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能造反成功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1章 接纳

李守鑅能带来三千兵马,所以朱由检很容易做出抉择。

这年头。

总兵也不值钱。

还能督促军士的算是平日有点本事的,要是能带着军队出行,更是不得了,所以李守鑅是怎么目的,朱由检不太确定,但是能收复此人就最好不过。

吴襄支持皇帝的决定。

原本他是瞧不起内地将领的,不过现在他改变了主意。

辽东军队矛盾再多,多少还是能发军饷的,日子能维持的下去,也是精锐的士兵,日子反而过得不错,按照皇帝的说法,大明朝廷真是勒紧裤腰带供应辽东军队。

“无论如何还是要防备些。”

“虽然居庸关易守难攻,可是大军后勤路线却薄弱,如果此人目的不善,切断大军的粮道,恐怕造成军心不稳,后果难料。”

奋武营游击将军李昌期提议道。

此人是新军中唯一中层京营军官出身的将领,这段时间的表现也不错,起码朱由检看来没啥问题,论经验而言,的确是京营七位将军里的第一人。

所以奋武营成为中军主力,还有一个骑射了得的廖荣,两个后组建的武字营,反而隐隐有超过四卫营的趋势。

居庸关马岱忍不住插话。

“皇上,据臣所知,昌平总兵李守鑅名声不错,向来守规矩,理应对朝廷乃忠心之臣,臣认为不应做出过激的应对。”

马岱不太理解京营将领的思路。

为何把地方将领当做仇寇似的防备?

马岱的确不能理解新军。

现在新军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内廷的抄没之上,皇帝从骨子里防备一切,连带着新军也沾染了类似风气,有那么一丝不相信一切外部势力。

这当然让马岱不满。

“马总兵为何肯定昌平总兵没有敌意呢?昌平总兵又没有提前派人请旨意,万一此人心生歹意,与贼寇暗通款曲,岂不是把反贼做忠臣?”

李昌期反驳。

京营日子有多苦。

皇帝说的没错,就是蛀虫太多了。

这些人都是反贼。

李昌期原来只是小小的一名校官,遇到了机缘,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早已不是历史上那名平平无奇的校官。

思想上当然受到皇帝影响。

吴襄反而闭嘴了。

老而不死是为贼,别看只是小小的争论,其实关乎军中利益。

利益绝对不是小问题。

辽东主军和客军矛盾有多么激烈,以至于宁愿在战场上出卖对方,赌气到各自为战,全军覆没的下场,也没有妥协的想法。

人活一口气,不就是为了利益么。

一个集体的核心更是利益。

利益是一切。

吴襄仿佛看到了当年辽东时,客军的大量集结,以及同样的矛盾上演,作为老狐狸,吴襄不想参与,不想得罪一方。

朱由检皱着眉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任何群体都会有矛盾,包括大清。

黄台吉死后。

关于王位之争的矛盾同样尖锐。

只是呢。

因为大清高层有危机感,所以尖锐的矛盾保持了平衡,多尔衮并没有为了王位不顾一切,而是选择了妥协,同样,其余的势力也选择退了一步。

这一方面,晚明远远无法相提并论。

如何解决大明的内斗,哪怕是朱由检也无能为力,除了缓和之外,就是全部换掉,最终只能靠着强压,强压需要绝对的实力。

可军队难道就不内斗了。

辽东各路军队的内斗并不比文官们小。

本质上也说明了朝廷威严衰弱,已经出现压不住军队的趋势。

无论如何。

吸收边军壮大自己的实力是一早制定的策略,可边军要是没有问题,又不至于有今日,边军的问题本身也很多,新军也有问题。

“居庸关的军粮已经备齐,军士有万余人,防备需要做,也不能过犹不及,严令各部归营,且看李守鑅何时来见朕。”

朱由检打断了争议,最初最后的拍板。

李昌期欲言又止。

皇帝以前在内廷谁也不信,为何离开了京城后,性子又变了呢。

那昌平总兵带来了三千人,居庸关总兵手里还有两千兵,已经接近皇帝身边京营一半的规模,要是两人心怀歹意,里应外合突然暴乱,以李昌期的看法,新军可能不是对手。

按照他的想法,应该解除居庸关总兵的军权,打散居庸关两千军马,吸收到京营各部,这样稳固了居庸关后,哪怕昌平总兵有歹意,对皇帝的威胁也降到了最低。

只是皇帝没给私下说话的机会,李昌期又不敢当着居庸关总兵的面说要下他的军权,只能内心郁闷。

三十里。

快马加鞭一个时辰往返。

一个时辰的时间不长也不短。

马岱很有眼力,主动留在皇帝身边,缓和了紧张局势,李昌期总算是松了口气,悄悄告诉武震孟,一定不能让马岱离开,得到了武震梦的承诺,然后才出去布置。

谁也没想到。

半个时辰而已,昌平总兵李守鑅带着十几名亲兵出现在了居庸关关门下,大声告诉守兵,昌平总兵前来面见皇上,请求皇上召见。

这下子人们都不懂了。

难道传信的人飞过去的?

很快。

李守鑅孤身进入。

在周围复杂的视线下,李守鑅镇定自若,上前单膝跪地,拱手大声禀报。

“臣,昌平总兵李守鑅,带三千军士前来护驾,请皇帝恩准,允臣随御驾出征,臣与军士们不胜感激,绝不辜负圣恩。”

李守鑅直言相告。

大厅内寂静。

没想到还有忠臣啊。

起码李守鑅现在的表现对得起忠臣二字,自带干粮追随皇帝,蝎子拉粑粑独一份,更重要的是此人还能拉出三千人马,不管他用的什么方式,光这份本事无人能质疑。

接不接纳?

当然要接纳。

现在才是居庸关而已。

不能因为怀疑,就把人往外推。

自己连吴三桂都能用,这点用人的度量都没有,拿什么和大顺,又或者大清去拼?

大清知道投降他的明军许多人心怀鬼胎吗?

当然是知道的。

包括祖大寿投降,黄台吉就知道此人有二心,且有人提醒黄台吉,可黄台吉照样厚待,哪怕祖大寿欺骗了黄台吉,背叛了他,用计策逃回大明,继续带兵坚持抵抗大清入侵,黄台吉也没有仇恨祖大寿,选择继续拉拢和善待。

祖大寿最后又走投无路。

再一次弹尽粮绝,沦落到吃人肉的地步,才选择了投降,给大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让黄台吉愤怒了吗。

没有的。

用最高的礼仪安慰祖大寿。

黄台吉的确是极其厉害的人物。

可大清毕竟是大清,奴隶主怎么会和奴隶共富贵呢,等坐稳了天下,投降和立下汗马功劳的明军,从将领到军士很快也被驱逐出统治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