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曲辞
上之回
上之回,所中益1。
夏将至,行将北2。
以承甘泉宫3,寒暑德。
游石关4,望诸国,
月支臣5,匈奴服6。
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
【题解】
《鼓吹曲辞》亦即“短箫铙歌”,据《乐府诗集》卷十六引南朝齐刘说:“鼓吹未知其始也,汉班壹雄朔野已有之矣。”据此这种乐曲,最晚也应起于西汉后期以前。《乐府诗集》又引蔡邕说,认为它是军乐。从现在的《汉铙歌》十八曲(这些诗见于《宋书·乐志》)看来,内容各不相同。其中有颂扬汉武帝功业的如《上之回》;有歌颂宣帝时升平景象的,如《上陵》(此诗中说到“甘露初二年”,“甘露”为宣帝年号,“初二年”为公元前53至前52年)。但也有一些似是民歌,如《战城南》写战争的残酷;《巫山高》写出征军人思乡之情;《上邪》《有所思》则为男女恋情,这些似与军乐无干。疑军乐中本有这些曲调,而后人取民歌配此曲调演奏。这十八首《铙歌》中,有一些很费解,疑是记声之字混入歌辞的结果。
这首《上之回》写汉武帝到“回中”之事。“回中”,古地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北一带。汉武帝于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至其地。《上之回》即“上至回”,写的是汉武帝巡游西北,威服匈奴之事。
【注释】
1上之回:指皇上(汉武帝)来到回中。所中益:指此行相应的结果有益于天下。 2“夏将至”二句:按:《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汉武帝曾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幸河东。春三月,祠后土。那么此诗作于春天,故云“夏将至,行将北”。 3甘泉宫:在甘泉,今属陕西。 4石关:汉代宫观名,在甘泉宫中。 5月支:即月氏(zhī),古代西域一个种族,本居今甘肃敦煌与甘、青边界一带,被匈奴所破,一部分迁到伊犁河上游一带,建立大月氏;另一部分留居甘、青间,称“小月氏”。 6匈奴: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1。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2,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3。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4。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5。
梁筑室,何以南。梁何北6。
禾黍而获君何食7?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8。
【题解】
汉代和匈奴间的战争颇为频繁,为了防止入侵,经常有军队驻于边境。此诗大约为戍兵悼念阵亡者而作。从六朝以来,仿作者甚多,其中李白所作尤有名。此诗反战的情绪比较强烈,似非军乐的原辞,疑后来乐工取民歌配曲。
【注释】
1郭:外城。古代作战,往往一方守城,另一方围攻,故城的南北受敌。战死者无人收葬,为乌鸦啄食。 2豪:通“号”。客,指战死的士兵,这些士兵从各地调集而来。这句说战死者无人哀哭,故使乌鸦为他们号哭。 3谅:当然。“腐肉”句:意谓乌鸦为死去的士兵而号,然后再去啄食尸体亦不为迟,这是悲愤语。 4激激:清澈的样子。冥冥:茂密而显得晦暗。 5枭骑:同“骁骑”,勇敢善战之士。驽马:喻胆怯的人。 6梁:声字,无义。一说前一“梁”字为桥梁,后一“梁”字为衍文。谓桥上筑室喻社会秩序不正常,疑穿凿。 7禾黍而获君何食:意为到禾黍收获之后,战死者已无从吃到了。 8良臣:忠良之士。这二句说早上出战,晚上已战死不归。
巫山高
巫山高1,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2。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3。
我集无高曳4,水何梁。
汤汤回回5,临水远望。
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
谓之何6?
