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回北恒州
颉利的眼神中充满了犹豫和恐惧。他看着李世民,又看看逐渐逼近的大唐军队,乌压压一大片,根本看不清有多少人。
但根据常年行军经验,颉利判断最少有五万大军。
看着五万大军缓缓逼近,颉利的心中开始动摇。
一旦开战,东突厥未必能占到便宜,很有可能这八万大军会葬送在这渭水河畔。
颉利回头看了一眼各部落首领和远处自己带来的草原勇士。
草原的汉子不怕死,却不能白白送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只怕日后再也没机会深入大唐境内了。
这壮丽河山,为何他李世民能做,我就不能坐啊?
我不服啊!
可恶,都是突利那个没用的家伙,不然本可汗也不会因为兵力不足而错失这次机会。
想到这,颉利气的牙痒痒,恨不得立马冲会东突厥,生剥了突利。
长孙无忌趁机说道:“颉利可汗,你可要想清楚了。如今大唐名将齐聚,精锐尽出。你觉得你还有胜算吗?你若现在退兵,还能保得东突厥一时安宁。否则,等待你的将是灭顶之灾。”
杜如晦也紧跟着说道:“颉利可汗,陛下有好生之德,不愿徒增杀戮,你不要执迷不悟。大唐的强大不是你所能想象的。你以为你能轻易掠夺我大唐的财富吗?那是不可能的。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回头?
或许回头还来得及。
等本可汗重整草原再来会一会这中原王朝。
即便做不了天下共主,也要让李世民坐的不安稳。
哼!
颉利长叹一口气,说道:“李世民,今日我暂且退兵。但你记住,东突厥不会永远屈服。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回来的。到时候,你和你的大唐将承受的是东突厥勇士的无尽怒火。”
李世民冷冷地看着颉利可汗,说道:“颉利,只要你敢来,我大唐随时奉陪。但下次,你可就没这么幸运了。或许没有下次了。”
李世民突然想到什么,笑着说道:“对了,忘了告诉你一件事情。近日朕得到边疆急报,高句丽已经陈兵东突厥边境,若是朕估算没错的话,现在应该打起来了。还有你那马场,回去看看马肉熟了没?熟的话,派人给朕送一些过来。”
颉利闻言,神情一怔。片刻后,他咬着牙,恶狠狠地瞪着李世民。
他一直以为突利是故意不来汇合,原来一切都是真的。
高句丽真的入侵东突厥了。
身后其余部落首领,互相看了一眼,他们满脸震惊,根本不相信高句丽会出兵东突厥。
以前都是小打小闹,最多也就几千兵互相试探。
但从李世民的话语中,显然这一次高句丽出动了不少军马。
颉利盯着李世民的眼睛,说道:“多谢你的告知。不过你也别得意,等到本可汗收拾了那群人,再来会一会你。至于你的马肉……”
颉利走到一位首领的坐骑旁边,拔出弯刀,对着马脖子就是一刀。
鲜血喷涌而出。
马儿倒在地上,痛苦的呻吟。
颉利冷声道:“凑乎吃吧。”
渭水河畔,风猎猎作响,旌旗在风中舞动。
颉利说罢,决绝的身影在众人的注视下转身就走。
李世民望着颉利远去的背影,像是想起什么。突然,他大喊道:“颉利,且慢!”
声音如雷贯耳,在空旷的河畔回荡。
然而,颉利却没有回应,只是继续带着他的八万大军渐行渐远。
李世民微微眯起双眼,转头对徐世绩下令道:“茂公,率领五千人远远跟随颉利大军,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如有异动,立刻来报。”
徐世绩拱手领命,迅速点齐五千精兵,策马而去。
此时,河畔的紧张气氛渐渐消散,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身后的士兵身上。
这其中有两万人都是周边的百姓,他们毅然决然的跟随李世民来到这里,舍弃生命,只为大唐。
李世民也在赌,赌颉利不敢打这一仗。
不然的话,后果不言而喻。
于是,李世民对房玄龄说道:“房爱卿,此次百姓受惊,朕心难安。你负责这次的奖赏,每名百姓给予二两银子,务必让百姓们感受到朕的关怀。”
房玄龄恭敬应道:“陛下圣明,臣定当妥善安排。”
等到所有百姓离去,原本四万的大军经过这场惊心动魄的对峙,还剩下不到一万五千人。
李世民拿起一壶酒,仰头喝了一口,辛辣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却让他的思绪更加清晰。
“颜末真是奇才啊!”李世民由衷地赞叹道。
此次危机,若不是颜末献计献策,付出的代价远不止于此。
他随即命令身旁的太监:“速速从太医院取一些珍贵的药材送去颜府,以示嘉奖。”
太监领命而去。
过了一会,李世民站了起来,他缓缓踱步至河畔,望向北方。
那里,有他期待的身影。
“那个小家伙应该马上回来了。”李世民心中想着。
他口中的小家伙,正是在此次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颜末。
李世民心中已然有了打算,他要让颜末成为李承乾的老师,将他的智慧和才能传承下去。
风依旧吹拂着,李世民的衣袂飘飘。
此次颉利虽然退兵,但东突厥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
朕,必须更加努力地治理国家,壮大军队,才能确保大唐的安宁。
……
夜幕降临,突利营地被淡淡的月光笼罩,显得格外宁静。
颜末独自一人坐在木阶上,手中拿着一只烤兔腿,心不在焉地啃着。
兔肉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颜末抬眼望去,只见颜子善和萧锐并肩走来。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沉稳。
萧锐率先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清晰可闻:“所有东西已经准备齐全,随时可以出发。”
“辛苦了。”颜末微微点头,回应了一声。
随后,颜末将目光转向颜子善,眼神中带着一丝探寻。
他缓缓问道:“你是回大唐,还是留在这?”
