身的问题,如若不谨慎应对的话……”

蓝慎行说到此处顿了顿,“怕是用不了多久,朝廷便会在百姓心中失去信誉。

目前宝钞虽然还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若是几十年后呢?百年后呢?

毕竟陛下在赏赐宝钞的时候,可比银票之类的大方多了。

特别是在赏赐皇室成员时,动辄便是几万,几十万。

现在,一贯宝钞的相当于铜钱千文。

但时间久了,陛下赏赐的次数多了,再加上各种国事的开销……

朝廷的现银跟宝钞数量不成正比的时候,会不会演变成这样:

十多年后,一贯宝钞只能折铜钱二百余文。

又过了五年,折为一百余文。

五六十年后,折为二文。

直至宝钞落在了地上,过往的行人都不看一眼,甚至连擦屁股都嫌磨腚。”

朱元璋和朱标陷入沉思。

特别是前者。

在听到自己赏赐宝钞时,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只要皇子、公主们让他高兴了,或者他某一天心情特别好了,每次赏赐都是大额。

眼下皇子们还未就藩,用钱的地方不多。

这要是就藩了,宝钞一流通,好像真的会出问题……

“这点儿,咱还真没想到。”

朱元璋面色凝重。

蓝慎行继续说道:“陛下,其实宝钞贬值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会影响到朝廷的信誉!

眼下百姓们之所以抗拒宝钞,是因为战乱造成的后遗症。

百姓们惧怕再次战争,自然宝钞就没多少说服力。

故此,朝廷需要在百姓们心中形成公信力,也就是信誉,更要让百姓们信任大明,信任官府!

可以用大明国库名义,成立国有钱庄。

宝钞可于钱庄内兑换金、银、银票。

哦对,还要取消‘工本费’,可免费兑换同等值的新宝钞。

这样的话,也就间接解决了收税不收旧宝钞,只收新宝钞,间接造成旧宝钞贬值的弊端。

然后,于各州府设立据点,慢慢的,再实现一县一点。

不过,在落实这一系列步骤之前,一定要控制好宝钞的印钞量!”

朱标沉默。

其他的,倒是好实施。

唯独这公信力,除了需要大明各县官府的努力之外,更需要时间来沉淀。

蓝慎行盯着朱元璋问道:“陛下,方便告诉臣,您已经赏赐出去多少宝钞了吗?”

“这……咱记不太清了,几百万?千万?”

朱元璋干笑了几声,“应该没有千万吧……”

“未来,这的确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朱标轻叹,“就算不足千万,但再加上百姓手中的宝钞,那也绝对是天文数字了。

若想要让宝钞保值,大明不失去公信力,朝廷最少要拥有宝钞一半的国库存银供百姓们和商贾兑换。

而以目前的存银量,根本不够数!

更何况,明年开春还要出征,这又是一笔大开销。”

朱元璋面色凝重。

虽说目前弊端还未出现,但以后肯定会出现的。

没人比他这个皇帝,更清楚朝廷公信力的重要性。

一旦朝廷失去了公信力,百姓们再不信任朝廷之时,便是改朝换代之日。

想到这里,朱元璋下定了决心,“眼下宝钞发行不足一年,立即截止的话,应该还为时不晚。”

“此为下策,毕竟朝令夕改,可是大忌。”

蓝慎行开口,语气严肃,“特别是在刚建国的特殊时期,陛下说出去的话,那就是公信力。”

“那咱总不能放弃出征吧?而且就算放弃出征,这数也对不上啊。”

朱元璋宁愿弃用宝钞,也不愿意改变出征的想法。

毕竟离世前,为朱标留下一个完整的大明,已经成了他的执念。

“……”

朱标听到‘对不上’这三个字后,有些无语。

看来老朱赏赐的数目,要远超他方才说的数目。

朱标道:“慎行,既然你提出了这个问题,那是不是已经想到解决之策了?”

蓝慎行起身,取来地图,铺开。

议事殿是朱标议国事之地,自然有地图。

他指着地图上的倭国,“就是这里。”

“倭国?”

朱标一怔。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伯温给咱提议的不征之国?”

对于朱元璋来说,倭国就算打下来也没啥用。

用五个字来形容就是:出力不讨好。

“臣当然知道。”

蓝慎行笑了笑,“可是陛下,如若此地有丰富的银矿资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