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送入剑桥的12堂超级家长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言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儿子振宇15岁赴英留学之前,我们全家一直生活在北方的一个省份。因为经济不够发达,历史文化也不够悠久,那里的大学生毕业最理想的去处是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我是父辈眼里的乖乖女,上学一切听老师的,在家更是对家长言听计从。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省电视台当记者。似乎一切都很美好,可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有隐隐的不甘。

儿子的出生唤起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绝不能让他的成长如我一般循规蹈矩、画地为牢,而应该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宏大的格局。

我意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我的职责使命就是要把他培养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为此,他的生命应该是自由的、激昂的、飞扬的、勃发的,在未来国际竞争平台上,他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这个信念在我心中占据了不可撼动的位置。

振宇上小学后,我主动向电视台领导申请从更有发展前途的新闻部调到少儿部,并创办了儿童心理节目《心事箩筐》。我一边办节目,一边研究儿童心理。为此,我充分调动振宇这个“身边小顾问”的积极性,向他征求对节目的意见与建议,让他参与少儿频道儿童节目的录制,帮我为小朋友们挑选礼物和奖品。渐渐地,振宇由一个内向孩子,变成了乐观、积极、自信、善沟通的阳光男孩。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为此,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了一系列学习:上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课程、上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哲学硕士课程、接受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十几次国际心理学工作坊培训、完成苏晓波精神分析高级咨询与督导课程、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催眠师资格。这些学习让我掌握了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与技巧,我有意识地将其融入家庭教育实践之中。

振宇上初一时,我的一个闺密姐姐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我问振宇想不想出国,他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初中毕业那年,一开学,毕业班的师生就立刻进入备战中考的紧张状态,每天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此时的学习其实就为了中考拿高分上重点高中。这让此前一直凭兴趣学习的振宇陡生厌倦情绪,终日闷闷不乐。

在我再三逼问之下,他对我们说,在珍贵的少年时光里,他不想只为中考、高考而活,他想拥有丰富多彩、自由舒展的学习生活。这番话“震”到了我,我强烈意识到我的家庭、生活的城市和学校的教育无法再为振宇提供滋养了。若再耗下去,他相较于别的孩子更为敏感的心理和神经也许会崩溃。于是,我们全家经过商议,决定放飞振宇这只羽翼渐丰、志向高远的“雏鹰”,让他去更广阔的天地间翱翔。

振宇上小学、初中时一直是中等成绩,留学英国后,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他可以自由地深入钻研他所喜爱的数学学科,这种“偏科”的学习方式竟令他一路逆袭,取得不可思议的成就:7次获得英国中学数学赛事第一名;入选英国奥数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创造了英国奥数国家队历史最好成绩,被英国皇家协会和英国广播公司(BBC)誉为“欧洲最聪明的年轻人之一”;被剑桥大学数学系录取,在校期间获得美国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2017年毕业后回国创业办学,辅导百余名学生考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回首振宇成长之路,我深有感触的是培养一个未来公民,意味着家长要不断应对新的任务和挑战,意味着对未知领域的一次次超越、探险,尤其是在思想认识上要不断突破局限,放大格局。同时,我也深深认识到:为人父母,应该不断提升自己,因为父母的视野和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失败亦是成功,只有让孩子在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培养起他独立而坚韧的品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激发孩子的潜能与自信……

振宇考入剑桥大学,让我收到了亲戚朋友的羡慕眼光,但最令我欣慰的其实不是他考上名校,而是他独自在海外求学过程中养成的不惧挫折、理性自律、昂扬向上、积极乐观等精神品质,这些是要跟他一辈子的。

很多家长问我有什么经验,我想最关键的一条经验是尊重孩子。在我看来,孩子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对待生命最好的态度就是尊重。只有秉持一颗敬畏的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生命,才能有平等、启迪、信任、等待、宽容、接纳、欣赏、赞美。

我在书中如实记录了自己二十几年的育儿经历与体验,还有我作为一名教育与心理工作者对当下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这本书呈现了振宇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中等生,一路逆袭成剑桥大学高材生的成长轨迹,或许会让您豁然开朗,或许还会引发您更深入的思考。

感谢彭博女士向我提议并督促我结合亲子教育实践撰写一本具有全新教育理念的书,否则懒惰的我很可能与此书无缘;感谢陈子寒先生为我的书稿做了细致指导并提出颇有见地的修改意见;感谢在振宇成长过程中给予支持、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和亲友,他们为振宇提供了探索与创造的自由与空间;还要感谢静好课堂平台为我录制了《剑桥妈妈的十二条教育宝典》音频课程,它为此书的出版奠定了基础;更要感谢中国妇女出版社编辑出版团队的辛勤付出,他们高效专业的编辑水准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令我深受感动。

由于我学识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和错误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帮助我们将这本书不断完善。本人邮箱:571007206@qq.com。

谢谢关心教育的您,祝愿您的孩子在您正确有效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邓雯文

2021年1月16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