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当今境况
在朱祁钰观察着许沐之的同时,许沐之也在暗自揣测着朱祁钰的意思。
尽管他未混迹过官场,但不妨碍他明白‘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他才对朱祁钰的问题如实相告。
此外,他如此诚实也有着别的用意。
这其中之一便是想通过真诚来博取朱祁钰的好感,他可是知道做皇帝的最讨厌臣子的行为之一便是欺瞒。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没什么好隐瞒的。
若是真遇到涉及不能说的隐秘,他也不会傻到跟人家如实相告,到那时他也只能拼演技与说善意谎言的能力了。
另一层用意便是他清楚他的志向不合当今主流,但凡说出,要不会让人认为他胸无大志,只知道儿女情长,要不会让人认为他是个性情中人。
无论是朱祁钰是前一类人,还是后一类人,对于许沐之而言都是对他有利的。
若是朱祁钰是前者,那么身为皇帝的朱祁钰便不会太过于看重他,也就不会对他委以重用。
但有着医治之功和夺门之变中有功,朱祁钰也不至于亏待他,一番赏赐自是不会太少。
而他正好可以过自己的悠闲生活,这也是许沐之最想要的。
不过从刚才朱祁钰的反应来看,朱祁钰明显是后者。
如此一来,他想要过自己的悠哉日子是不太可能了。
但有着性情中人这么一个形象,他却能更好地从朱祁钰获取信任感。
既然不能摆脱大明朝堂,那么他就得尽可能获得朱祁钰的信任,这样他接下来才能更好地在这大明朝堂上混。
朱祁钰自是不知道许沐之这些小心思,此刻的他已是对许沐之多了几分亲近。
只见朱祁钰依靠着软榻上,一脸悠然,开口说话的语气也更为随和。
“吾听闻先生来京城之前,曾四处游历,乃广识之士,不知先生对于如今的大明如何看?”
来了!
在见朱祁钰并没因为他的回答而觉得他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时,许沐之便猜到朱祁钰会提出此般问题。
故作思量一番后,许沐之回答道:“气虚体弱。”
朱祁钰眉角一挑,神情颇为意外地看向许沐之:“先生此言何意?”
心知接下来很大可能躲不掉被朱祁钰留下来‘打工’,索性他也豁出去了。
要不不干,要不就狠狠地干!
想到这里,许沐之正襟而坐,神情也变得极为认真。
“陛下应知,自仁宣两朝以休兵养民为主,对于边防从永乐朝的主动进攻转变为主动防御后,国家虽然得以休养,但却使得安南糜烂,致使我大明不得不四征麓川,所耗颇巨,使得百姓生活并没有比永乐朝时富足多少。”
“之后土木堡一役,更是将我大明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国家武备自今也未能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受土木堡一役的影响,我大明如今除了缺失能征善战之兵将,也失去了对各方的强大威慑。”
“自草民游历所知,沿海倭患欲有复燃之势,西南常有兵事,辽东亦是屡有劫掠发生,北方瓦剌亦是狼子野心。”
“如今我大明可谓正身处群狼环伺之境。”
一边听着许沐之的话,朱祁钰则是不由想起他执政这些年了解的情况。
如今大明的情况正如许沐之所言,自土木堡一役,各处犯边的情况愈发频繁,面对这样的局势,大明亦是明显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正想着,便听到许沐之继续说道。
“而这只是气虚。”
“据草民游历所知,这些年来大明各地时有天灾,或是洪水、或是旱灾、或是瘟疫,不少百姓因此成为流民。”
许沐之所言,让朱祁钰想起了前几年发生的事。
景泰五年两京欠收,当时不少百姓家无余粮,为此他下旨暂免纳钞。
景泰六年黄河水患得以有效的治理,方才将十年河患解决,之后景泰七年山东地区亦是常有水患发生。
同样在景泰六年,西安、平凉等府发生瘟疫,病亡人数过万,其后广西、湖广两地亦有瘟疫发生。
就在朱祁钰回忆曾经处理的政事时,许沐之的声音继续在他的耳边响起。
“除了这天灾之外,还有人祸。”
“一些地方豪绅勾结当地官员,欺压百姓,恶意侵占田亩,导致出现隐田,从而使国家应收赋税减少。”
“而有的地方官员则是区别对待当地百姓,有见对方非汉人便肆意欺凌的,有收受贿赂苛责百姓的,使得当地百姓与官员间的矛盾格外尖锐,甚至导致地方民变。”
“此间种种,草民称之为大明的体弱之症。”
朱祁钰颇为认同地点点:“先生不愧是游经四方,见识广博,先生刚才所言实乃针砭时弊之言。”
“不瞒先生,自吾登临大位这些年也一直为此费尽心力,头疼不已。”
“既然先生能看出当下大明之困境,不知先生可有相应解决之法?”
许沐之:“这等国家大事,草民不敢言有解决之法,愿一吐心中一得之愚,若有不妥之处,还望陛下指正。”
闻言,朱祁钰顿时来了兴趣,“先生但讲无妨。”
许沐之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草民以为眼下首要当是尽快恢复我大明的军事力量。”
“对此,草民认为朝廷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哪两个方面?”朱祁钰好奇道。
“其一便是如今于尚书所做的,加强兵士操练,恢复军队战力。”
“只不过草民认为这其中有些关键点需要更多的重视与下功夫。”
哦,什么关键点是连于谦都未注意到的?
如此想着,朱祁钰将目光投向许沐之,眼神中带着些许疑惑,疑惑中又有些好奇。
见朱祁钰望来,许沐之吐出两个词:“武将,五军都督府。”
听到许沐之的话,朱祁钰似有些明白过来,但又有些不解。
这时,许沐之已是兀自解释起来。
“土木堡一役中,随着成国公张辅的战亡,加之前些日的谋逆之事,如今我大明武将中已少有英国公这般的扛鼎武臣。”
“草民曾听闻一俗语,‘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而在战场上,优秀的将领对于一场战争胜负有着极大的影响。”
朱祁钰点点头,对于这一点他也明白。
在土木堡一役后,之所以会有人提议南迁,除了京师没有足够的兵力外,便是因为朝中有能力的武将大都随着朱祁镇出征没能回来。
而个别有能力的,如杨洪这些人则需要镇守边防无力回援。
最终还是在于谦提举下,让石亨领兵,两人协同下才击退了来犯的也先大军。
石亨也因在此战中表现出的领兵能力而被他重用,一时成了朝中武将的扛鼎之人。
只是现在这人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