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报纸事宜
还不等陈循开口,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钰已是直接拍板。
“此事就许侍读所言,勿用再论!”
说着,朱祁钰目光扫视着在场的一众大臣,仿佛是要看有谁敢说反对的话。
面对朱祁钰展现出的强势,王翱等人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但当朱祁钰目光扫来,却没有人敢出言。
时刻注意着殿中情况的许沐之,见状也是暗松一口气。
好在如今朝堂上的文官终究没有如三杨一般声望和影响力的人。
更没有几十年后如杨廷和、张居正这类操持权柄的阁老。
如今唯一可以媲美三杨的于谦显然并没有要在这个时候与皇帝唱反调的意思。
见没有人说话,朱祁钰也是紧接着下达命令。
“命五城兵马司协助锦衣卫,彻查出这敢欺君罔上的主事之人!”
“命兵部协调京营将士,协同吏部、户部、工部、武院尽快处理各处灾情。”
见皇帝已下决断,在场的大臣只能躬身应是。
随着皇帝亲自下令,整个京城彻底动了起来。
武院校场。
许沐之站在高台上。
“此次京师附近皆有受灾,大雪之下,百姓房屋被毁者不计其数。”
“今陛下亲自下令,命武院学员用己所学,协助朝廷各部前往各处赈灾。”
“这是陛下给予大家的信任,告诉我,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此次任务!”
随着许沐之的声音在校场内落下。
高台下已是全副武装的武院学子齐齐应道:“有!”
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校场上回荡,久久难以不平息。
许沐之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开口:“此外,这次的赈灾任务将会纳为本学年的年终考核。”
“而到时候考核成绩将会呈至陛下御览,成绩优秀者,陛下还会亲自授予奖赏。”
“这次赈灾任务的考核成绩将会是一大关键,所以你们能不能在陛下露脸,就看你们这次考核中表现了。”
说完,许沐之看向一旁的于谦。
“于公,你可要讲几句?”
于谦摇摇头,“有你说的就够了,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赈灾事宜。”
闻言,许沐之便再次看向校场。
“出发!”
校场上一众学员纷纷在各自教习带领下出了校场。
待校场上的人都走了,于谦这才对身旁的许沐之问道:“能说说你这样做的真正用意吗?”
“真正用意?于公何出此言?”许沐之面露疑惑。
见状,于谦挑明道:“你让武院和京营参与到这赈灾中真的只是为了加快各地赈灾?”
“不然呢,于公莫非以为晚辈还有其他目的?”
看着许沐之依旧一副不解的模样,于谦轻哼了一声。
“若是你真只是为了加快各地赈灾,那么为何不在前日各地传来灾情的时候跟我提出此事?而偏偏在陛下因为京中谣言盛怒时才说。”
许沐之刚要开口说话,于谦已是继续道:“如果你要说之前你没想到这一茬,那就不用说了,若你真只是临时起意,何来如此详尽安排。”
“不但针对各地上报来的灾情情况制定了详细部署,而且连一应所需的救援器具也早已备齐,再加上你这事先就给武院制定的各种救灾课业,这都说明早在这武院设计之初,你便有了让军队参与到救灾之中的打算。”
“你说是与不是。”
听出于谦话语中的不满,许沐之知道这是对方在不满自己在这事上隐瞒他。
想了想措辞,许沐之这才神色有些无奈道:“于公其实有些误会晚辈了。”
“虽然晚辈在为武院设计这救灾课业时,确实想过让士兵参与到救灾行动中,可是晚辈同样也知道,若非一些特殊或者紧急情况,朝中大臣是不会轻易让军队参与其中。
所以一开始晚辈将救灾课业更多是看成武院的一门拓展课业,是为了让武院学子面对复杂情况时能有更多的解决能力。
这次若不是因为京中流言一事让陛下盛怒,需要尽快平息各地灾情,以防流言扩大,这才动用此策。
再者动用京营前去赈灾也是为了向百姓彰显陛下对灾情的重视,从而消除流言在百姓中造成的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便是如晚辈之前所说,京营的动用也是为了对一些宵小之徒形成一种威慑。
正是以上种种原因,才有了这次武院和京营的参与。”
听着许沐之的话,于谦脸上的不满微微消散。
“至于说,为何晚辈眼下会有如此详尽的部署安排,其实也是晚辈这段时间闲暇之余琢磨出来的,并没想到要朝廷使用此法,便也没跟于公说此事。”
“那曾料到料到这京中会有如此流言,且短时间会突然爆发,陛下更是为此震怒。”
见许沐之说的也在理,于谦脸色彻底缓了下来。
之前在宫里没有反对许沐之的提议,除了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与皇帝对立外,也是觉得许沐之所言有利于当下的局势。
不过随即于谦想到另一件事,目光再次落在许沐之身上。
“这让武院和京营参与这次赈灾就算如你所说,可是兵仗局弄出来的蜂窝煤你又怎么解释?”
