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92】南下渡黄河
对于李自成的命令,罗虎暗自得意。
以震山军如今的实力,击败这支明军绝对不在话下。
此前,张彦龙已经送来了关于明军的详细情报,得知对方真正具有战斗力的仅有刘肇基所率领的一千余人,其余大部分都是被临时征召而来的驻防兵和护粮兵,许多士兵甚至从未经历过战场的洗礼,毫无作战经验。
若非这支明军占据着人数优势,再加上郭升的军队在过去两个月里一直奔波劳碌、疲惫不堪,否则他们绝无可能如此顺利地长驱直入,最终抵达济南。
罗虎暗自盘算,如果能够成功击败这支明军,那么自己的军队便能够稳稳盘踞在山东这片土地上,并将其作为发展壮大的根据地悉心经营。
山东拥有登莱海港,从这里出发,可以对满清控制的辽南地区构成巨大威胁。
此外,山东人的体格普遍较为健壮,性格憨厚忠诚,堪称优质兵源。
而且,山东还是一个农业大省,资源丰富,无疑是一块理想的发展之地。
只不过,这个地方虽然广袤无垠,但却没有什么天险可以依靠。
如果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占领了京畿之地,然后沿着运河一路南下,直接攻打沧州、德州和济南等地,那么山东恐怕就难以保住了。
因此,要想在山东安心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就必须确保京畿地区不会受到敌人的侵犯。
除了以上这些考虑之外,罗虎也想会会史可法这位南明历史上有名的忠臣。
在前世,当罗虎还没有真正了解史可法的真实情况时,他对这位忠臣充满了敬佩之情,毕竟他至死都坚守着自己的气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中之后,他开始意识到史可法犯下的一系列错误给整个南明带来了严重后果。
正是由于他的种种失误,使得南明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最终导致弘光政权仅仅维持了短短的一年。
接到李自成的命令后,罗虎迅速行动起来。
第二天清晨,震山军整装出发,罗虎带领着许原、贺老六、张彦龙等部下,以及一部分火器兵和亲兵队伍,朝着济南方向出发。
临行前,他特意将兵仗局制作的第一批试验型康格里夫火箭弹带上。
这一次,他要让这种新型武器在实战中经受考验,看看它是否能发挥巨大威力。
震山军顺着运河而下,过德州后,再次向南,兵威直指黄河。
史可法这边,自从在济宁击退郭升后,当地士绅纷纷支持他的北进行动,待到抵达济南城下时,史可法已经集结起万余大军,其中新加入者大部分是士绅组织起来的家丁,他们声势浩大,把济南城包围,然后连续不断地攻城,希望这样能迫使郭升屈服。
史可法本人见山东士绅皆支持自己,而且他的军队越来越多,粮草在当地人的支持下也很充足,甚至不需要南明朝廷调拨一分一毫,这让他的自信迅速膨胀。
他甚至认为,照这样下去,攻陷济南,然后北上德州、沧州,最后打进北京迎回崇祯皇帝根本就不是梦。
“当年岳武穆没有完成的壮举,在我史可法这儿,或许能够实现。”
岳飞想直捣黄龙迎回徽宗、钦宗二圣但未实现,史可法觉得他可以。
虽然这样狂妄的话没对别人讲过,但是他内心早就这样想了无数遍了。
只是,罗虎不会随他的愿。
大军从德州向济南进发,同时,张彦龙的轻骑兵早就出动,他们的目标是黄河岸边的泺口镇。
明代时期,泺口镇是济南的重要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
当时,泺口镇的商业非常繁荣,是济南的重要交通枢纽,有“泺口码头”之称,也是济南通往黄河以北地区的重要门户。
史可法正在集中兵力猛攻济南城,泺口的防御力量不足,只有三百人。
张彦龙率领军队抵达黄河北岸后,仔细观察着对岸敌军的动向,然后让余朝光带领一支小队,小心翼翼地避开敌军的视线,悄悄地渡过黄河,去接应后续的大部队。
当夜幕降临,小队悄然出发,借助夜色掩护,顺利抵达了黄河边。
夜幕低垂,星辰隐约,黄河之水在月色的映照下泛起层层银波。
余朝光率领的敢死队身着夜行衣,轻手轻脚,避开了巡逻的敌兵,悄然来到了河边。
余朝光环顾四周,确认安全后,他低声道:“渡河,大家小心行事,保持沉默。”
士兵们点头示意,他们解开绑好的竹筏,一步步跨上去,手中的木桨轻轻拨动水面,溅起的水花似乎都在为他们屏息静气。
竹筏上的每一声响动都显得分外刺耳,在这寂静的夜晚,他们的心跳声仿佛都能被彼此听见。
黄河在夜色中像一条巨龙,蜿蜒流淌,不知疲倦。小队队的队员们沿着河岸小心翼翼地划着,他们的目光时不时地投向远方的天际。
突然,一阵急促的水浪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一队巡逻的明军注意到了他们的动静。张彦龙紧握着船桨,眼神坚定,示意大家冷静,继续前进。
竹筏在夜色中快速穿行,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抗争。
终于,他们成功地渡过了黄河,踏上了对岸的土地。
登陆后,余朝光迅速展开行动,先是解决了巡逻的明军,然后按照预定计划袭击了明军后方。
破晓时分,薄雾弥漫,渡口上的明军还在梦乡中。
余朝光紧握顺刀,目光如炬,一声令下后,他们新装备的燧发马枪开始攻击站岗的明军士兵。
枪声划破寂静的天际,呼啸着射向渡口的守军。
明军惊慌失措地从睡梦中爬起,慌忙应战,但已然不及。余朝光麾下的士兵如同猛虎下山,勇猛地冲上石阶,刀光剑影间,一时间血花飞溅。
小队的成员都是身经百战的利刃,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眼神冷酷无情。
明军的抵抗在他们的砍杀下显得脆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