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国古建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一
FOREWORD ONE

可以言说的了不起之处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先民在与生存环境的互动中生成的物质形态,它集智慧与美学于一体,遵循着天道,承载着社会伦理,是理性的技术也是情感的图式。它有形态边界又涉及无限,是宇宙中的宇宙,气候下的气候,社会里的社会。经常性的,它们逆转了空间大与小的事实和感受,不断用时间改变着我们的空间审美感受。中国古建筑的确了不起。

第一个了不起在于它的独树一帜,把木材在结构、构造、装饰、工程体系上玩儿了个彻底、通透。中国的先民为什么选择木作为建构的主材?这种营造起始于何处?这些几乎都是天问。而它的形制演变究竟走过了多么漫长的历程,这都还是个谜,有待考古进一步证明,期盼学者进一步阐释。但唐代的广仁王庙,辽金的应县木塔,元代的永乐宫,这些巍然屹立着的皓首苍颜的文化遗产和众多刻在石头上的古老图像,在时间轴上两面夹击,给我们指证了至少至唐代,中华木营造已经生成了文明的结晶。通过一些唐宋木构建筑和数目可观的明清建筑遗存,我们得以延展关于历史上中国人生存空间的想象,并常常为之陶醉。

第二个了不起在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生动,它形态多姿,装饰丰富,具有文学性色彩和世俗精神,深受大众喜爱。然而有一种危险也在于此,大众常常误以为传统建筑的存在只是一种人工开创的景观异相,或为生存提供的优渥空间条件。前者执迷其物像,后者计较其实利,对其蕴含的文化和精神不问究竟,不探深浅,久而久之对其认知趋于概念化、符号化、扁平化。这就难免引发精英阶层的焦虑,因为这是传统和未来发生断裂的隐患。王国彬的解释就透着一种由来许久的焦虑。他想打通阻碍大众认知的壁垒,让更多的人走进廊腰缦回、“钩心斗角”的传统建筑文化体系,并去深度体会它。

但是中国传统建筑既可说又不可说,比如:它的选材可说,它的选址就难说;它的结构可说,构造可说,但它的美学就不好说,文化也不好说。因为它半工半文,两种属性相互计较着并各自放纵着,情感叙事和物质构建相杂相间,空间语言和装饰语言相混合、相反衬。这些貌似可以言说,比如假以文字,借用图说;还因为它半人半神,温馨又清冽,供奉与享乐皆具。这些不太好说,因为它是意象的,总是模糊的;在和自然的比对中,它既体现了孤傲又表现出谦卑。高举时不惜采用层层宝塔去突兀于地表,用飞扬的屋脊去展现精神气质;匍匐时依山就势去迁就地形,以开凿户牖去依附大地、山崖直至浑然一体。这些可以说,因为它相由心生、简单明确;而在社会环境中,传统建筑彼此间却是恪守着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规则,有的张扬、显赫、骄傲,突出个性,有的平实、低调、内敛,依靠隐忍和克制而表现整体美。在文化性与工程性的美学关系平衡方面,则只能是以个案为主,一案一说。比如中华营造之瑰宝——私家园林就很难说,首先它大隐于市、崇尚遁于无形,几何为之异化,天然与人工相济。其次它是个人化的,人文性的,渗透着独立于世的个体精神和主观意识。于是楹联、匾额就现身于园林的环境之中,因为对于闪念、冲动、抒发等意识活动,非精练的中国文字表述配合不可达意。

但对于如此错综复杂的中国传统建筑,大学教师王国彬却非要说,我想他深知能对大众深入浅出地讲清楚内在的道理是一种非凡的能力,他想成就非凡的自己罢。更重要的是他想做一个辛苦的布道者,因为他的专业与环艺相关,是研究环境、开创环境的一名教师和实践者。他通过传道、授业、解惑,让人们重新打量这些凝聚着前人智慧的古老建筑、城市、桥梁、园林,念兹在兹,感恩戴德。于是他从儒家文化、道家思想的视角去透视这些古老的建筑,谈到相地、堪舆、风水、等级规制、宗法等名目繁多的概念和观念,涉及科学、技术、社会学、艺术等专业领域,让大众的兴趣在思绪万千中萌生,在抽丝剥茧中认知,觉悟在一阵混沌后茅塞顿开……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副馆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博士生导师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