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我国就业指导的发展现状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单纯的教育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促进应届大学生就业、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学校围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题,面向大学生开展的认识职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驾驭职业,以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系统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就业政策指导
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时期的就业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学生就业必然要受到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影响。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及各个时期的发展重点,制定总的就业政策,这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依据。一些毕业生由于对就业政策缺乏了解,择业时往往在思想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校通过就业指导,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走出择业的“误区”,可使毕业生根据国家需要并结合个人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
2.就业信息指导
就业信息是指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的有关就业的消息和情况,它是大学生择业的基础。就业信息指导指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掌握社会需求信息,通过整理、归纳和分析,预测就业动态和人才的供需矛盾,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以对他们的求职择业及自我塑造和发展起到帮助和导向作用。此外,大学生在就业中,往往存在收集信息不全面、容易被假象迷惑的问题。就业信息指导可使大学生学会全面准确地收集就业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去伪存真。
3.就业观指导
就业观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前提,是他们对职业的基本评价和看法,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每名大学生的就业观是不相同的,择业标准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学校会先通过就业观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避免和纠正在择业中的短视行为,抵制眼前的诱惑,真正做到以事业为重;然后,通过就业观指导,帮助学生确立高尚的求职道德,无论对用人单位还是其他竞争对手,都应该诚实正直、实事求是、与人为善,决不能在求职择业中吹嘘自己、贬低别人,更不应采取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当方式。
4.就业技巧指导
求职是一门艺术,包含许多技术和技巧。求职择业技巧对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影响极大。一般来说,面临择业、就业,大部分毕业生思想准备不足,缺乏就业技巧。通过就业技巧指导,学校首先帮助毕业生明确自己的个性特点,诸如专业、爱好、特长、志愿、身体状况、实际能力等,确定最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和最符合自己心愿的择业目标,以便使毕业生在不同的需求形势下选择适宜的工作;其次,帮助学生提高求职和择业的能力,掌握自荐、应聘和面试的技巧;最后,帮助学生在择业时树立竞争意识和把握机遇的意识,以便使其在求职和择业中保持主动。
5.就业心理指导
毕业生在走向就业市场、参与“双向选择”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层面的不稳定和不成熟,客观层面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及就业的压力和困惑,因此容易在就业时产生矛盾心理,例如患得患失、难以抉择,急躁焦虑、临阵怯场,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等。就业心理指导能够帮助毕业生培养健康的就业与择业心理,提高心理素质。
6.“走向社会”的指导
从学校走向社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毕业生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之初,由于环境发生了变化,毕业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毕业生要完成从大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需要经历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如何尽快适应环境,进入新的角色状态,完成工作以后的心理调适,便是就业指导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通过“走向社会”的指导,帮助毕业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尽早进入新的角色状态;帮助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适应社会;帮助毕业生树立信心和责任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才能,脚踏实地,干出一番事业。
案例链接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7日晚11时,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奥地利赛区比赛落幕。代表中国出征的宁波小伙蒋昕桦获得重型车辆技术与维修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的首次突破。
世界技能大赛以鼓励各国青年技术工人成长为宗旨,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浙江省宁波市于2012年启动选手培养工作,共有4名选手入选中国代表团,其中3名是备赛身份,蒋昕桦是唯一以正赛身份参赛的选手。
蒋昕桦参加的是在奥地利萨尔茨堡举行的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维修项目,共有来自世界各国的12名选手参赛。
重型车辆的范围很广,既包括集卡车、挖掘机、推土车之类的常见车型,也包括各种专业采掘设备和农机设备。“参赛选手要熟悉并掌握各类重型车辆的维修技术,这很难做到。”蒋昕桦说。本次大赛中的参赛机型——利勃海尔轮式挖掘机,他在国内没有接触过。
“在规定的18小时比赛时间内,选手们要根据英文说明书,精准找出各个问题,并逐一解决。”宁波技师学院汽车系正高级讲师、重型车辆维修项目中国队专家组组长刘庆华告诉记者,重型设备维修如果现场操作不当,会导致严重事故,因此,选手的每一步操作,都要和裁判进行沟通说明,对选手综合能力要求特别高。
领奖那一刻,蒋昕桦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技术”,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
蒋昕桦是宁波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技师班学生。2017年中考失利,他曾一度陷入失落迷茫。“技能向我打开了另一扇门。”蒋昕桦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重型车辆维修技能,在2021年底的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了重型车辆维修项目金牌,并最终代表中国站上了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