“据老夫所知,这蜂窝煤在半月之前你就让兵仗局弄出来了吧,还暗地里生产了不少,可是直到眼下开始赈灾你才让兵仗局拿出来此物。”
“若是这蜂窝煤之前你就拿出来,以这蜂窝煤的效能,这京城内外当少多少百姓受冻,说不定这京中木炭价格也不会涨到如今这般高。”
见于谦问起此事,许沐之并没有急着辩解什么,而是向于谦问道:“于公认为这京中的木炭价格为何会如此之高?”
于谦微微沉默。
对于京中木炭最初只是二文钱一斤,如今已是涨到二十文钱一斤,为官多年的他自然是知道其中猫腻。
虽然由于天寒,这木炭的消耗确实会比往年大,可是木炭远没有到如此缺乏的程度。
无非是那些木炭商户恶意囤积、哄抬物价所致,可是对于这种情况,官府对此也是没有好的办法制止。
因为这种情况往往官府是找不到这些商户恶意囤积货物、哄抬物价的证据,找不到相关证据也就没办法对这些商户进行好的惩治。
若是强行让这些商户不得涨价,到时候官府面临的情况将会是全城的木炭商户都会说没有木炭卖了。
总之,对于那些商人,宁可让货物堆在库房里放着发霉,也不愿以低价出售,哪怕是低价出售也有利润可图。
“你既然如此问我,想必你也是知道其中的问题所在,莫不是你有好的解决之法?”
于谦抬眼看向许沐之。
许沐之微微一笑:“晚辈不敢说有好的解决之法,不过晚辈确实有些想法。”
于谦似是想到什么,问道:“难不成你让兵仗局研制了蜂窝煤久久不公开就是为了针对这木炭商人?”
许沐之点点头:“不错。”
“蜂窝煤,于公也看到了,这蜂窝煤在燃烧上比普通煤炭更易燃烧,不会如普通煤炭一般产生太多的异味,其燃烧产生的热也不比木炭低,而且相比煤炭它又更为安全,价格也是相当便宜。”
“相较价格昂贵的木炭,只要使用过程遵循安全使用流程,这蜂窝煤在这寒冷的冬季显然更适合普通百姓使用。”
“到时候一旦这蜂窝煤推出,那么城中的木炭价格必然受到冲击,到时不管那些木炭商人是真没货了,还是恶意囤积以此谋取暴利,有了这蜂窝煤作为取暖替代,对于普通百姓都没有太大影响,反而还能教训一下黑心商人。”
“而之所以在弄出这蜂窝煤时没有急着拿出来,主要还是当时蜂窝煤的产量太少,还没有成熟的生产规程,也还没有经过实际测验这蜂窝煤的效能。”
“若是冒然售卖,指不定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所以这才一直没有拿出来。”
“眼下能拿来赈灾也是因为这蜂窝煤已是经过多次试验,在使用上的安全性已是有了保障。”
听完许沐之的解释,于谦也是轻轻颔首。
“你考虑的不无道理。”
“既然如此,老夫也不再说什么,不过以后这类事还是最好能与老夫知会一声。”
许沐之应道:“自然,以后晚辈会再遇到此类事会事先告知于公一声。”
......
