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金匮》方发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8.失寐

徐某,40岁。因“入睡困难1月余”就诊。

初诊:2021年3月3日。患者近1月余夜间入睡困难,伴大便干结、1~2天1次,小便无殊。月经周期23天,经期5~6天,经量偏多,色红夹血块。末次月经2月15日来潮。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失寐(心阴不足)。

治法:滋阴清热,除烦安神。

方药:百合地黄汤加百合知母汤加减。

百合30g,知母12g,生地黄15g,酸枣仁30g,麦冬10g,五味子5g,竹茹10g,茯苓12g,柏子仁15g,远志10g,石菖蒲10g,龙齿30g。7剂。

二诊:2021年3月5日。药后入睡改善,夜间睡眠长达8小时,二便调。

【按语】

百合病为何病,历代存有争议,至今未有定论。《伤寒补亡论》和《医垒元戎》认为,此病即《内经》所谓的“解img”。《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尺脉缓涩,谓之解img安卧。”何谓解img,张志聪曰:“解惰也。”《吴医汇讲》称百合病为“心神涣散症”,何任在《金匮要略通俗讲话》中称之为“热病后余邪未清所致的疾病”。纵观临床表现,类似于现代神经官能症而属于阴虚内热类型的病证。病以百合命名者,以百合能愈此病故耳。

案1为经量过多,见色红夹块,舌稍红,属于血热;倦怠无力,则与解img类似;小腹空痛发胀,腰坠胀,子宫肌瘤,为虚实兼杂之证。以清虚热的百合地黄汤与凉血止血的犀角地黄汤(用水牛角取代犀角)并用,佐以冬桑叶、阿胶等凉血止血药物,其效如响。方中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浸酒后入煎,可使其止血成分易于入药。经药理试验表明,地黄乙醇提取物所得的黄色针状结晶能缩短兔凝血时间。唐代《经效产宝》“治妊娠下血,时时漏血”中,就用生地黄汁、清酒相煎服用,可见古人已谙于此,而未为酒能动血之说所惑,酒药相煎,不过留其药性而耗其酒性耳。桑叶通常作为辛凉解表类药物,较少用于妇科血证,对于其止血机理,《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王本祥主编,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出版)亦未记载。但《本草从新》称桑叶能“滋燥,凉血,止血”。《重庆堂随笔》称其:“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傅青主女科》治疗年老血崩的加减当归补血汤中,便有桑叶一味(方内当归一两,黄芪一两,三七根末三钱,桑叶十四片),认为它“有收敛之妙”。二诊时,患者寐浅,加五味子一以安神,二以收敛止血。五味子味酸,性温,其宁心安神作用众所周知,但它还可以通过收缩子宫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动物实验表明,五味子可以使子宫节律性收缩显著增强而被用于治疗难产。(见《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

案2为经期过长,23天未净且量不减、色鲜红,腰痛,舌稍红,脉细,证属血热肾虚,血热者经水沸溢,肾虚者封藏失固,故以百合地黄汤合芍药甘草汤、水牛角、阿胶凉血止血,加天冬、川石斛、旱莲草、仙鹤草滋肾止血。一诊经减,二诊经止,再以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善后。方中天冬味甘、苦,性寒,功能滋阴润燥,《本草蒙筌》称其“止血溢妄行”,《妇女病饮食疗法》用天冬30g,红糖30g煎服,治疗月经过多、崩漏有效;旱莲草味甘、酸,性凉,功具补益肝肾、凉血止血,《常见病验方参考资料》用旱莲草15g,加糖少许煎服,治疗月经过多。

案3、案4为经行失寐和妊娠失寐烦渴。《灵枢·邪客》曰:“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可见,失寐常常是阳盛阴虚的一种疾病,与百合病的阴虚内热有共通之处。在百合地黄汤中,百合味甘、微苦,微寒,功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药性论》称其“主百邪鬼魅,涕泣不止”,《日华子诸家本草》(简称《日华子》)称其“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现代药理也已经表明其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生地黄味甘、苦,性寒,清热养阴,《珍珠囊》称其“凉心火之血热……除五心之烦热”。由此可见,百合地黄汤具有镇静安神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阴虚血热引起的烦躁失寐,在妇女中尤其多见,治疗当以养阴清热安神为首务,百合地黄汤与养阴安神的酸枣汤,或者清虚热除烦的栀子豉汤相伍,就是一张十分对证、功效卓著的方剂,用后如雾露之清滋,润物而无声。

案5为子嗽。时值金秋燥令,咽痒咳嗽少痰,但又无外感症状,治疗从肺胃阴津不足入手,先用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未效,再以养肺阴、润燥止咳为治,遣百合地黄汤合百合知母汤加味而愈。百合地黄汤和百合知母汤分别是《慎斋遗书》百合固金汤和《济阴纲目》百合二母汤的祖方,治疗肺肾阴亏,虚火上炎和上热血虚咳嗽的名方。

案6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此病大都出现于“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之际,亦即肾精亏竭之时,或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此案症见面部潮热不止,舌红,阴虚已明,先以百合地黄汤配合芍药甘草汤、白薇、鳖甲、龟甲胶养阴凉血,甘麦大枣汤配合龙骨、牡蛎重镇养心安神、收敛浮阳,收到明显疗效;最后以滋阴养心,清热疏肝法收功。方中投鳖甲、龟甲、牡蛎,即效吴鞠通三甲复脉汤之意,重镇浮阳。

案7为百合病(伤寒所致严重精神障碍)。《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百合病究竟是什么病?诸家诉说纷纭。《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称:“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百病未和,或平素多思不断,情志不遂,或偶触惊疑,卒临景遇,因而神形俱病,故有如是之现证也。”日本大塚敬节《金匮要略研究》说:“百合病可以说是一种伤寒的后遗症吧,具有精神病样症状。”本案患伤寒持续高热昏迷,出现精神障碍,并逐渐加重,这属于现代医学伤寒发病期间的神经系统症状。按理这些症状会随同体温的下降而消退,但患者却在高热消退之后的较长时间内,神经系统症状依旧,表现为迟钝、惊恐、易哭多虑、思维活动障碍、不能应答提问;又见口臭、口唇干红。根据临床症状,属于典型的百合病。病机是心阴受损,湿热熏蒸,痰火蒙蔽神明。用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养心阴,安心神;用黄连、黄芩、丹皮、苦参清心泻火,肃清余热;用珍珠母、菖蒲、运志、竹茹清化痰热,安定心志;用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3剂而使症情逆转,出现转机,再经过两诊调理,逐渐病愈。

案8为入睡困难,临床可见经多色红,舌红,为心阴不足所致。治当滋养心阴,养心安神。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是治疗热病之后余热未清的百合病的方剂,机理上十分契合,故用之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