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丝绸恒久远,一匹永流传
“就叫……”朱棣缓缓开口:
“丝绸恒久远,一匹永流传!”
“牛逼!王爷牛逼!”沈仪激动的跳了起来,也顾不得什么礼仪姿态,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野蛮词汇便是脱口而出。
就连朱棣也莫名感到一阵熟悉……
就算此时朱棣说出任何标语来,沈仪都会拍手叫好。
可令沈仪不曾想到的是,朱棣竟然能说出这番惊为天人的标语!
一看就很能引人消费啊有没有!
沈仪艳羡的看着朱棣,心中对于朱棣的评价愈发崇高了起来。
至于朱棣呢,也觉着这标语好。
有公式做题就是快!
至于标题与实际效果符不符合?对不起,这不关我事,我是幕后的人,宣传员有任何言论与我无关。
都是员工的个人责任。
再说了,图片仅供参考懂不懂,标语仅供娱乐知不知道。
法律规定还不能闯红灯呢,学生还应该好好学习呢,白纸黑字写着,不照样有人违反。(只是剧情需要,别真闯红灯啊,闯了也别报我名字)
“天呐,发明这些标语的人简直是个天才!”
可怜的欧罗巴诸国即将迎来跨时代的韭菜收割……
姚广孝本想着喝口茶压压心中的火气,可被二人这标语一弄,险些一口茶水喷出。
奈何前面坐着朱棣,自己一口喷王爷身上终归是不好。
可怜的姚广孝,四十多岁了,强憋着自己把茶水咽了下去,一阵剧烈咳嗽……
“道衍大师没事吧?”
二人见姚广孝这般剧烈咳嗽,也是连忙凑了进来,关切问道。
姚广孝面色铁青,看了眼沈仪,又将目光看向朱棣。
喉结滚动,嘴唇轻颤,那句卡在喉咙里的奸商一词终究是没能开口。
“我没事,你们继续聊。”
姚广孝嘴角抽了抽表示自己并无大碍。
随后,在姚广孝震惊的目光中看到,二人竟然真的继续聊起了剥削……
“你们……”
“大师怎么了?”
“继续聊……”
“好嘞!”
姚广孝面色古怪,一生清贫的他无论如何也无法作想,一匹丝绸能在二人嘴里卖出一百两白银。
不过还好不是剥削大明百姓……
看着二人唾沫飞溅,眉飞色舞的神情与姿态。
姚广孝眨巴着眼睛,喃喃自语:“我是不是也该改一改清贫的作风了?”
燕王只是在聊赚钱罢了,自己要不要也上去讨论讨论?
我是他的谋士啊!
为他谋略赚点钱!怎么了!
燕王心里装着九州万方,我这个臣子难道不能为他分忧吗?
于是,姚广孝也加入了战场:“殿下、沈公子,贫僧也有个主意。”
朱棣和沈仪两人皆是眉毛一挑:
“原来你也……”
朱棣一声轻咳,沉声道:“大师有什么妙计尽管说出来吧。”
“贫僧的法子就是基于人性出发的,先前沈公子说了,什么欧罗巴的公子小姐们喜欢攀比,那我们何不搞个等级制度?”
话音落下,沈仪若有所思,可朱棣却是僵在了原地。
等级制度?
姚广孝看着二人的反应,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个等级制度,依照贫僧的设想,就是不同的丝绸价格不同,宣传也不同,让大家都竞争起来,买到中等丝绸的瞧不上下等丝绸,却又被上等丝绸的贵族公子小姐瞧不起。”
“互相攀比之间,形成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
“其次,可以设立消费的数额值,满一定值了就可以成为高一级的用户,享受更好的待遇,或者可以赠送一些小礼品,等级上不封顶,到时候名气打出,几家公子小姐若是讨论起谁高谁低……”
“若是长时间不消费,那用户等级还会降低……”
姚广孝笑了笑,其意味不言而喻。
沈仪还在感慨姚广孝好计谋的同时,朱棣嘴角一抽。
段位等级和贵族几分是吧……
朱棣心中虽是一阵腹诽,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个骗消费的好点子。
“若是赠送小礼品,该送些什么?”
朱棣轻声问道,可他的话音未落,却只见沈仪嘿嘿一笑:
“殿下莫不是以为我们这海上贸易只卖丝绸?”
“咱还卖瓷器和茶叶呢,那些东西啊都是抢手货,卖到西洋去,价格翻上好几番呢!”
说到此处,沈仪的脸上不自觉的浮现出一抹骄傲的意味,他也确实有这个能耐骄傲。
自家祖宗是海上贸易的践行者,而沈仪本人是海上贸易的进一步开拓者。
这些年来他已经带着家族越做越富,若非是担心悬在头上的利剑,恐怕他早已是准备享福去了。
“既如此,那就等待沈公子的好消息了,改稻为桑的大事,就交托给你了。”
天色渐晚,朱棣起身拉起沈仪的手说道。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其意味已经不言而喻。
沈仪自然也是聪明人,连忙应是。
按照几人的构想,这收割西洋的财富一事确实可行,既能增加财政收入,也能增加军队的战斗力,但朱棣担心的是一切的前提。
改稻为桑必须成功。
虽说这件事的难度极大,但至少比前世那部电视剧要简单少许。
原因无非四点:
第一,政策太过于激进,严党要求一年内将大量稻田改为桑田,这种“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政策没有考虑到百姓实际承受能力和粮食保障问题,必定会引发民愤。
第二,地方官员人心不齐,政策的下达最关键的是要看能不能执行,执行的怎么样,可在严党内部并不团结,地方官员与中央官员之间互相不信任,而且总是有人跳出来阻挠,且官员贪污问题、土地兼并严重。
第三,时代问题,明代中晚期仍旧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农民对土地依赖性强,对政策变化敏感度高,且富商们并没有扩大规模再生产的野心。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并不是真的为百姓好。
什么多产出的利润百姓可得,扯淡。
翻开历史,只有两个字——吃人。
不过朱棣倒是对沈仪有着信心。
原因也无非有四点:
第一,沈仪家大业大,能够为改稻为桑兜底,且有市场。
第二,同样是时代问题,当下正值明朝初期,土地兼并问题并不严重,真要严重的话李自成早就上线了。
第三,这不是统治阶级推动,而是让底层人民自发的去改变,没有那么多矛盾,而且没有如电视剧里的清流与严党互相斗争。
第四,时间跨度较长,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朱棣都等得起,只要进度条一直在涨。
任何的改革,变法,无数政治家、阴谋家、野心家的呕心沥血,不是真的为百姓好,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能够一直统治百姓罢了。
上下五千年,也唯有一人能喊出“人民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