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请求出使东突厥
他们穿越了一座座宫殿,跨过了一个个庭院,终于抵达了陛下所在的大兴殿门前。
宫殿大门紧闭,门外数名太监肃立以待。
太监见颜相时父子到来,连忙上前行礼问安。
其中一名太监目光落在颜末身上,轻声询问:“这位便是颜末公子吗?”
颜末略感意外,随即恭敬答道:“正是在下。”
太监闻言点头,传达了李世民的旨意:“颜末公子可直接入内,无需通报。”
颜相时闻言心中暗自惊异,陛下对颜末的特别关照让他意识到此次面见定有非同小可之事。
他转首望向颜末,这小子出息了!
颜末深吸一口气,努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向父亲点头示意后,便跟随太监缓缓步入宫殿大门。
对于颜末而言,这一步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
即将见到那个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传奇帝王李世民,他的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震撼与紧张。
那是开创了大唐盛世的一代雄主,他的存在,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令人仰望。
宫殿内部空间开阔,光线明亮,装饰之华丽令人叹为观止。
在那庄严巍峨的殿堂之中,一尊金色的龙椅傲然矗立,其上流转着不容侵犯的威严之光。
颜末步履轻盈而坚定,缓缓步入这权力空间。
他目光低垂,保持着适度的谦逊,同时以余光细细品味着四周墙壁上悬挂的书画珍品。
那些精湛技艺与深远意境,不禁让他在内心深处暗暗称奇。
双手不自觉地轻握,指尖轻触衣摆,他竭力平复着因即将面圣而生的紧张情绪。
行至龙椅前,颜末缓缓屈膝,行了一记庄重的大礼,其声清澈而恭敬:“草民颜末,叩见陛下,愿陛下万岁,大唐昌盛。”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含微笑,轻轻颔首以示恩准:“免礼,平身。”
颜末依言起身,恭敬地侍立于侧,静待圣意垂询。
此刻,殿内汇聚了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长孙无忌等朝中重臣,气氛凝重而庄严。
李世民的目光聚焦于颜末,眼中闪烁着赏识之光,这年轻子弟生的如此秀气,竟在对东突厥的策略上有如此见底。
言道:“颜卿,朕闻卿于抵御东突厥之策颇有见地,故特召卿入宫,欲闻卿高见。”
“卿?”颜末抬起头凝视着李世民,小声嘀咕。
李靖离颜末很近,见到颜末一直站在那不动,便小声提醒,“颜末,陛下问你话呢。”
颜末回过神,目光微闪,瞥向一旁的李靖,心中虽生波澜,却迅速整理思绪,沉稳向前一步,侧身而立,缓缓陈述道:“陛下,东突厥连年侵扰我大唐边陲,百姓苦不堪言。草民以为,当务之急在于强化边防线之防御,增派精锐,以固疆土。”
他想了想,继续说道:“同时,可遣使节与邻国修好,共筑防线,抵御外侮。再者,发展国内经济,增强国力,为可能之冲突奠定坚实基础。”
李世民听后,微微颔首,转而征询众臣意见:“诸位爱卿,以为颜卿之策如何?”
房玄龄率先出列,拱手言道:“陛下,颜公子之策,实乃应对东突厥之良策。加强边防,结盟邻国,发展经济,三者并行,方能确保大唐安宁。”
杜如晦亦点头附和:“臣亦以为然。东突厥野心勃勃,不可不防。颜公子之策,当为朝廷所重。”
颜末瞟了一眼说话的二人,房谋杜断,真不是盖的!
李靖则沉吟片刻,方道:“陛下,加强边境军事力量,确为当前首要之务。颜公子之建议,切中时弊,望陛下明察。”
殿内一时议论纷纷,皆对颜末之策表示赞同,彰显了大唐君臣一心,共谋国事的决心。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深邃,审视着殿下的群臣,随后缓缓开口,言辞间透露出对时局的深思熟虑:“关于派遣使者以求结盟之策,确需慎之又慎,周边诸国心怀各异,信任二字不可轻授。”
长孙无忌适时进言,以国家长治久安为念:“陛下,经济发展乃强国之本,然其间利益纠葛复杂,务必平衡各方,以免内忧外患并起。”
长孙无忌作为长孙皇后的哥哥,他的话,李世民还是会斟酌一番。
李世民闻言,微微颔首,目光转向颜末,语气中充满期待:“颜卿,对于朕与长孙卿所忧之事,卿有何良策以解朕心之虑?”