【题解】
这大约是一位行役者思归之作。诗中提到了“巫山”和“淮水”,二者相去较远。巫山在今重庆与湖北交界处;而淮河则发源今河南,经安徽、江苏入海。作者大约是身在巫山,想过淮河东归,而设想淮水情景。当然,“巫山”和“淮水”也可能并非实指,而仅借此写山高水阔之意。
【注释】
1巫山:山名,在重庆巫山县东,湖北巴东县西,横亘长江两岸,为渝、鄂交界之处。 2淮水:即淮河,发源河南的桐柏山,东经安徽、江苏入海。难以逝:难以渡过。 3害:同“曷”。梁:声字,无义。下“水何梁”字同。 4据逯钦立先生说,“集无高曳”即“济无篙枻(yì)”。篙枻指竹篙和桨。此句读法有不同,从逯钦立先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和中华书局校点本《乐府诗集》;标点本《宋书·乐志》读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梁”。 5汤(shāng)汤:水流大而急。回回:水流旋转的样子。 6谓之何:即“怎么办呢”的意思。
上陵
上陵何美美1,下津风以寒2。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3。
桂树为君船4,青丝为君笮5。
木兰为君棹6,黄金错其间7。
沧海之雀赤翅鸿。
白雁随,山林乍开乍合,
曾不知日月明8。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9。
芝为车,龙为马。
览遨游,四海外10。
甘露初二年11,芝生铜池中12,
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题解】
这是一首歌颂汉宣帝时各种“祥瑞”的诗。这些所谓“祥瑞”,据《汉书·宣帝纪》,出现时间先后有多次,并非仅限“甘露”年间,但诗大约作于甘露元年至二年间(前53—前52),可能是宣帝祭前面几位皇帝陵墓时作此向祖先称述太平之辞。汉代诸陵有很多在渭河以北,故诗中称“上陵”,又云“下津”(渭河渡口)。明胡应麟云:“《铙歌·上陵》一篇尤奇丽,微觉断续。后半类《郊祀歌》,前半类东京乐府。盖《羽林郎》《陌上桑》之祖也。”
【注释】
1“上陵”句:意思说登上诸陵,景色十分美好。 2下津:水边。当指渭河边上的渡口。汉诸陵多在渭北(咸阳),而长安在渭水之南。 3客:似指神仙。 4“桂树”句:化用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桨”句意。改“棹”(桨)为船,更见豪华。“君”指神仙。 5笮(zuó):用竹子做的绳索,这里说用青丝作维系船的缆索,亦显示其豪华。 6棹(zhào):划船工具。 7错:镀饰。 8“沧海之雀”四句:这四句写凤凰来到时情景。据《汉书·宣帝纪》,神爵二年(前60),“凤凰甘露降集京师,群鸟从以万数”。四年(前58),“修兴泰一、五帝、后土之祠,祈为百姓蒙祉福。鸾凤万举,蜚览翱翔,集止于旁。斋戒之暮,神光显著。荐鬯之夕,神光交错。或降于天,或登于地,或从四方来集于坛”。“山林”二句,似即指所谓“神光”。这种景象,恐是官员们有意编造,取媚皇帝。 9醴泉:甘甜的泉水,古人以为祥瑞。蔚蔚:茂盛的样子。 10芝:形如芝草的车盖。这四句写汉宣帝亦如武帝,想驾龙上天。 11甘露:汉宣帝年号(前53—前50)。 12芝:芝草,古人以为神瑞。铜池:檐下承接雨水之器,宫中以铜制造。《汉书·宣帝纪》载,神爵元年(前61),“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1。
何用问遗君2,双珠玳瑁簪3,
用玉绍缭之4。
闻君有它心,拉杂摧烧之5,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6,
秋风肃肃晨风飔7,东方须臾高知之8。
【题解】
这是写一位女子爱着一位情人,后来知道他变了心,就决心和他断绝的诗。此诗感情强烈,态度鲜明,体现出民歌的特色。
【注释】
1乃在大海南:形容距离之远。其实古代女子相恋之人未必会很远。这大约像《诗经·郑风·东门之》所说“其室则迩,其人甚远”,是从心的方面说。 2用:以。问遗(wèi):赠送。 3玳瑁(dài mào):一作“瑇瑁”,一种海里的爬行动物,形似龟,其壳黄褐而有黑斑,可以制装饰品。这里是说以双珠为装饰的玳瑁簪。 4用玉绍缭之:指簪的一端镶着玉。把它缠绕起来。 5拉:折断。杂:碎。这句说把原要赠送对方的“玳瑁簪”折断烧毁。 6妃呼狶:表声字,写叹息的声音。 7肃肃:形容风声。飔(sī):凉风。这句说秋天早上的风很凉。一说“晨风”,鸟名,即鹯。“飔”同“思”,鸣叫。 8高:同“皓”,这句说一会儿天就亮了,对方当能知道。
上邪
上邪1,我欲与君相知2。
长命无绝衰3。
山无陵4,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题解】
这是一首女子向情人发誓永远相爱,永不断绝的诗。诗中指天为誓,态度十分坚决。
【注释】
1上邪:“上”指上天,亦即老天。邪:同“耶”。 2相知:指相亲近。 3“长命”句:指永远不衰。 4陵: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