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25】火烧渡船
刘宗敏连忙道:“哈哈哈,大王要看,有何不可。”说着,他把李自成迎进大厅,指向陈圆圆,道:“这就是我新得的美人儿。”
李自成上下打量了一番陈圆圆,眼中闪过一丝惊艳,但随即便恢复了平静。
陈圆圆低着头,根本不敢抬头看李自成一眼。
此刻,她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千万不要有什么突发事件发生。
李自成转头看向一旁的刘宗敏,道:“如此佳人,怪不得你也不来议事。不过,宗敏,此人是吴三桂的爱妾,你可知否?”
听到李自成问话,刘宗敏立刻回答道:“天下已经平定,吴三桂能奈我何,他要是不服,我这就带兵剿灭了他。”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不屑一顾。
李自成微微皱起眉头,轻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你不用去了,他已经返回山海关。”
听到这话,刘宗敏吃了一惊,不过很快,他又恢复了镇定,并道:“这个不知好歹的东西,他想做前明的忠臣吗?”
李自成沉默片刻后,再次开口:“他现在公开对抗我大顺,宗敏,你去山海关去解决这个祸患吧。”
然而,刘宗敏此时却退缩了,刚才不过是说大话,其实他不想离开北京。
“大王,这才享受了几天好日子啊,俺北京城还没呆够呢,就又要出征。”
听到刘宗敏这么说,李自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意。
他猛地转身,再次面向陈圆圆,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毫不犹豫地拔出佩剑,剑尖指向陈圆圆,声音冰冷地喝道:“妖孽,都是你迷惑了汝侯,今天孤要亲手杀了你!”
陈圆圆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她惊恐万分,双腿发软,几乎无法站立。
她跌倒在地,泪水顺着脸颊滑落,眼神充满绝望和恐惧。
刘宗敏见到此景,心急如焚,连忙跪地求情:“大王,是臣的错,臣愿意亲自出征山海关,恳请大王放过爱妾一命。”
李自成瞪了他一眼,眼中的怒气稍稍收敛,但仍带着不满与失望。
他将佩剑收回剑鞘,语气严肃地道:“宗敏,莫要为了一己之乐而耽误了兄弟们的大业。”说完,甩袖离去。
陈圆圆望着李自成离去的背影,泪如雨下,哀叹自己的命运不过如寒秋枯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零落成泥了。
李自成回到紫禁城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回忆起刚才与刘宗敏见面的情景,不由得升起一阵忧虑。
短短数日,他的部将竟然已经被酒色所侵蚀,面容憔悴不堪,如果再不加以整顿,恐怕他们很快就会丧失战斗力。
想到这里,李自成决定尽快率领全军出击,讨伐吴三桂,夺回山海关,同时也是让全军将领能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
李自成开始整军准备出征的时候,罗虎这边已经准备对想要渡河的吴军发起攻击了。
在研究对策的时候,贺老六和张彦龙都认为应该在吴军半渡的时候发起冲锋攻击,采用密集的队列,高速冲刺,利用马匹的速度和冲击力,对渡河的敌人造成伤害。
听完了两人的建议后罗虎又询问了一下回来传递情报的夜不收。
他缓缓地说道:“我觉得这样的进攻会造成我军的大量损失,敌方有了教训,肯定会在渡河的时候组织强大的步兵方阵和火力进行防御,贸然以骑兵冲锋可能得不偿失。
“我们的目标既不是杀伤他们的军队,也不是抢夺他们的粮草辎重,而是要想办法迟滞他们的行军速度,为后面赶来的友军争取更多时间。因此,这次进攻的目标不应该是人,而应该是船。”罗虎坚定地说道。
“船?”他身旁的贺老六、张彦龙和李来亨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不禁面面相觑。
“没错,我刚才询问过回来传递消息的兄弟们,据他们说,吴军由于我们的袭扰已经全军停止前进,并且收缩了队形,期望能够更好地应对我们的骑兵突袭。
这正是绝佳机会。我们必须迅速行动,快马加鞭赶往沙河河口,将河边所有能够找到的渡船全部烧毁。
只要他们失去了渡河的工具,就无法过河,如此一来,我们无需动用武力就能达到目的。”罗虎冷静地分析着局势。
听完罗虎的话,李来亨首先抱拳行礼,表示敬佩之情:“潼关伯高见,小弟实在钦佩不已。”罗虎微微一笑,随后让众人开始着手准备出发事宜。
张彦龙带领着三百名骑兵如疾风般迅速抵达了沙河河岸,他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着手实施计划——火烧岸边的船只。
这些士兵们毫不留情,无论这艘船属于谁,只要被他们发现,就会毫不犹豫地放火烧掉,无一例外。
当吴军的前锋部队赶到这里的时候,他们惊愕地发现,船只早已化为灰烬,只留下一片狼藉和刺鼻的烧焦味。
面对这一情况,吴军的前锋部队只能无奈地望着河流叹息。他们曾寄予厚望的过河工具如今已不复存在,而行军任务却十分艰巨。
吴国贵面对如此困境可谓压力山大,沙河的水流湍急且水深难以预测,他只能将目光投向周围的树林,希望能够找到足够的木材来制作木筏渡河。
时间已经来到傍晚。
吴国贵命令士兵们搭建帐篷准备在沙河河边宿营。
在他的安排下,吴军在营地的外围设立了严密的警戒带,士兵们手持长矛、刀剑,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
同时,吴军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将其加工成尖锐的木刺,设置了半圆形排列的拒马。这些拒马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阻止敌人靠近河口。
接着,他们在拒马后面挖掘了深深的壕沟,并在壕沟里布满了尖锐的竹签和陷阱,使得骑兵难以跨越。
此外还在工事周围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和鸟铳手,以增强防御力量。通过这样的布置,吴军成功地建立起了一个半环形工事,有效地把营地保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