颜末沉吟片刻,内心虽波涛汹涌,却一点也不怯场,言辞恳切:“陛下,关于结盟之事,臣建议先行派遣智勇双全之士,深入敌后,探明邻国真意,确保结盟之基稳固。
在缔结盟约时,务必明晰双方权责,共筑信任之桥。至于经济发展与利益平衡,臣以为当立策以促工商繁荣,同时不忘固本强基,重视农耕,确保民生无虞。
粮食乃国家之根本,应广积粮、高筑墙,以备不时之需。此外,通过商贸往来,获取战略资源,如战马、铁器,以增强国防实力。
同时,商业的兴盛亦能带动经济全面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再者,建立健全的战略物资储备与调配体系,确保战时能够迅速响应,物资充足。”
李世民闻言,眉头紧锁,陷入深思,片刻后,他开口询问:“颜卿之策,虽精妙绝伦,然具体实施之道何在?”
颜末胸有成竹,继续阐述:“陛下,为强化边防,可于边境修筑坚固城池,加固防线。同时,广开才路,选拔将才,严加训练,提升军队战斗力。
至于使者之选,当以才德兼备者为先,携诚意与智慧,与邻国展开对话,共谋和平发展之路。
在经济领域,推行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粮食供应。同时,放宽商贸限制,吸引外商,促进国内外经济交流,实现国家财富的增长。”
李世民听后,面露赞许之色,点头道:“颜卿之策,除了商,其它的深合朕意,朕将细加斟酌,付诸实施。朕览阅卿所呈四策,颇为新颖独到,若依此施行,卿以为东突厥之患何时可除?”
士农工商,商一直是最低一级。
颜末明白,李世民有他的担忧,而他所提出来的策略,的确超出现在社会所能接受的范畴。
尤其是帝王。
不过,颜末倒也没指望李世民现在就能接受,等以后带着李世民赚银子,自然会同意他的策略。
至于东突厥隐患,理想状态下,此策若得顺利推行,一年间,东突厥或可荡平。
然世事难料,变数丛生,他不敢轻言胜券在握。
最终,他毅然决然地答道:“陛下,臣斗胆估算,一二年光景,东突厥之祸或将终结。”
李世民闻言,神色依旧沉稳,目光深邃地审视着颜末,那自信的光芒在青年眼中闪烁,仿佛东突厥的覆灭已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东突厥,这大唐多年的劲敌,若能在一二年间得以根除,无疑将为大唐赢得数十载的安宁与繁荣。
然而,李世民心中亦存忧虑,此策虽妙,实施之路却布满荆棘,尤其是眼前这一战,避无可避,代价沉重。
“卿既能策划如此良策,必也深知朕之困扰。”他语带忧虑,缓缓而言。
颜末闻言,心中五味杂陈,深知帝王心术之深,揣测圣意往往伴随着风险。
但他更忧虑国家安危,百姓疾苦,遂决定挺身而出,直言不讳:“陛下,臣深知陛下之难。战争之殇,确非所愿,但若不除东突厥之患,国家将永无宁日。臣愿以绵薄之力,为陛下分忧,为社稷、为苍生尽忠。”
李世民望着颜末,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
这位青年才俊不仅智勇双全,更有一颗赤诚之心,或将成为大唐复兴之路上的重要助力。
“哈哈哈……好,好,好!”李世民大笑,一连说了三声好。
自从玄武门事变之后,他还没有这样开怀大笑过。
站在底下的大臣见到李世民如此开怀大笑,也跟着笑了起来。
而他们心里由衷的喜爱颜末这个年仅十七的青年才俊。
但一想到家族里那些不成器的孩子,他们就气不打一处来。
程咬金更是暗自嘀咕,回家一定要把那那个表弟吊起来抽。
就在大殿呈现一片欢声笑语状,颜末的话彻底震住了在场的所有人。
颜末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如今局势紧张,草民以为可由臣前往突厥谈判,为我大唐争取和平之机。草民定当不辱使命,以三寸不烂之舌,为陛下化解此次危机。”
李世民眉头紧锁,内心陷入深深的纠结之中。
颜末勇气可嘉,且智谋过人,若能成功出使东突厥,确实有可能为大唐带来转机。
然而,一想到颜末可能面临的危险,以及颜家可能因此而失去这唯一的血脉传承,他便难以决断。
“我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考虑到这个?”李世民暗自嘀咕,然后看向颜末。
此时,李靖大步迈出,拱手道:“陛下,不可让颜末前往东突厥。东突厥之人野蛮凶悍,此去必定九死一生。颜末虽有谋略,但毕竟年轻,经验不足,恐难以应对东突厥的复杂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