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乃兖王世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猜测

“官家昏迷,父亲可要入宫探望?”赵旭问道。

“那是自然,为父马上就走,今日不一定会回来,你在家要听你母亲的话。”兖王说道。

官家昏迷,不管于情于理,兖王都要去守着。

万一官家没挺过去,临死前选宗室继位,他要是不在,肯定不会选他。

即便官家挺过来了,去表孝心也是应该的。

赵旭犹豫了一下说道:“父亲若是入宫,随波逐流便可,无需太过刻意。”

此时官家刚死了儿子,心里正敏感的时候,表现的太过,反而会引起官家反感。

合着我刚死了儿子,你们就为了皇位来我面前装孝子贤孙,说不定心里早就盼着我儿子死呢。

兖王一怔,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赵旭话里的意思。

他原本就打算入宫后,官家要是醒来,就想尽办法留在宫里,在病床前伺候。

赵旭这么一说,他发现自己竟然还没赵旭看的明白。

倒不是兖王蠢,那毕竟是皇位,在皇位面前,乱了分寸很正常。

“吾儿长大了!”兖王欣慰的看着赵旭。

“王爷,你快些入宫吧,别耽搁了。”刘氏催促道。

“嗯,我就先走了。”兖王再次叮嘱了几句,起身往外走去。

刘氏和赵旭一起送兖王到大门口,才停下。

看着兖王出了门,母子二人才往回走。

“旭儿,你父亲交代的话你要记住了,这几日先不要出门。”刘氏叮嘱道。

“母亲放心,孩儿明白的。”赵旭点了点头,说道:“孩儿功课还未做完,先去做功课了。”

“嗯,去吧,也别太累着。”刘氏说道。

“多谢母亲关心!”

赵旭行了一礼,带着长随回了自己的院子。

回到房间,赵旭把下人都打发了出去,往床上一趟,双手枕着头,思索了起来。

原剧中对于储君之争,邕王为何会胜出,兖王又是如何落败的,并没有直接提及。

但是赵旭记得,盛家学堂内,曾经有过一段辩论。

庄学究以立长立贤为题,让众人辩论。

实际上就是针对当时的储君之争。

而支持立邕王的,理由是邕王年长,支持立兖王的,则是说兖王强干。

赵旭觉得所谓的年长和强干,很可能是两人自己为了争夺储君之位造的势。

但若是说邕王只是因为年长而胜出,有些太牵强了。

因为两人又不是官家子嗣,官家过继谁,谁就是官家的儿子。

在官家没有子嗣的情况下,谁过继了过去,谁就是长。

从赵旭对于邕王和自家的情况来看,赵旭觉得父亲之所以在储君之争中落败,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子嗣,邕王子嗣有七八个,去年又添了一个儿子。

而兖王只有赵旭这么一个儿子,妾室也有几个,但是这些年刘氏包括妾室,一直没人怀上。

若是选择兖王,将来兖王很可能面临和官家一样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则是邕王妃和兖王妃的身份问题。

邕王妃是文官之女,而兖王妃则是北方将门之女。

这个时空和历史上的大宋存在一些差异。

并没有重文轻武到病态的地步。

但是文贵武轻确实存在的。

不管邕王还是兖王登基,他们根基浅薄,必然要重用外戚。

兖王妃是将门出身,兖王若是继位必然会重用武将,文官自然不愿意看到。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兖王强干!

兖王强干虽然有自己刻意宣传的可能,但是能让很多人认同,可见并不是胡编乱造的。

而是兖王能力确实比邕王强。

可是文官们需要一个强干的皇帝么?

文官们并不需要,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垂拱而治,把权利都交给他们的吉祥物。

储君的选择说是官家决定,但是文官势大,当今官家又是个优柔寡断耳根子软的,文官的倾向,完全能够影响官家的决定。

所以赵旭仔细思索后觉得,兖王之所以落选,什么邕王年长,什么子嗣不丰,都是次要的问题。

虽然有影响,却不是关键因素。

最关键的还是邕王上位更符合文官的心意。

虽说这些只是赵旭的猜测,但是赵旭觉得自己的猜测应该八九不离十。

想明白这些,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只要说服兖王,表现的庸碌一些,未必不能在储君之位中胜出。

不过事情也没那么简单。

兖王可以表现的庸碌一些,却不能太过庸碌,这个度得掌握好。

否则官家看不上眼,在文官眼里,两人都是庸碌之人,谁上位都一样,那么兖王还是会落选。

最好的办法就是和邕王差不多,但是如此一来,那些看似不重要的小因素,就会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不过这些也好解决。

子嗣不丰,大不了自己这个儿子多多辛苦一点。

反正距离分出胜负还有好些年,到时候自己子嗣多,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至于母亲身份的原因,也好解决。

自己娶个文臣之女不就行了。

这些只是赵旭目前的想法,具体如何还得看接下来事情的发展。

实在不行,只能铤而走险,博一把了。

除非自己能说服父亲放弃争夺储君之位,否则以邕王的表现来看,他获得胜利,赵旭一家必死无疑。

但是想说服父亲放弃,根本不可能。

皇位摆在眼前,没有机会也就罢了。明明有机会,世上能有几人愿意放弃?

历史上不缺为了皇位,明明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的人。

所以赵旭没得选。

…………

赵旭胡思乱想的时候,兖王也抵达了皇宫。

大宋建国已有百年,但是至今也才四任三代皇帝。

不知道是不是太祖皇帝欺负人家孤儿寡母,还是太宗皇帝继位不清不楚,遭到了报应。

历代皇帝子嗣倒也不少,可惜大多数都早夭而亡,即便成年的也有一些暴毙而亡。

先帝几个儿子,最终死的只剩下当今官家。

当今官家更惨,几个儿子皆夭折,只有几个女儿存世。

不过赵家祖上在唐朝也是官员,宗族人口不少。

太祖建国后,追封先祖,宗族中不少人也得到了封赏,成为了宗室子弟。

因此宗室子弟并不算少。

官家悲伤昏迷,储君未立,宗室在汴京的各家都派了人过来。

不过这些人大多并没有报什么希望,毕竟他们和官家的血脉太远了。

要说希望最大的就数邕王和兖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