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四处漏风
京城的军事力量很杂。
最初的核心是京营,后来土木堡之变,京营彻底废掉,随之京城保卫战,扛起重担的是御马监的马夫们,后来成为了腾骧四卫,属于御马监管理。
司礼监作为文,掌握了内廷政权,御马监作为武,掌握了内廷军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权利斗争。比如武宗时期,八虎之一的刘瑾为司礼监掌印,八虎之一的张永则在御马监当左丞,两人的矛盾十分突出。
御马监太监杨茂林身材高大,形象威武,比王承恩个头还要高,根本不像个太监。
“皇爷忘记啦。”杨茂林声音尖锐,与他的形象截然不符,朱由检只觉得错愕,“前几年曹公公抽调四卫的勇士,另组勇卫营,抽调了好几千人呢。”
“曹公公?”
朱由检没想起来。
“曹化淳曹公公。”杨茂林大声提醒。
朱由检身侧的王承恩面色不太好看。
王承恩当年在曹化淳手下办事,两人极其不对付,现在听到杨茂林在皇帝面前提起老对头,王承恩内心难免担忧,连忙告知,“曹公公已经归乡养老多年。”
说起曹化淳这个名字,朱由检已经知道是谁了。
而且这个人还是自己的大麻烦。
见皇上没说话,杨茂林小心翼翼轻声说道,“皇爷要求京营整军备战,决定亲征,奴婢必然誓死相随,只是曹公公编练过勇卫营,还提拔了周遇吉,黄得功这些忠心耿耿的勇将,奴婢思来想去,曹公公一定能帮得上忙。”
朱由检感到头疼。
“陛下,先歇息片刻吧。”
王承恩一脸关心。
杨茂林眼神不快的盯着王承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朱由检不在乎这些人斗来斗去,大明本就亡于内斗,今非昔比,现在的朱由检还需要下面的人继续斗,这样他才有余地插手。
只是呢,还得从京营说起。
京营也可以叫做三大营。
分别是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
五军营由各行省选调出来的精锐骑兵和步兵组成的精锐野战军。
神枢营,也叫做三千营,总兵力最高时达到七万,分为战兵营、车兵营、守兵营、执事营。
然后就是神机营,开启世界上火器部队的先河,装备有火枪、火铳、大炮等。
只是承平日久,加上京师物贵,对士兵剥削严重,三大营早已荒废。
因此崇祯初期,为了应对关外后金和关内流民军,急需要一支快速机动的野战军,也就有了曹化淳在御马监四卫的基础上,编练出了新的军队——勇卫营。
这支军队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只可惜连年征战,又得不到补充,已经名义上消亡了。
但是效果还在,比如在山西防备流民军的将领周遇吉,他就是勇卫营出身。
也是接下来,李自成率领大军东征后,唯一遇到的激烈抵抗,此人最后战死沙场。
还有就是在江淮地区抵抗流民军的黄得功部,此人也是勇卫营出身的将领,最后也是战死沙场。
就像京城最后高达一两千文武官员投降李自成,但也有几十名文武官员殉国的道理。
大多数武将归顺投降,也有少部分精忠报国之人。
朱由检知道曹化淳。
这个人物争议很大,所以名气不小。
关于未来曹化淳到底有没有主动打开京城城门,放李自成大军入城,朱由检不在乎这些。
因为当时无论曹化淳有没有打开城门,他是不是在京城,都不会影响大明灭亡的结果。
就像大明的确还有不少忠臣良将,但是这些人同样改变不了结局一样的道理。
杨茂林的提议是没错的。
曹化淳的确有本事。
但是朱由检不得不考虑别的问题。
周遇吉和黄得功这两支掌握了军队的将领,最好能拉拢到自己这边,手上的筹码越多越好,否则手里没兵的皇帝,离开了京城才更危险。
只是自己不久后要向内廷下手。
文臣和武将都是朱由检不能动的,不但不能动,还需要下力气拉拢。
那么数来数去。
能动的只有太监了。
而且在京城这块地方,太监和勋贵才是最富有的。
偏偏周遇吉和黄得功这两人和内廷关系紧密,虽然历史上是忠心报国,可如果因为自己向内廷下手的原因,两人还会继续忠心报国吗?
犹如关宁军。
崇祯皇帝还没有杀袁崇焕的时候,关宁军是为皇帝卖命的,当崇祯皇帝杀了组建关宁军的文臣袁崇焕后,关宁军各将领就不再为皇帝卖命了。
同样的道理。
周遇吉和黄得功这些人出身于勇卫营,勇卫营是曹化淳组建的,如果自己对付内廷,曹化淳不可能没有想法,如果曹化淳有想法,那会不会影响到周遇吉和黄得功呢。
还有一层。
曹化淳的确有本事,杨茂林举荐没错,只是自己不敢用啊。
太监本来就是皇帝身边的人。
用太监组建的军队,然后向太监们下手,朱由检觉得自己疯了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到时候自己下令,曹化淳一声冷哼,谁杀谁还不一定呢。
“四卫还有多少人?”
“只有四五千人了,而且多羸弱。”杨茂林如实回复。
又是多羸弱。
朱由检比较烦。
“能挑多少青壮出来?”
“两千......一千多人。”杨茂林耿直,“奴婢不敢蒙蔽皇爷,真的只有一千来人。”
“这么点人,如何维持十九处的牧场?”
“早就没了,只剩下两三处,其余只留在名册上。”
得知皇帝要亲征,谁都不敢瞒了。
大殿内气氛紧张。
谁都不敢大喘气,生怕引起皇帝的目光,成为出气包。
朱由检没有生气。
原本就没有期望,何来的气愤。
“内廷还有多少钱?”
王承恩愣了愣,同样如实回答,“不到二十万两白银。”
朱由检同样没失望,回过头交代杨茂林。
“让四卫的青壮明日来皇宫,朕要亲自点阅。”
“恐不符合规矩。”
杨茂林不敢答应。
“你要是办不了,朕就办你。”朱由检不耐烦的说道,他是不敢对太监这个阶级下手,而不是不敢对太监下手,眼前的杨茂林,并不放在他眼里。
而且太监不像大臣。
果然。
听到皇帝的威胁,杨茂林连忙磕头,保证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