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方法技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疏经通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守经隧”,就是疏通经络。保持经络的畅通,可以防治疾病的产生。经络有“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的作用,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从而完成“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的生理功能。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通道,并通过经络的联属,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故经络的通畅和调,是气血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五脏功能正常协调的关键。名医华佗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体通过劳动、运动能使血脉流通,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华佗创编了五禽戏。

《灵枢·本脏》即云经络在人体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作用。所以中医养生有畅通经络、血脉和调的要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即养生必须畅通经络、和调血脉,以使脏腑功能安和,才能强健身体、健康长寿。在临床上有不少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经络失疏有关,如痹证、痿证、厥证、瘫痪、肿瘤、关节不利等,以及内、外、妇、儿、骨伤等科中的诸多病证,均由经气失调、血脉不通所造成的。特别是痛证,故有“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论点,所谓通与不通,无不与经脉之疏通与否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人的双手集中了与体内各组织器官相联络的穴位,经常刺激手部,就可以疏通经络,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经脉与脏腑密切相关,经脉之气源于相应的脏腑,故有“脏腑为本,经脉为标”的观点。所以经脉病变,多与脏腑有关,而脏腑患病,又往往在其所属经脉的循行部位反映出来,如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常有胁肋、少腹等肝经循行部位胀痛的表现。总之,内在脏腑发生了寒、热、虚、实的变化,多可在其经脉循行部位反映出一定症状和体征。更有邪气入侵,常由脏虚而经气运行不畅,使邪气留滞,滞于经脉出入的枢机穴位。如《灵枢·邪客》说:“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这也是说明内当五脏受了邪气的侵袭,会影响其所属经脉、经气的运行。十二经脉联络了身体表里,通过中医养生方法技术的运用,可以保持经脉畅通,增强脏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