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品行
1
在将父亲入土为安后,胡雪岩主动退学,帮助母亲金氏赚取一家人的生活费。
胡雪岩的母亲金太夫人是一位家道没落的小姐,知书达理,坚韧自强,很会教育孩子。虽然胡鹿泉去世比较早,但胡雪岩兄妹几人却没有因为无人管教走上歧路,反而在母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具备了很多优秀品行。
有人说,品行是人所能拥有的真正的财富,它会在非常重要的时刻发挥作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据《绩溪县志》记载,当时胡雪岩给好多人家放牛。有一天,胡雪岩去放牛,在路亭休息时,意外捡到了一个蓝布包袱。
一开始,胡雪岩没敢动这个包袱,因为母亲曾经告诉他,不是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要碰。既不能贪财,也要对他人遗失的物品给予尊重。
胡雪岩拿着包袱,四处张望,寻找失主。但是过了很久,也没有人来取这个包袱。胡雪岩猜测可能是过路的客人丢失的,他决定打开看一下。不看不要紧,这一看让胡雪岩惊呆了。包袱里除了衣服,还有一个钱袋,里面装满了沉甸甸的银锭,价值不菲。
对于贪婪的人来说,意外之财可能会让其欣喜若狂,想要据为己有。但是胡雪岩家教严格,在打开包袱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如此重金,应该关系极大,我要在这里等失主。”
于是,他将包袱藏在草丛中,让牛在附近吃草,自己则观察来往的客人,等候前来寻回包袱的人。
有心等人,人却不来,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失主还没有来。胡雪岩又焦急又紧张,如今天色渐晚,他怕携包袱走掉,会被人怀疑偷窃;又担心万一失主有要紧的事情等着用钱,自己带走了,会给他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思来想去,他觉得等在原地才是最好的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胡雪岩看到一个面色焦急的路人走进了刚才自己捡到包袱的路亭。他围着路亭转来转去,好像在找东西。
为了确定失主身份,胡雪岩并没有急于把包袱交给来人,而是先行上前询问:“您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
失主很惊讶:“是的。”
胡雪岩请他详细描述丢失的物品,由此做出判断,包袱就是来人的。于是,胡雪岩从草丛中取出蓝布包袱,还给了失主。
这位丢了包袱的人姓蒋,是大阜杂粮店的老板,在此休息时丢了银子,幸亏胡雪岩拾金不昧,才免除了这场意外之失,他因此对胡雪岩甚是感激。
胡雪岩听到感谢的话后,连忙说道:“捡到东西归还失主,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您不要太在意。”
蒋老板听后很是赞叹。他走南闯北,阅人无数,通过胡雪岩的言谈举止,他判断这个孩子的才智和人品都是一等一的。胡雪岩有恩于他,又是可造之材,于是他对胡雪岩说:“放牛不是长久之计,你可有意向到我的粮食行做学徒?”
胡雪岩非常惊讶,他没想到偶然间的行为会为自己带来这样巨大的机遇。想到自己面临的人生困境,他强烈地意识到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胡雪岩并没有因为机遇难得而忘了本性,他很坦诚地对蒋老板说,虽然父亲去世了,但是母亲尚在,所以想回家跟母亲商量一下再做定夺。
百善孝为先,百事孝先行,有孝道的人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蒋老板听后更是赞赏不已。他留下了自己的地址,并承诺无论胡雪岩何时去找他,他都会欢迎。
2
奇遇不常有,未来却可期。
目送蒋老板离去,胡雪岩牵着牛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既欢喜又忧愁。回到家后,他忐忑不安地将自己今天的经历告诉了母亲。他做好了被母亲否决的准备,毕竟是一个陌生人的承诺,谁知道结局如何。
没想到金太夫人和蒋老板的价值观相同,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在农村放牛前途渺茫,这次偶遇或许就是机遇。与其在闭塞狭小的山村蹉跎岁月,不如跟着蒋老板做学徒,到更广大的世界去闯荡一番。
胡雪岩对母亲感激不尽,他立刻收拾行装,准备前去投奔。
石板路,白墙头,徽杭古道上,胡雪岩和母亲以及兄弟姐妹依依作别。他沿着祖父、父亲的足迹,一步一步地走出了绩溪。
道光十六年(1836),十三岁的胡雪岩结束了放牛娃的生活,正式进入杂粮店做了学徒。
一面之交时,蒋老板赏识了胡雪岩;近距离接触后,他发现胡雪岩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经商材料。恩情加上认同,蒋老板对胡雪岩非常照顾,名义上让其在店中做徒弟,实际上处处优待,经常带他出去办事,提点他。
胡雪岩的认知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他开始接触商业活动,并且学着用商业的眼光看待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体系。
胡雪岩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人,对于蒋老板的栽培,他很是感激。他知道蒋老板这是以恩情待他,便坚守母亲的教诲,不以恩人自居,反而处处低调,任劳任怨,早起晚睡,比店中真正的伙计还要勤奋。不但服侍蒋老板十分尽心,对待蒋老板生意上的朋友也是竭尽心力地真诚以待。
白驹过隙,时光飞度,一晃之间,胡雪岩来大阜已经近三年了。他长高了,也长胖了,思想和行为也更加成熟。就在他以为自己一生都要与杂粮这个行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命运给他带来了另一场改变。
一位金华的刘姓客商来谈生意时病倒在大阜的旅店。“人有旦夕祸福”,生意没谈,人却病倒了,举目无亲,进退两难,刘老板唉声叹气、情绪低落。心理负担一加重,病情也恶化了。
胡雪岩随蒋老板与金华来的客商有所接触,他听说此事后,非常同情刘姓客商的遭遇。出门在外,谁都有可能遇到不测风云,推己及人,胡雪岩做出了一个决定——前往旅店照顾金华刘老板。
胡雪岩的到来,让刘老板深感意外。落难之时遇见这样真诚的人,他不由得感激涕零。
胡雪岩一面给刘老板端汤侍药,一面在心理上疏导他,为他跑前跑后,忙里忙外。
得此照顾,刘老板慢慢康复了。他真诚地对胡雪岩说:“我是金华火腿行的老板,看得出来,你不但人品好,智慧也超群。人往高处走是常态,大阜不过是个小城,你岂能在此埋没一生?如果可以,我想让你到金华发展,你愿意吗?”
胡雪岩听后很意外,他没有立刻答应刘老板的邀请,而是沉思了一下说:“您的盛情我很难推却,但这不是我能做主的。我是蒋老板的徒弟,蒋老板待我恩重如山,有再造之恩,我必须问过他后才能做决定。”
刘老板听后点头赞叹:“真是至诚至信之人!”
于是,刘老板主动找到蒋老板,说明胡雪岩照顾自己的事情,并提出了让其跟随自己、前往金华发展的想法。
蒋老板听后并没有恼怒,反而将自己与胡雪岩结缘的经过告诉了刘老板,并且极力推荐胡雪岩前往金华,声称这是胡雪岩的福报,自己绝对不会阻拦。
去留问题又被蒋老板推了回来,胡雪岩很纠结。金华火腿行肯定比杂粮店更具发展前途,但蒋老板对自己非常好,就这样离开,他心中有愧。但在听了蒋老板一番掏心窝子的话后,胡雪岩觉得自己不能辜负这份好意。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思量再三,胡雪岩忍痛辞别蒋老板,前往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