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自助工具箱:社会情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儿童情绪管理,只需要知道这些!

1.认识情绪管理

①感知情绪

家长都期待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希望看到他无忧无虑、尽情欢笑,想让他“不恼怒、不哭丧着脸,茁壮成长”。

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会比成年人体会到更多的负面情绪。由于孩子尚未体会过各种各样的情感,因此他对情绪的体会更加细腻,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且认识事物的视角有限,就会导致压力在内心慢慢累积,出现号啕大哭、垂头丧气、失去干劲儿等现象。

处在幼儿期至小学低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充分理解“内心”“感情”这些比较抽象的词语,也未形成作为行动主体的“自我”概念,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尚未完善。因此,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他们很容易产生过激反应,甚至会情绪失控。

孩子大多不知道如何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情绪,也很难充分理解身边人的感受,又不懂得如何寻求帮助。当孩子有过激反应或情绪失控的情况时,家长往往会表现出厌烦,想压制孩子的情绪。很多情况下,即使孩子表现出了不愉快,还是会受到家长的斥责,因此他会变本加厉,使出浑身解数来发泄自己的难过和愤怒。孩子如果没有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就会被不良情绪摆布得筋疲力尽。

即使是成年人,如果处在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而且一切未知的环境中会怎么样呢?我们会变得非常不安。当无法理解他人的表情和动作,不懂得怎样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时,我们可能会大吼大叫,勃然大怒。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被他人责骂,我们又会如何?

因此,成年人需要做的,就是在充分理解上述情况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且教会他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比如,感觉到快乐时,可以说“我很开心”;感到难过时,可以说 “我现在不高兴”。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体验,让孩子明白,别人同样也会有情绪,别人的情绪有时和自己相同,有时和自己不同。

孩子们需要学习和掌握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以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这种关于情感的既定规则和知识,被称为“情商”。情商的培养仅仅靠孩子自然习得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系统地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

②控制情绪

孩子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从不舒服就哭闹的婴儿时期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了,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体验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玩具被抢走时的愤怒、玩游戏时的喜悦、被表扬时的高兴、被批评时的愤怒或悲伤……

大人往往会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对他们说“不许生气了!别哭了”,以此压制孩子的情绪。大人有必要教孩子认知内心涌现出的情绪的名称,让他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告诉他如何控制情绪。比如,对孩子说“宝贝是因为妈妈回来了,所以很开心吧”,或者“因为玩具被抢了,所以很生气吧”。通过这些语言,让孩子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并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情绪训练一般包含五个步骤:

①言传——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解释事情非常重要。

②身教——孩子是在对父母以及身边人的观察中,学会管理情绪的。如果孩子在暴躁的父亲或母亲身边长大,那么他很有可能容易暴躁。用“你给我温柔点儿”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他是无法学会温柔的。

③练习——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忍住不要发怒或哭泣。

④反馈——当孩子很好地完成了情绪管理时,表扬他“你没有生气,好棒呀”。当孩子没能很好地完成情绪管理时,给他提供具体的指导:“不要吼叫,你可以告诉他不要再这样做了。”

⑤应用——让孩子在多种场合进行尝试,培养孩子在不同场合时的情绪管理能力。

③首先家长要做表率

要想让孩子正确地感知情绪,家长要先丰富自己的内心,多用丰富的语言去表达情绪。比如,在向外界表达积极情绪时,是不是很多人只会简单地说“开心”或“难过”呢?其实,我们还可以使用“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喜上眉梢”“欢呼雀跃”等诸多词语表达。能够自如地使用更丰富的词语表达情绪时,内心也会变得更为丰盈。

在表达负面情绪时亦如此。通过用 “沮丧”“寂寞”“悲伤”“凄惨”等词语进行准确的描述,我们才能更好地接纳自己的情绪。

越是了解自己,就越能将这些感受传达给他人。因此,家长首先要意识到情绪的存在,并且学会如何管理情绪。然后,在实际生活中,告诉孩子体验情绪的重要性及管理方法。

2.向孩子提供情感援助

①情感援助“三步走”

在学校里,孩子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孩子培养学习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对儿童成长提供的这种支持被称为“情感援助”,共分为三个层次(参见下图)。

情感援助三层次

●情感援助第一层次

面向全体儿童。例如,中小学开学时,帮助孩子们适应新环境,并通过课堂上的教学,使他们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并学会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可以考虑在班级或全校面向全体孩子进行必要的情感援助。

●情感援助第二层次

面向部分有需要的儿童。这是对于频繁出现迟到早退、总想请假、丢三落四、喜怒无常等状况的儿童,单独进行的情感援助。此外,对于不能很好地表达自身情感,或上课态度、课堂发言有异常的儿童也应进行第二层次的情感援助。

●情感援助第三层次

面向明显需要情感援助的儿童。这一层次面向的是情绪暴躁、无法调控自己的情绪,出现打别的小朋友、破坏物品等行为,仅靠课堂教育无法恢复正常的儿童。对于这部分儿童,必须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进行更为细化的情感援助。

比如,对这部分儿童做一个情感状况评估——他们在情绪发展过程中的哪个阶段遇到了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援助等。根据 “是否能理解自己的情绪”“产生情绪时身体是否能灵敏地察觉”等评价这个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

曾遭受过欺凌、家庭暴力的儿童,通常会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因此,可能会在情绪训练课中出现突然爆发情绪的情况,进而陷入无法控制的状态。比如,在训练课中出现对抗行为,或者说“我不想做了”,而陷入郁闷状态。

