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
对比即将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对立的两面放在一起,构成比较,通过对比形象地体现事理。如:
①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②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
(钱锺书《读伊索寓言》)
③吃得顺着枕头往下流油,被窝的深处能扫出一大碗什锦来。孕妇不多吃怎么生胖小子呢?婆婆儿媳对于此点完全同意。婆婆这样,娘家妈也不能落后啊。她是七趟八趟来“催生”,每次至少带来八个食盒。两亲家,按着哲学上说,永远应当是对仇人。娘家妈带来的东西越多,婆婆越觉得这是有意羞辱人;婆婆越加紧张罗吃食,娘家妈越觉得女儿的嘴亏。这样一竞争,少奶奶可得其所哉,连嘴犄角都吃烂了。收生婆已经守了七天七夜,压根儿生不下来。
(老舍《抱孙》)
例①②两例都是将对立的两类人放在一起形成对比。例①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以“活着”与“死了”相对,使“有的人”与鲁迅形成了对比,体现了生存意义上的生死与精神层面上的生死的区别,具有深刻的辩证哲理。例②将“能自知的人”与“不自知的东西”形成对比,说明镜子只是能利用的器具,关键在于人的自知。例③将两亲家对孕妇的态度形成对比,这对比是带有竞争性的,互相加码较劲儿,结果是“收生婆已经守了七天七夜,压根儿生不下来”,险些造成悲剧。
也有将同一事物对立的两面放在一起形成对比的,如:
①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钱锺书《围城》)
②李梅亭多喝了几杯酒,人全活过来,适才不过是立春时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
(钱锺书《围城》)
两例都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情况形成对比。例①将苏小姐过去与现在对待爱情的态度形成对比,其中用了比喻,形象说明随着年龄增长,苏小姐作为女人价值的贬值,揭示了其心理状态。例②将李梅亭酒前酒后的状态形成对比,以两个比喻带有调侃意味地形象说明了其生理精神状态的变化。
对比通过比较可以让人清晰地看出事物的特点,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如:
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
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一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主人来决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
(钱锺书《窗》)
这两段均是将“门”与“窗”做对比,“门”与“窗”被作者赋予了不同的功能。“门”与“窗”的功能应该是很多的,这是根据观察者的价值取向来取舍的,对“窗”的褒扬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