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历朝历代帝王都疯了!
朱高炽看着龙袍,心中忽然一痛,仿佛丢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眼泪不争气地流出,他在大殿四处寻找父亲身影。
“爹....皇上....爹!”
“爹....”
大殿空荡荡,已无永乐大帝。
大明永乐中期,朝中文臣武将激动不已。
杨士奇、杨荣、杨辅、于谦和张辅满怀热情。
永乐年间,所有官员尽皆拜服,为自己的君主感到自豪。
永乐皇帝知人善任,广纳贤才,君臣同心,开创了盛世。
户部尚书夏元吉尤为欣慰,不枉他竭尽全力为朱棣攒银子,苦尽甘来。
永乐二十二年,田野一望无际。
一个正在插秧的农户放下稻苗,走到田边,擦去眼角泪水,跪地磕头。
他的父亲曾随太祖打天下,常教导他,元末大乱,百姓困苦。
元朝统治者与地主勾结,掠夺田地,汉人命不如家畜。
百姓被迫反抗,是太祖带领他们赶走残暴的蒙古统治者,分田给百姓,体恤民情,贪官污吏无一好下场。
官场清廉,与民休养,百姓生活渐好。
永乐皇帝学习太祖,抵御蒙古,对百姓更是关怀备至,深得民心。
这位老农跪地叩首,恭送大明皇帝,类似情景在永乐朝的每个角落上演。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人喊出这句话,传遍南北,田野、山间、北京紫禁城,西北荒漠军营。
紫禁城内的太监们跪倒,齐声喊:“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西北边疆的将士们站在城墙上,高声呐喊:“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传遍大明,甚至传到漠北鞑子耳中。
同一时间,历史位面的帝王们也仿佛听到了这激动人心的呐喊。
漠北草原,瓦刺首领马哈木南眺,呐喊声久久回荡在耳边。
他不甘地收回目光,本以为朱棣死后,大明江山唾手可得。
但这突如其来的金榜,让大明更加团结,
面对如此强大的大明,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大元。
忽必烈眼中闪烁着热血。
他问刘秉忠:“你知道我最喜欢华夏文明的什么吗?”
刘秉忠微笑答:“忠和义。”
忽必烈拍手称赞:“对,华夏历代,亡也亡在忠义,强也强在忠义!”
“遇到昏庸的帝王,忠义送命。”
“遇到朱棣这样的明主,忠义成为帝国的坚固堡垒!”
他说着,眼中流露出羡慕之色。
“可惜,忠义只在你们汉人的文化中,在蒙古人心中,只有强者与杀戮!”
宋朝。
赵匡胤抿嘴,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朱棣这样的人,怎能不受钦佩?
他太懂得奉献了。
就在众人因朱棣的去世而悲伤时,金榜上缓缓出现几行文字。
【盘点十大意难平帝王,第十位,大明永乐皇帝朱棣。】
【评价,优。】
【意难平指数,九分。】
【奖励一:二十年寿命,即时生效,二十年内免除疾病,除致命伤害外,外伤内伤自动治愈。】
【奖励二:土豆、红薯等改良版种子100万石,适应性强,可在干早气候下存活,六十天成熟,每亩产量高达3000斤。】
【奖励三:增加国运二十年,二十年内华夏风调雨顺,无自然灾害。】
【奖励四:与朱元璋跨越时空对话三分钟。】
【奖励仅发放至一个时空,已选择永乐二十二年。】
永乐二十二年,百官沸腾。
增加二十年国运,风调雨顺,再有土豆和红薯,这天赐良机让他们兴奋不已。
什么鞑子,什么倭寇?
在绝对国力面前,皆为蝼蚁。
永乐二十二年,刚为皇帝去世而悲伤的百姓们再次欢呼。
永乐皇帝不仅多活二十年,还带来了土豆奖励,还有二十年国运。
大明当兴,大明当兴!
此刻,所有农户和军户再次跪拜。
“我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好日子要来了!”
远在漠北的马哈木愈加痛苦。
朱棣多活二十年,为大明带来二十年国运,这还怎么打?
收拾行李去西伯利亚,或者马上投降。
他确信,复活后的朱棣绝不会离开漠北,有钱有人,有源源不断的兵源和民心。
朱棣不打穿漠北,都不配叫朱棣!
漠南的阿鲁台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不怕朱棣,是因朱棣每次出征,最多在塞外呆半年就要回国补给。
每次朱棣出征,他就往北走,朱棣回国后他再回领地。
但现在,朱棣获得了土豆和红薯,可以在干旱地带种植。
有了充足粮食,朱棣若住在漠南不走怎么办?
再往北,全是沙漠,连根草都难找。
阿鲁台无奈带上痛苦面具。
投了,真玩不了!
大唐。
李世民羡慕朱棣。
“土豆,红薯,大唐也需要!”
“有了土豆和红薯,我大唐子民便不再受饥饿困扰!”
李世民彻底疯狂。
“上金榜,我李世民也要上金榜,我也有意难平!”
“上金榜,我李隆基也要上金榜,多活二十年!”
“上金榜,我忽必烈也要上金榜,咱也要多活二十年!”
“上金榜,我赵匡胤也要上金榜,有了国运,我定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上金榜,我刘彻也要上金榜,,我也要多活二十年!”
奖励出现,所有帝王为之沸腾。
除了大清。
此时的大清已有土豆,知其重要性。
乾隆和另一个历史位面的康熙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
有了土豆,很少有人饿死,有足够粮食,就不会有农民起义。
没有明末农民起义,大明便不会亡,至少不会亡得那么快。
历史被改写,那时,还会有大清吗?
在众人沸腾时,金榜缓缓变化,朱棣的灵魂显现。
金榜画面中,朱元璋的身影浮现。
永乐大帝见到父亲的一瞬,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朱棣紧张地小声呢喃.
“爹,真的是您!”
“您来了!”
“我竟然,真的,能再见到您!”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神情有些愧疚。
眼泪险些溢出眼眶。
“我靖难不是故意的.….我从未想要辜负父亲和兄长。”
金榜中的朱元璋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笑容温暖,带着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