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会袁老(二)
鉴于从压缩成本的方向考虑,所以朱耀灵准备先把电风扇和收音机的生产线先搬到蛇口,通过成本差异去和市场上的其他厂商去竞争。
再一个就是,通过前期简单的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来培训出更多的技术工人。
现在的大陆,真正合格的技术工人,是基本上不可能出现在蛇口的,他们可还都是端着铁饭碗的企业主人。
而现在能够招聘到的工人,基本上还是要在农村和城市的剩余劳动力中去招聘。
而这些人,因为没有经历过完整的职业培训,所以想一上手就让他们去生产更加精细的电子产品,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谁敢这么干,绝对会被产品的次品率给吓死。所以朱耀灵准备一步步来,先从最低端的电子产品生产开始。
朱父三人听了朱耀灵的想法之后,也是完全同意的。因为始创初期,以稳重为主,只有夯实了基础也才能走的更远。
看着朱耀灵和袁耕侃侃而谈,毫不怯场的样子,朱父不由得想起昨夜自家夫人和自己的一段对话。
当时两人躺在床上,夫人问他“灵儿如果真的去开办了企业,那他的学业怎么办?”
朱父反问道:“夫人难道没有发现,灵儿经过了这一次劫难,已经长大了许多?依我看现在灵儿的心智已经完全成熟了。
生死之间,可以让人快速成长的判若两人,我想灵儿也有了自己的打算。
不管如何,先让他按着自己想法去走走看看,若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我们再和他交流。”
想到这里,再看到自己这个刚满十六岁的幼子,在和一个比自己的父亲都要年长的老官员,不卑不亢、条理清晰的,进行着交流时的样子,一种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一缕笑容。
而此时的袁耕,更是对眼前这个少年郎的表现惊异莫名。
这个少年郎,开篇就说了自己前些时日出了车祸险些死去。
然后又说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想要开办孤儿院和孤儿学校的愿景。
随后就表示想要在蛇口投资,并将投资的利润拿来出去帮助那些孤儿。
这一下就把自己给摆到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而且还是不能撼动的那种高度。
这在接下去的交谈中,就让袁耕感到有那么一丝别扭,因为如果袁耕过分谈及利益的话,就会让他落入到道德的下风,但是招商引资可不是开善堂啊,是需要有利益的。
虽然道德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是他却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无形的衡量标准。
任何人或者是国家、团体,如果你站到了道德这边,你就会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赞扬。
如果你站到了道德的对立面的时候,你就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厌恶和摒弃。
哪怕你或是因为武力、或是因为财富而能让人服从一时,但是到头来终究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古人打仗讲究“师出有名”,民间还有个说法叫“善恶到头终有报”
而现在的朱耀灵,就是在这场并不很正式的谈判中,死死的站到了道德的制高点上,为自己争取着更多的利益。
从地皮到建设周期,从人员招募、培训到工资待遇,从免税时间到出口退税,从政策扶持到产品的内销比例,林林总总、事无巨细的,朱耀灵和袁耕一直谈论了两个多小时。
而朱耀灵能和袁耕互相谈论这么久,除了上辈子自己经商的经验之外,也有昨日和朱父还有大哥三姐四人一起讨论的结果。
时至中午,双方才定下来了一个基本的大框架,剩下的一些细节和现场不能定下来的东西,袁耕也需要回去后开会研究,然后向上汇报。
此时朱家老大、老二和老三也都陆续回来了,朱母早就亲自下厨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家宴,朱家全家作陪,这让袁耕很是满意。
朱家三子一女,除了老二名声不显,老四太小之外。
老大在政商两界也有着自己的声望地位。而老三虽然是个女子,可是在港岛金融界也有着自己的名号,多少港岛金融界的老手见到朱家三小姐,也是礼敬有加。
这倒不是因为朱耀月是朱至真的三女儿,而是在几次暗搓搓的,和朱耀月的金融角斗之中,好几个金融老手也都吃了不小的暗亏,而且是吃了还不能声张的那种。
所以这朱家三小姐在金融界的名号,可也是靠着自己生生打出来的。
家宴之后,宾主尽欢。
在回程的车上,袁耕坐在后座,一只手轻轻的捏了捏眉心,回想着上午和朱耀灵那场非正式的,表面上和风细雨,实则刀剑相加的交锋,袁耕不由得笑着自言自语道:“朱家又出了一个麒麟子啊!”
前面的司机这时减慢了车速,轻扭头问道:“领导,有事吗?”
袁耕抬头回了一句“哦,没事,你开车吧,我休息一会。”
司机答应道:“好的,领导”
车子继续匀速行使着,袁耕却闭目陷入了沉思当中。
按着朱耀灵所提的投资额度,你要是说很大,那也得说是跟谁比。
现在正在推进的,由港岛霍家老爷子,霍英东霍老先生主导的广州白天鹅宾馆,只是霍老一人就出资五千万港币,加上霍老带动的人,再加上大陆的投资整个白天鹅宾馆预算下来,足有两亿华币有余。
可是那宾馆项目可是大陆第一家五星级的宾馆,1978年就开始接洽,直接通天的项目。
为了这个事,邓老可是在京城亲自接见过他们的。
即便是这样,也是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具体落实了下来,预计今年下半年才能真正的破土动工。
要是和这个项目比,那朱耀灵这不到千万级别的投资还真的不算什么。
可是要是论投资建厂这方面来说,这样的投资也已经是不小了,而且这两家厂子都可以带动起来不少的上下游企业,这样一算那数目就不好说了。
两家企业总计投资七百万港币,总额和曹光彪投资的香洲毛纺厂基本差不多了,两年前曹光标的投资总额也就是七百四十万港币。
这样的额度,以现在外资在华投资的排名里,也足以名列前茅了,况且主导这次投资的,竟然是一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人。
这件事让袁耕现在想来都觉得很是不可思议,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十六岁的时候,那时自己好像还没有加入东江纵队呢吧!
不过转念想来,有一个身家几亿的老子,那儿子大概也算是有资格与众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