颜子善毫不犹豫地回答,那语气果断,“回大唐。”
颜末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调侃的笑容:“怎么?在这草原待了几日,就怀念那繁华的大唐了?”
颜子善白了他一眼,说道:“繁华也好,荒凉也罢,大唐始终是我的根。这里虽有别样的风情,但我的心始终向着故土。”
颜末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故土难离!
这也许就是旅者最难割舍的东西。
月光如水,洒在三人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银纱。
颜末沉默了片刻,然后轻声说道:“此次回去,不知前路几何。”
萧锐握紧拳头,眼神坚定:“大人如此才能,想必陛下一定会重用。”
颜子善也点了点头。
这几日,颜子善仔细观察颜末的行为举止,发现他变了许多,与原来的那个小子截然不同。
来北境之前,他曾去过一躺颜府,听颜相时提过那么一嘴。
当时,颜子善不以为意。
人再变,又能变成哪样?
经过几日总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夜晚的突利营地渐渐变得热闹非凡,什钵苾召集众人,为颜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离别会。
篝火熊熊燃烧,照亮了整个营地。
人们围坐在篝火旁,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中。
什钵苾站起身来,高举酒杯,大声说道:“颜大人,你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恩人。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愿你一路平安。”
颜末也站起身来,端起酒杯,微笑着回应:“感谢大家的盛情款待。我相信,无论距离多远,我们的友谊都不会改变。”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什钵苛站在一旁,有些彷徨。初听要去大唐,很激动,但到了时候,才发现自己有些担忧。
什钵苛喝了一杯酒,入肚愁肠,片刻后,他红着脸盯着什钵苾,这一别,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见。
什钵苾满脸笑意,仿佛是自己即将去往大唐。什钵苛就这样看着他,看了很久。
或许这就是大哥的良苦用心吧。
音乐声响起,人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颜末看着这热闹的场面,也跑进去,更为节奏舞了起来。
东突厥的舞蹈还是容易学,只是颜末扭得有点不尽人意。
翌日上午,天阴了。
颜末带领着大军,踏上了回大唐的路。
马蹄声如雷,旗帜在风中飘扬。
颜末骑在马上,回头望了一眼渐渐远去的突利营地,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挺让人向往的。
大军在广袤的草原上前行,仿佛一条巨龙蜿蜒前行。
颜末的眼神深邃,他望着前方,这条路终究要走,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风在耳边呼啸。
阴沉的天色下,大地仿佛也陷入了一种静谧的沉思,只有偶尔传来的飞鸟的鸣叫,打破这凝重的寂静。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远处,连绵的山脉在阴云下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轮廓变得模糊而深沉。
一连几日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北恒州州城。
此时,已经是九月初。
城墙上,刘弘基早已等候多日。
早在离开突利营地的时候,颜末派遣林休快马赶回北恒州。
刘弘基目光凝重地望着远方逐渐靠近的队伍,终于是等到了。
当他看到那熟悉的身影——颜末时,眼神中瞬间绽放出光芒。
刘弘基顾不得平日里的威严,急忙跑下城墙,大声指挥着士兵打开城门。
北门一直关着,很少有开门的时候。
城门缓缓开启,颜末策马而入。
刘弘基迎上前去,微微躬身道:“贤侄,你可算回来了。”
颜末翻身下马,行礼道:“让刘伯伯担忧了。”
刘弘基笑着拍了拍颜末的手:“贤侄你这么说,就有点不把俺老刘当伯伯啊。不错,黑了点,身体也壮实了许多,看来此次东突厥之行,你这小子是收获良多。”
颜末嘴角上扬,笑着说道:“的确收获不小,感慨也颇多。”
“哈哈……”刘弘基大笑着说道:“好,好。大唐有你这等年轻子弟,何愁不兴。”
刘弘基又看向薛万彻等人,“你们都是好样的,以不到三千的兵力,竟然做了两万兵力才能做到的事。老夫佩服!”
薛万彻,萧锐等人齐声道:“全赖大人指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