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肌肉系统——骨骼肌
肌肉遍布人体全身,约占人体体重的30%~40%,它不仅负责人体热量的产生与消耗,还在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肌肉通过收缩来牵动骨骼实现人体运动。了解人体每块肌肉的位置以及运动模式,才能在瑜伽练习中有意识地募集目标肌肉,避免肌肉代偿等问题的发生,达到最优的练习效果。
肌肉系统
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骨骼肌 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一般附着在骨头上,牵动关节产生运动;它具有明暗交替的肌纤维带,视觉上为条纹外观;人体大约有600块骨骼肌;它具有收缩的特性,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同时骨骼肌也属于随意肌。
心肌 心肌分布于心脏,构成心壁,为条纹外观,属于非随意肌。
平滑肌 平滑肌分布于血管、呼吸道和内脏器官,为非条纹状外观,属于非随意肌。
骨骼肌的基本功能
运动 肌肉通过移动骨骼来实现人体活动。
产生热量 肌肉的舒张和收缩可以加强身体该部位的血液循环,并产生热量。
保护 肌肉可以保护身体的内部结构,如腹部肌肉及结缔组织可以保护腹部内脏器官。
主要构造
骨骼肌由中间的肌性部分和两端的腱性部分构成,具有一定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肌腹 由很多肌肉束构成。肌肉束则由包含肌原纤维的肌纤维(细胞)构成,呈红色,柔软,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肌腱 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结缔组织在肌肉的两端会合,形成连接到骨头的肌腱,呈白色,强韧,无收缩功能;扁肌(阔肌)的腱性部分呈膜状,称腱膜。
辅助构造
筋膜 包在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膜,较厚,有着缓冲和支撑内部器官的作用。筋膜分为浅筋膜、深筋膜和内脏筋膜。
浅筋膜 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层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遍布全身,对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营养供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深筋膜 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包在肌肉周围。深筋膜构成肌鞘和肌间隔,分隔各块肌肉或肌群,可以保证每块肌肉或肌群单独活动,互不干扰,同时对肌肉起到保护作用。
滑膜囊 结缔组织形成的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位于肌肉、肌腱与韧带或骨面连接处,可以减少摩擦。
腱鞘 套在肌肉外面的结缔组织膜,呈长管状,主要存在于手腕、脚踝、手指和足趾处,它有保护肌腱的作用。腱鞘由外层和内层组 成,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滑膜层又分为脏层和壁层,两层之间有滑液,其中内部为脏层,贴绕于肌腱表面,外部为壁层,贴于腱纤维鞘内壁。
骨骼肌的分类
按形态分类如下。
长肌 呈细长条状,多见于四肢,收缩和舒张时长度变化明显,可支配大幅度运动。
短肌 呈短小状,多见于躯干深层,有明显的节段性(局限性),运动幅度较小。
扁肌 呈宽扁薄片状,又称阔肌,多见于胸腹壁,有运动和保护作用。
轮匝肌 呈环形,见于孔、裂周围,收缩时可关闭孔裂。
按机能分类如下。
屈肌、伸肌;收肌、展肌;旋内肌、旋外肌。上提肌、下降肌;扩张肌、括约肌;咀嚼肌。
按跨过关节分类如下。
单关节肌、双关节肌、多关节肌。
ϧҀ㖹㖶ఫ㼐喍ₐ䲏喎
ϧҀ㖹㖶ఫ㼐喍㗹䲏喎
骨骼肌的命名
通常按形状、大小、位置、起止点、肌束方向和作用命名。
按其形状命名 斜方肌、菱形肌、三角肌、梨状肌等。
按其位置命名 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等。
按其位置和形状命名 肱二头肌、小腿三头肌等。
按其位置和大小命名 胸大肌、臀大肌等。
按其起止点命名 胸锁乳突肌等。
按其位置和肌束方向命名 腹直肌、腹外斜肌等。
按其作用命名 旋后肌、咬肌等。
肌肉的协作关系
主动肌/原动肌 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
拮抗肌/对抗肌 与主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
协同肌 共同完成某个动作的肌肉。
稳定肌/固定肌 稳定骨骼的肌肉。
肌肉的收缩形式
肌肉收缩形式分为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和等动收缩三种。
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张力,肌肉的长度和关节角度不发生变化,也就是没有动作变化,同时肌肉处于发力状态,如在瑜伽练习中支撑或保持某一体式。
等张收缩 包括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过程中张力保持不变,但是长度发生改变,同时引起关节活动。
向心收缩 又称缩短收缩,肌肉收缩先产生大于外力的张力,而后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向心收缩是骨骼肌主动用力的收缩形式,如仰卧起坐坐起过程中,腹部肌肉就是向心收缩形式。
离心收缩 又称拉长收缩,与向心收缩相反,收缩时肌肉长度变长,起止点相互远离,如由屈肘到伸直手臂的过程。
等动收缩 又称等速收缩,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进度进行最大用力的收缩,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如自由泳划水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