案例分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大环境下,国家对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各项职业教育新规定、新政策也为技能人才创设了很好的成长环境。蒋昕桦的获胜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技能人才是如此优秀。我们应该坚信,无论是知识人才还是技能人才,只要自身坚持学习,凭借创新与发展,终会有所突破。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点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择业心理调适、择业心理准备、择业能力培训,并帮助大学生根据自己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和社会的需要,确定职业目标,提高就业择业能力,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岗位,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与发展。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以下特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连续性是指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培养和就业的全过程,其内容是渐进的和连续的,其目的是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从而使大学生这种知识型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阶段性是指就业指导工作分阶段进行,各个阶段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都有所侧重。纵观各个就业指导阶段,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环环紧扣、段段相连,就业指导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普遍性包含以下三层意思:一是不同年级、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生都需要得到相应的就业指导;二是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普遍要求高校开展就业指导;三是各种就业指导的内容和目的具有共同之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普遍性要求高校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一工作,并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予以实施。而由于地区或行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对的主要地区、行业层次和范围不同,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存在的矛盾也不尽相同,甚至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因而就业指导工作也具有特殊性。在实施普遍的就业指导的同时,解决好特殊问题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3.政策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在任何社会中,个人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国家通过一系列就业方针、政策和法规实现对毕业生资源的宏观管理与调控,高校作为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具体执行者,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的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实现政策的导向作用。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做好思想工作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保证。思想指导是就业指导的中心内容,这是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显著特点。思想指导主要包括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帮助大学生确立求职道德观、帮助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思想指导的目标是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理性地选择职业,同时做好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思想准备。
(三)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临近毕业时,每个大学生都会站在择业的十字路口上开始进行重大的抉择。这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观念问题,比如部分大学生仍认同“学历本位”的传统理念,对职业认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仍然存在,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专业优势及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仍存在眼高手低、拈轻怕重的问题,不愿到偏远地区就职。
1.自我认知不明确
眼高手低的问题广泛存在于大学生当中,自我认知的不明确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之一。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学校的声望名气、所学专业等有较大优势;另一个则是这些学生本身的成绩优异,获得过一些奖励,因此脱离实际,择业标准偏高。这一问题体现出学生缺乏对自我的客观准确的分析,忽视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潜力等,也忽略了自身的兴趣爱好、职业目标和专业方向,只想着满足单方面的需求。
2.就业意识淡薄
很多大学生存在一种观望的心理,这些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目标,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缺乏计划性和前瞻性,对就业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味等待机遇主动找到自己,因而与许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还有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去离家较远或者比较偏远的地方就业。这部分学生会因为失去了当初设定的目标而错失合适的工作,最后让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部分毕业生寄希望于就业形势的好转,盼望工作能主动找上门。这些都是大学生就业意识淡薄的表现。
一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潜力开发得不够,没有较强的辨析能力,依赖性太强,且社会实践的经验不够,导致他们遇到困难不能勇于面对,会选择逃避,甚至影响他们发挥自己的判断力。他们在就业时没有目标和方向,很容易受他人影响,在就业压力之下选择从众,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放弃应聘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一方面,有些学生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偏高,不能从实际出发,使他们在求职中期望值偏高,一味追求完美,故而让眼前的机会白白溜走;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会与周围的同学盲目攀比,只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而放弃自己已经找到的工作,这也让学生单方违约率偏高。
3.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不怕吃苦、愿意去基层或艰苦地区的只是极少数。多数学生还是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和工作环境,这明显是怕吃苦的表现。部分大学生从小到大都在学校学习,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历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害怕环境艰苦,不愿到生产一线、边远艰苦地区就业。一部分出生于艰苦地区的大学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城市生活,也更倾向于留在大城市。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一线城市成为毕业生求职的热门选择,也就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
4.学生个人存在就业观念误区
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难以适应人才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部分毕业生对自己个人能力及就业形势认识不清的情况普遍存在,面对高校逐年扩招以及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新局面,部分大学生不能客观分析自身情况,在就业及择业面前存在观念误区。当今教育正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比如高职教育虽然更加重视工作能力培养,但教学与实际工作毕竟存在着较大差异,教育与市场存在脱节现象。毕业生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就业标准与生存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就业选择。在现实中,很多毕业生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又缺少贴合实际的职业生涯长期规划,这样难免会形成“有业不就”的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
