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牢记根本问题,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 要干什么
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就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就是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1]
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一)政党的产生
政党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里都有不同政党存在,并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和其他政党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建立,就在《中国共产党纲领》中明确宣布: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字一直叫到现在,从来没有改过。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说,有人说共产党的名字不好,劝我们改名字,“我们党的名称还是不要改。我们的名称,中国人民是喜欢的”[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因为她不是一般的政党。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都决定了她一开始就是一个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先进性政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虽然政党已经是当代非常普遍的政治现象,但它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近代政治发展的产物。中国封建社会没有政党。在中文中,“党”有多种解释,主要是指不同的帮派派别和集团,尤其是指在政治上关系密切的群体。在外文中,现今所有的“政党”一词都来源于拉丁文,原来的含义为“部分”,后引申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早是在英国。1679年5月,英国议会围绕着约克公爵(即后来的詹姆士二世)是否继承王位问题,形成了两股相互对立的势力。反对者被骂作“辉格”(意为苏格兰强盗),赞成者则被对方斥为“托利”(意为爱尔兰歹徒)。后来这两股势力在议会中各自为自己的行为辩解,逐渐形成了两大党派。虽然它们还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既无固定的组织系统,也无政治纲领和相对固定的领袖,但已经是政党的萌芽。
英国政党产生以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现在的英国保守党就是以托利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现在的自由党则是在辉格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776年7月4日,美国宣布独立后就开始着手制定宪法。1787年围绕美国宪法的制定,当时大体上形成了联邦派和反联邦派两大阵营。1789年联邦宪法正式生效,联邦派和反联邦派也逐渐向政党演变。1828年民主党成立,1854年共和党成立,这样才形成了现今美国的两大政党。
同样,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后,也曾有过政党林立的时代。辛亥革命时期,秘密会党始终是一支活跃的社会力量。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曾以各种方式在会党中开展工作,联络会党发动革命。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当时各个阶级、阶层开始竞相效仿组织政党。然而,无论这些政党多么活跃,始终都没有摆脱它们代表的是少数人这一本质,和广大人民群众似乎没有多少联系,只不过是争权夺利的工具。
中国有了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相继侵略中国,从此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探索救亡图存的历史中,中华民族时刻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长期英勇顽强的斗争,主要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这些斗争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阻止了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步伐。但是这些斗争都没有给中国人民指出正确的斗争方向和前进的道路,也不可能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事实表明,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需要一个先进的领导阶级和革命政党,并在其领导下走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4]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就提上了日程。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举行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会议,确定了党的名称,通过了党的纲领,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从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党的七大在党章总纲中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5]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说:“我们党之所以获得伟大的成就,在于我们的党从最初建立时起,就是一个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而在最坚固的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党。”[6]他解释说,之所以在党章前面加个总纲,是强调凡是党员,都必须承认这个总纲,并以这个总纲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准则。我们党有了这个总纲,将更加促进全党的团结与统一。它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了我们党的性质与理论;说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和特点,以及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基本方针和我们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还说到了在我们党内不能容许机会主义存在;说到了党内的自我批评、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组织原则等。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的表述,在党章中虽有变化,但根本上是一致的。1956年党的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的目的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7]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8]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执政几十年的老党、大党,先后失去了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党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认为,这样表述党的性质,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后一直到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也都延续这一规定。
党章对党的性质的这一规定,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党的最高理想等方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无论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对共产主义的追求从来没有改变过。改变党的性质、改变党的宗旨,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三)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胜利完成各个时期目标任务的成功经验,也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大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的历史。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一个个政治组织“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没有哪个政治组织结束了中国积贫积弱、山河破碎的局面,只有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最终让人民摆脱了剥削压迫,使国家获得了独立自主。
坚持人民至上,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政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最终目标,党结合各个时期的形势、任务,制定出各个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使党既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现实利益和具体利益。建党100多年来,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这是百年大党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成功经验。
我们一定要吸取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脱离群众而导致的“翻船”“垮台”的教训,时刻不忘“延安窑洞对”“西柏坡赶考对”的告诫,高度警惕“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出现,密切关注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人民放在心上,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而获得人民的支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党的群众工作,从本质上讲是把党的主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的心里,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接受、支持和拥护,使党的主线和路线方针政策等得到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取得的。在新时代,党的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于我们党能不能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与人民同行。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从政党的发展历程看,一个政党,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来谋划和推动发展,让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要求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我们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人民群众的力量更强大。党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执好政、掌好权,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要注意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保、医保、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注释
[1]《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1页。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72页。
[3]《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5页。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5]《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页。
[6]《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4页。
[7]《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6页。
[8]《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