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奸臣已经自己跳出来了
随着蜡烛燃起,给这不算太过明亮的奉天殿增添了一丝光亮。
然而,即便是这温暖的烛光,也似乎无法穿透群臣心中沉甸甸的阴霾。
他们的面容,在微弱烛光的映照下,愈发显得苍白而凝重,宛如冬日里被薄雪覆盖的荒原。
王昌情不自禁的咽了口唾沫,喉结滚动,目光怔怔的看着眼前这一份神迹。
不光是他,就连戎马半生的朱元璋也是瞪大了眼睛,不由自主的凑近了火光一分距离,可当面颊感受到烛火传来的阵阵热浪,他终究是停下了动作。
“竟然真有神灵存在么......”朱元璋喃喃道。
朱元璋不信神灵,否则幼时家中父母亲人接连饿死之时,神灵又在哪里。
他向来只相信自己的拳头。
可现如今神迹确确实实发生在了众目睽睽之下,他难以置信的开口道:
“莫非咱的大明百姓仍旧是过着故元一般的生活吗?”
朱棣摇摇头,也顾不得身后群臣的惊恐,轻声说道:
“父皇,咱的大明远胜故元,政策清廉,但是......”
他的目光有意无意的游离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蛀虫依旧存在,他们不仅是在蚕剥百姓,更是在瓦解我大明的立国之基!”
朱棣的话音还没落下,身后便已有大臣跳出,大喊道:
“燕王此言不足信也!”
另一人深吸一口气也站出说道:
“燕王,大明正在繁荣昌盛,这可是你亲口说的!”
王昌也站了出来驳斥朱棣:
“燕王自幼在宋大人身边读书,可曾听闻‘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典故,莫非燕王是想让陛下背上这么一个坏名声不成?”
朱棣眉毛一皱,转身看向王昌:
“文帝之贤,文景之治后世莫不颂之,王大人想用唐代李商隐的诗借贬义汉文帝以贬义当今圣上!”
“我没有。”
王昌面色陡然一变,他只是想用此言来告诫皇上不要相信烛火复燃便能说明有冤案,可没想到朱棣伶牙利嘴,竟然抓住这句话来攻击自己。
“父皇,奸臣已经自己跳出来了,王昌是一个,还有一个方!孝!孺!”
朱棣的声音极为洪亮,确保奉天殿上所有大臣都能听的一清二楚,在他视野的死角处有人心虚的颤抖了两下。
朱元璋依旧是这么一副威严的样子,仿佛任何大事都不会影响到他,不过他看向朱棣的眼神却是抑制不住的欣赏。
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儿子竟然如此懂得党争之法。
先前朱棣所展示出来的帝王心术已经足够震撼,没想到党争之法朱棣也是得心应手。
朱棣看着目瞪口呆,急忙想要辩解的王昌,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老东西,你还太嫩了。
再偏头看向方孝孺,只见那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已是满脸委屈,仿佛下一刻就要哭了出来。
朱棣倒不是真的懂得什么党争之法,只是他清楚这个封建社会的运行规则——政治正确。
不要觉得中华大地上没有诞生过政治正确,反而诞生的及早。
对于君王来说,他的政治正确只有一个,那就是开疆拓土。
比如汉武帝,穷兵黩武,将一个经济繁荣的大汉王朝国库都给打空了,这固然是他的缺点。
但是他开疆拓土了,他解决了国家民族的屈辱。
在古代那领土意识不够强,民族意识还未形成之时,他不是一个好皇帝,至少不是一个理想的皇帝,但放在后世,他一定得到极高的评价。
而对于臣子,他们也有着政治正确,那就是忠君。
为什么没有爱国?
因为爱国是基本项。
善恶犹如黄河长江之水,或浊或清,可都能灌溉两岸,对于君主来说,清浊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为自己灌溉两岸。
所以历史上才会出现那么多奸臣,比如这大明的严嵩严阁老……
而为什么朱棣这一下子敢站出来直面文官集团,就是朱棣找到了办法,将敌人都扣上奸臣的帽子。
这也是党争的常用手段,激烈时往往是吵的不可开交,非要将人怼的哑口无言才肯罢休。
臣子用这一招可能没有多大的效果。
若是臣子之间的党争,你一言我一语,你说我是奸臣,我说你是侫臣这就罢了。
可朱棣是皇子,他爹正在台上坐着。
难不成对待皇子也这么说?指着燕王鼻子骂回去?
你是说,皇帝的儿子也是奸臣?
朱元璋越寻思越觉得自己这个儿子想法实在太妙了,妙的他都忍不住想拍手叫好。
“启禀陛下,臣绝非奸佞之辈!”王昌一张老脸已是通红,直直跪下说道。
“臣也绝非小人,还望陛下明查!”方孝孺哽咽着嗓子,语气中略带着些哭腔。
朱棣倒是很意外,没想到这个看上去有些让自己本能厌恶的方孝孺,竟然心理防线这么脆弱。
诛十族果然是假的……他心里默默吐槽了一句,而后继续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点了点头出言:
“棣儿,不可胡闹,王昌是随我多年的下属,怎么可能是奸臣!出言污蔑朝廷命官可是大罪,你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定饶不了你!”
这话说的气愤,但朱棣一下子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父皇这是要我举例论证呢……”
朱元璋挥了挥袖子坐下,眼神不经意间与之对视片刻。为父也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这是供词,分别是春宵坊的贵客王晓,以及春宵坊家丁,还有众舞姬的供词。”朱棣再度从怀中掏出信封。
王昌面色一变,他奶奶的,你早说你有供词有证据我还跳出来干嘛!
“人犯现在正在被仪鸾司锦衣卫继续审问,另外那些舞姬皆在城中,想要审问随时都可以被调遣进城里,对了,我所派锦衣卫并非是为了保护勾栏舞姬,而是为了防止有人狗急跳墙,杀人灭口!”
朱棣再度从怀中掏出一张信封:
“这是儿臣查到的胡党人员与春宵坊有关联人员,这些人死不足惜!”
群臣已经是麻木状态,纷纷看着朱棣,心中竟是不约而同的冒出同一个想法:燕王竟然是带着答案问问题,早在一开始便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