(四)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1.就业指导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就业指导在学校、学生、企业和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就业指导汇总毕业生反馈信息及企业用人需求,学校可以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动态,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及本校的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情况,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2.就业指导为大学生的择业指明方向
大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职业。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也决定了大学生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决定了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以,择业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选择之一,它对人的前途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大学生选择职业就是在选择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因此,在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前期,就需要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定位,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认识社会发展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当今市场的人才需求,从容应对面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顺利进行择业。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择业特点如下。
(1)择业意识增强
具体表现:一是主动就业。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大学生有意识地摆脱被动依靠、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竞争择业的观念,主动出击、早做准备,勇敢走向就业市场,积极主动参与就业竞争,寻求理想的职业。二是注重夯实择业基础。不少大学生意识到学业是择业的基础和前提,要想在就业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努力提高竞争的实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奋发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择业观念务实
具体表现:一是“先就业、后择业”。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许多毕业生改变了“一步到位”的就业观,而是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二是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只要能发挥个人的能力和才干,能服务于社会,且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不管是进入国有单位还是从事个体劳动,都是好的就业选择。三是淡化“专业对口”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愈发淡化“专业对口”的择业观念,转为在“学以致用”的原则下发挥素质优势,在更加宽泛的就业范围和领域内寻求理想的职业。四是自主创业。一些大学生不向社会寻求工作,而是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主创业。五是“适时跳槽”。在当今“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就业氛围下,职业流动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和支持。“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被打破,代之以职业流动和“适时跳槽”等观念。六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现代职业日新月异,职业岗位的迅速变化,职业对从业者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大学生意识到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努力适应社会发展。
(3)择业渠道多元化
大学生不仅会通过学校就业部门获得就业信息,参加本校组织的各种招聘会,还会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人才交流市场落实就业去向;有的利用社会媒体、中介组织获得就业信息,有的借助家长、好友、老师、同学的推荐获取就业信息。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的大学生继续学习,参加专升本考试,或出国深造;有的先参加短期培训,再寻找就业单位;还有的选择自主创业。
(4)择业讲究技巧
许多大学生精心准备自荐材料,注重对自己进行“包装”,力求给招聘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讲究择业道德和文明礼貌。许多大学生还采取了“他荐”的方式,如请院(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推荐,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择业目标矛盾突出
主要表现:一是部分大学生择业好高骛远,盲目攀比,与社会需求形成很大落差;二是部分大学生择业要求高,想“鱼”和“熊掌”两者兼得;三是部分大学生择业目标不稳定,“这山望着那山高”,求职应聘时没有明确方向。
3.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调整心理状态
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的规则和相应的生存法则缺乏认识和了解,对何种工作最适合自己缺乏客观、理性的判断,导致在择业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和压力。面临就业的选择,很多大学生产生了过重的心理压力,使得自己无法客观地分析每个工作岗位的优势与劣势。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
4.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
求职的过程是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交流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人单位会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行充分考察。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内容不仅是对就业的具体说明,也对大学生今后自身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大学生的目光不能仅仅停留于找到一份工作,而应通过就业回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发展。
5.就业指导有利于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形成办学特色、获得生源,就要提高就业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大学生往往承载了一个家庭的期望,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对社会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影响着学校自身的发展。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是高校办学的内在需要,也是保证高校长足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因此,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