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初行
京城到居庸关。
沿途的驿站和兵堡分别是清河店、巩华城、白羊口所,居庸关。
路程合计百余里,按照大军正常行军三十里每日的速度,每地之间实际平均相隔不到三十里,其实才是最优的布局。
如果大军行军速度快,一日可以跨越两个兵堡,比如从京城出发,经过清河店,直接到巩华城驻扎,如果大军行军慢,选择到清河店驻扎。
这样的军事布局是高手,无论是对人心还是其余方面,都有超高的了然,专业上,如此的布局,又顾及到绝大方面的军事需求。
而依托丛林山河,于大明全国各地修建的军事体系,更是高手中的高手。
所以只经过强化行军训练的新军,几千人在行军的路上,有这些“贴心”的补给点,预想中的问题全然没有出现,让士气没有受到影响。
商队也非常的顺利。
想象中的损耗降低到了极致。
生病的牲口可以被留在各地照应,如果有伤兵,也能由这些地方提供休养的场所,不至于抛弃伤兵,给军队造成巨大的士气打击。
巩华城因为是京城到居庸关的中心地带,同样也是专门的兵堡,所以李彪和商队在兵堡逗留的时间长一些,其余几处则交由下面的管事们负责。
五万石的粮料,以及十万两的军饷,除了是为大军准备的前期物资,也是给沿途军所士兵的军饷粮饷。
巩华城的做法,各地都在上演。
补发欠饷。
发放新饷。
放假三日。
新的补给线重新建立了起来,新的制度不知不觉间形成。
居庸关。
京畿地区的“西大门”。
老掌柜罗什来到了城头,往年他可没这份资格,能站到这个位置上面。
如今老汉可以随意走动,站在这高处,两旁是山峰,山谷之间狭长的通道,由这座关隘堵住,升起一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辉煌气势。
“没想到这般顺利。”
老掌柜罗什面色复杂,很快稳住心神,松了口气道。
别的两家商行什么情形,老掌柜并不十分清楚,自家的情况,他却是非常了然。
商号老买卖江河日下。
收入大减。
家大业大,每月的支出却少不了一分,比如那供养商号子弟读书的学堂,办起来花了三代人,要是一朝解散倒是容易,可再想恢复就比登天还难了。
如此种种,东家能不急么。
不光东家着急,老掌柜也急啊,他们这等人从小受商号培养,几代人为铺上做事。
要是商号完了,他们又该怎么办。
小庙不需要,大庙自有真佛。
老都老了。
连给人打杂都不要。
更不提一家老小的生活都依靠商号。
所以皇帝提出的官督商办,规划出的前景才打动了老掌柜,认为是商号的机会,只是机会中的风险非常大。
为了让风险降低到最小,他们商讨了非常多的潜在问题,哪些问题发生,该如何解决等等。
出发前一刻的忐忑,谁曾想现实中轻而易举,极其的顺利。
所以老掌柜内心感慨。
听到老掌柜的感叹,游击将军李彪露出笑容。
“是啊,我们把事情想得太复杂,犹记得出发前,王侍郎和巩御史多次提出许多问题,连皇上也额外头疼,可见啊,还是皇上说的那句话,凡事只怕认真,只要认真做事,事情就简单了。”
二十几天前,李彪还只是校官。
如今成为了游击将军。
手里头实打实的三千战兵。
如果是往常的年景,三千战兵加上地方集结的卫所兵,那就是两三万人,李彪没这个奢望,他也不敢想如何带领三万人,能把手里的三千人带好已经是美好的心愿。
现在一路上的顺利,让李彪增强了不少信心。
老掌柜罗什忍不住摇头。
以前他可不敢当着将军的面胡言乱语,没有他开口的资格。
如今与李彪一路同行,李彪是新提拔起来的人,一直呆在宫里头,军队的气氛目前比较淳朴,还没有沾染太多的军种恶习。
所以罗什才冒险提醒。
“将军,这些现象恐怕并不是好事。”
“啊?”
李彪果然没有生气,反而忍不住请教。
其实也是罗什不知道李彪的来历。
李彪连自家婆娘的话都听,不但不以为耻,还以为荣,全军上下都知道李彪和他婆娘的故事,李彪内心认为老掌柜厉害。
一路来安排商队诸事井井有条。
数千辆大车。
好几千人。
并不比行军要轻松许多。
所以李彪非常的佩服,认为老掌柜是有本事的人,既然是有本事的人说的话,必然是要认真倾听的。
罗什见李彪认真请教,于是才竭诚所能的解释。
“比如那巩华城,如果守军实打实的有三千,恐怕整编和接管巩华城的秩序,将军并不容易做到,包括当下的居庸关,根据老夫所知,兵册上是有几万人。”
“如此重要的居庸关,能轻易被将军接管,除了此地才不到两千守军外,也说明将官和士兵们没有士气,不在脚下的居庸关。”
“将军为皇上打前站,除了军事之外,还要收集情报,老夫认为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皇上应该知道,否则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
老掌柜说的李彪心服口服。
他倒是没有从这方面想过问题,这般一想,不正是老掌柜所言军心涣散。
自己不过是游击将军。
居庸关总兵却极其客气,自己要干什么都无所谓。
原以为是因为自己身后皇上的威望,如今看来倒也不全是。
离开京城越远。
李彪越是感到压力。
皇帝的话在外头并不好使。
无论如何。
他们抵达了居庸关。
沿途也打通了。
军中的骑士快马加鞭返回京城,不到一个白天就能抵达,军队路上发生的事,从抵达巩华城时候,已经开始源源不断传回京城。
除了商队上的消息,军队上的消息,李彪到达居庸关后,尝试写信给皇帝。
用自己的话写了一遍。
翻来覆去觉得没有了问题,装入封皮中,两端折封好,于封口处盖上印泥印章,交由骑士送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