七日之后。
连绵下了近一个月的大雪终于停了。
在有着京营和武院的加入下,同时伴随着蜂窝煤作为赈灾物资被投入使用,很快京城各地的灾情得到明显的好转。
而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则是昼夜不停地搜查京城内外的可疑之人,经过三天的努力已是将此次流言的主谋者抓捕归案。
皇帝对此也没有废话,在查实之后,直接让人将这些主谋之人拉到菜市口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皇宫,御花园。
朱祁钰披着貂毛大氅,手里揣着一个精致暖炉,悠闲地散着步。
“贤弟提的方案果然好用,这几天已是传来各地灾情得到控制,之前的谣言已是被消弭,如今更是听说四处都是赞颂朝廷的声音。”
或许是因为流言主谋者被杀,京中的流言随之消弭,朱祁钰心情颇好,一早便将许沐之召进了宫中。
许沐之谦虚一笑:“兄长这是抬爱愚弟了,这次要不是兄长一锤定音,果断下令,如今这京城四周的灾情要是按往年办事流程,怕是得等到大年将至才能有结果。”
虽然知道许沐之这话带着恭维,但是朱祁钰还是忍不住面露笑意道:“如今好了,这京城中消停下来,我也能少一些烦心事了。”
“对了,前几日你说的那个报纸弄得怎么样了?”
朱祁钰想起前几日许沐之跟他提起的报纸,随口问道。
“如今场地和匠人已是准备好了,再过几日应该就能开始印刷出这第一版的报纸了。”
见朱祁钰提起报纸一事,许沐之也是说着当下的进度。
经过这次谣言之事,倒是提醒了许沐之可以弄一弄这报纸。
毕竟在网络时代之前,报纸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
而面对舆论、谣言,报纸的存在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以说,报纸用好了,那么舆论的导向就会被把控在报纸的拥有者这边。
作为后世之人,许沐之可是知道这舆论导向的恐怖之处,可以说白的都能变成黑的,黑的都能被说成白的。
而经过这次谣言之事,朱祁钰也是对于舆论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当许沐之跟他说起报纸一事,也是正中他的心意。
“话说这报纸果真有你说的那般效用?”
显然朱祁钰对于许沐之跟他说的报纸所拥有的效用还是存在些许质疑。
面对朱祁钰的质疑,许沐之也不在意,只是微笑道:“这短时间内报纸还无法有我所的那般效用,这还需要让百姓现拥有读报的习惯才行。”
“可是据为兄所知,百姓中识得字的人可是不多,这报纸能行吗?”
朱祁钰也是直接点出当下社会的现状。
这个也是如今报纸流传所面临的局限性。
“兄长所虑即是,所以这报纸的效用需要一个时间的沉淀。”许沐之接话道。
“在愚弟的计划中,首先在这报纸上主要印刷引人入胜的小说,以及生活趣事这些趣味性更多的内容为主,借此吸引住识得字的文人和一些普通百姓阅读。”
“然后可以是不是夹杂一些朝廷的时事政策解读,如此也可以借这些识字人之口传播。”
“时只要间长了,人们生活中就会习惯去阅读这报纸。”
“到时候这报纸的效用便会慢慢体现出来。”
“这也是愚弟办着报纸跟如今的邸报的区别所在。”
朱祁钰点点头:“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行,这事就交给你去办,为兄倒也想看看你弄的这报纸能起到怎么的效果。”
“是。”
几日后。
京城闹市之处,一阵爆竹声响起。
“三味书屋开业了!”
“各位客官,来看一看瞧一瞧,走过路过,不可错过!”
“凡是来客,就送一份报纸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