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期《求是》杂志上发表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文章。文章中提出,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文章还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1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中关村论坛致辞的视频中再次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塑造科技向善理念,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此后,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在各层次各领域密集落地、积极推进:在国际合作领域,2022年5月5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以下简称《海牙协定》)和《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以下简称《马拉喀什条约》)正式生效,我国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知识产权体系。在国内深化改革方面,2022年以来《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专利开放许可使用费估算指引》相继推出,专利开放许可工作全面推进。2022年10月,科技部印发《“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提出要建成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三个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工作得到更多金融支持。同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202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说明知识产权在国家构建新型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作用,同时也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保护提供了总的纲领和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具备蓬勃的发展势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基础技术薄弱、与实体经济融合门槛高的问题,特别是在国际巨头的科技竞争和知识产权博弈中,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因此,更加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专利价值,深化专利运用,以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防范侵权风险,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2.1 促进人工智能专利从“高数量”到“高价值”的转变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专利转移转化总体成效稳中有升。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6.7%,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我国有效发明专利许可率为12.1%,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企业发明专利企业化率为48.1%,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3.1个百分点。然而,我国企业在海外专利布局和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仍面临挑战。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境外专利布局比例低于出口产品比例,这导致出口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增加了企业“走出去”时的知识产权风险。同时,企业引进境外专利技术的比例高于输出,且国外优质专利技术难以引进。这些问题表明我国发明专利质量有待提升,发明专利对创新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
2021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首次给出了对于“高价值”发明专利统计范围的官方理解,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同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在提出“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时,再次明确了上述五条可作为统计“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的统计指标。然而,“高价值”专利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打造“高价值”专利需要从规范政策制度体系、鼓励面向市场的创新、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注重专利运营等方面加大力度。
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创造是培育“高价值”专利、促进产业整体发展的基础。这意味着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专利信息,以确定研发的起点、重点和方向,避免低水平研究和创新资源的浪费。
1.2.2 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重视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有利于加快激活数字经济潜能,加速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当前,数据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等并列的生产要素,具备体量大、更新速度快,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人工智能领域的“高价值”专利代表着核心技术,这些专利的关键作用在于充分激发数据潜能。
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人工智能领域的“高价值”专利将继续发挥核心数字技术的优势,以数据赋能为主线,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这将进一步促进融合发展向深层次演进,逐步构建以实体企业为主体、覆盖全产业链的新兴产业组织平台。
1.2.3 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助力我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创新
专利的核心是排他性,专利权人通过一定时间和地域的排他权利,获得垄断性收益,实现专利的价值。
人工智能领域的“高价值”专利的优势在于其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和法律价值,可以从技术进化、经济收益、技术壁垒等方面帮助营造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创新的肥沃土壤。“高价值”专利具有更好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极大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转化,实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具有较高技术价值的“高价值”专利对行业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可以使企业在当下或预期的未来能够在市场上应用这些技术并因此获得主导地位和竞争优势,甚至获得巨额收益,从而实现“高价值”专利的高经济价值。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高价值”专利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此外,“高价值”专利具有更高的法律价值,可以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提供具有更多真正价值的、坚实的法律保障。这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和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激励潜心钻研,鼓励原始创新;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技术结构优化,逐步形成全面、扎实的技术基础,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1.2.4 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赋能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战略性发展
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之间竞争的核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把知识产权视为重要手段,试图通过技术壁垒、技术管制、实体清单、严格审查和限制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对我国的科技创新进行全方位打压,尤其是在集成电路和相关信息产业领域。5G、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自2013年以来,包括美国、中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印度、丹麦、芬兰、新西兰、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阿联酋、意大利、瑞典、荷兰、越南、西班牙等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战略或计划,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布局人工智能的队列中,从政策、资本、技术、人才培养、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本国人工智能的落地保驾护航。同时,随着计算能力和底层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等新型赛道也不断涌现,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也在考验着各个国家的技术基础是否牢固和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在这种背景下,高价值的人工智能专利变得尤为重要。这些专利不仅具备技术上的价值,还在法律上得到保障,可以作为构筑技术壁垒的基础,为产业发展提供健康的环境,并为专利持有者带来经济效益和行业竞争优势。
因此,我国需要用好高价值的人工智能专利这一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武器。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统筹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通过前瞻科研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升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