这时,就需要提供单独的情感援助,认真倾听儿童的心声,理解其产生该情绪的理由,特别是受欺凌、家庭暴力等影响导致负面情绪较为严重的孩子,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情感援助,理解孩子的消极情绪,帮助孩子进行情绪梳理。

根据上述三个层次的援助服务,在掌握孩子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援助是非常重要的。

②情绪培养由易到难

很多词汇可以用来表达情绪。有“生气”“开心”“难过”这样表达基本感情的词汇,也有“烦闷不已”“空虚难耐”“难以释怀”这样表达复杂情绪的词汇。

有时,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会产生复杂的情绪。比如:“是挺开心的,但总觉得有点儿孤单”“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没法原谅他”等。其实,出现复杂的情绪时,即便是成年人也会在表达情感时犯难,在管理情绪时倍感焦虑。

表达复杂情绪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在儿童情感教育初期,应结合身边最常见的情况,从使用“开心”“高兴”“生气”等简单的词汇开始。

进入小学较高年级时,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孩子会表现出细腻多样的情感。比如,你向一位朋友打招呼,他却没理你,直接走过去了。这种情况下,有的孩子会觉得没得到回应,感到生气;而有的孩子就会胡思乱想,觉得“被无视了,好难过”“我是不是做错什么事情了”。因此,我们要告诉孩子,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人感受到的情绪是不一样的。

3.本书在学校的应用方法

①培养用语言表达情绪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细地写出作文,但其中对心情的描述却通常只有结尾的一句“我玩得很开心”。

乍一看,孩子们对自己的心情描述得很简单,而在询问他们时,会发现他们的内心活动要比文字描述的丰富得多。由于他们不懂得如何用相关的语言表述内心丰富的情感活动,因此没法具体捕捉并将其组织成文。

在课堂上,或者在学校里,如果孩子们都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就可以获得一种彼此理解的温暖体验。而且,还能够培养孩子了解他人情绪的意识,进而开始思考该用什么样的行动来照顾别人的感受。

②别说“你的情绪……”,多用“情绪是……”

在学校生活中,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培养孩子们用语言来表达情绪呢?在不同情况下,大人可以说 “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所以是这种心情”,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达“开心”“高兴”“讨厌”“焦躁”“伤心”“后悔”等各种各样的心情。孩子们也学着“如果是这种心情,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来表达”。

但是,在班级或学校的集体中,让每位学生在适当的时机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遇到问题产生了消极情绪时,学生当即做出的应对不一定恰当。

让孩子回忆被人说了什么,让他再一次感受“他说我坏话,真讨厌”这样的情绪,会增加孩子对对方的厌恶感,或者不断强调“努力完成的作品坏掉了,非常难过”这样的感受,让孩子陷入悲伤中。

反复确认、事后确认“你的这种情绪”,会增强其中的消极部分,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让他感觉自己很可怜,而降低自我认同感,因此要注意谨慎处理,防止这类事情发生。

本书介绍的训练活动并不是让大家在与人发生矛盾后寻找情绪的来源,寻求和解方法,而是通过想象各种生活场景,去理解“情绪是什么” “自己和别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只有这样“理解情绪”,双方才能相互理解。

③优先进行正面情绪教育

在集体中,情绪问题往往不是出现在开心和睦的时候,而是出现在发生争执的时候。比起负面情绪,我们更希望孩子能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正面情绪。无论是否发生争执,在对个人、少数人或者班级等进行情绪教育时,我们建议把几个板块的训练结合在一起进行。

4.致家长

①家庭中的耳濡目染

当提及需要全家人一起参与时,似乎总意味着要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会让人觉得要做的事情难度很高。对于孩子来说,家与幼儿园、学校不同,因为在家接触到的都是亲人和自己熟悉的东西,是最放松的地方。

平时,孩子会模仿家人的言行,自然而然地学会家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和情绪表达方式,并通过在家里不断地尝试与试错,逐步习得社会上通用的“情绪语言”和“社交技巧”。

②珍惜亲子时光

虽说家庭是孩子学习“情绪语言”和“社交技巧”的场所,但家长并不需要刻意去做准备。一起洗澡、一起看电视、一起睡觉等都是平常很基础的亲子活动。在亲子相处时,家长用语言把情绪表达出来,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学习情绪表达最好的范本。

在给孩子读故事书时,让孩子试着去想象、去表达故事中登场人物的心情。让孩子意识到,要注意的不仅有故事内容,还有角色的动作、癖好、非语言部分等。这样做,家长也能从孩子的表达中意识到“原来孩子是这么想的啊”“也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啊”。

③家长也需注意自己的情绪

家长也是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难免会展示在孩子面前。只有家长做到不遮掩情绪,孩子们才能学会关注他人的情绪。

④情绪可视化

生活中,很多家长会不自觉地对孩子吼道“你哭什么啊!你说话啊”,希望孩子通过说话来解释(用语言将情绪可视化)。确实,对于仍处于情感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懂得如何用语言表达情绪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情绪可视化”是情绪传达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帮助人们感知自身情绪、传达真实情感、解决情感问题。用语言表达情绪不是什么难事,但当情绪错综复杂时,即使是大人也不见得能做好。

除语言外,绘画、标数值、画表格等也是情绪可视化的手段。此外,通过色彩、尺寸的编排也能发挥情绪可视化的作用。

由此可见,情绪可视化并非只有语言这一种。家长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思考最适合的教育方法,让孩子逐渐掌握情绪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