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能造反成功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2章 皇帝的偏心

士兵们考核,校官们也进行考核。

朱由检采用简单的法子。

“队长动,士兵们动;队长进,士兵们进;队长退,士兵们退;而队长看的是哨官,也是战场上人的视线里,能接触到最高的军官,再远就看不清形势了。”

“队长和哨官不是旗手,他们是冲锋陷阵的棋子,更需要的是勇气,而不是他们的头脑,如果他们的表现连士兵都不如,凭什么当士兵们的头呢。”

听起来很简单。

执行的标准也容易。

力量不能比士兵们小,力气不如别人,容易生胆弱,基层的军官,连胆量都不如别人,别的更不用考虑了,可以直接淘汰。

然后才是基本的军队知识,比如能看懂旗帜,比如能听懂号令,什么样的旗帜和号令,应该要怎么做。

至于其他的能力。

比如能不能压得住手里的兄弟们,则需要士兵们的评价。

你要是等得到兄弟们的信任,他们自然会为你说好话,认可你。

你要是利用恐吓,或仗着自身的优势,让手里的弟兄们不敢违背,那也是本事,能让士兵们不敢说你的坏话,也是合格的军官头子。

可你什么本事都不行,又让下面的士兵敢反对你,连人都压不住,别的也不用谈了,也是直接淘汰。

四卫营和勇卫营就是这样建立的标准。

一级一级的选拔。

有了这些经验,几万人马的挑选缓缓的展开。

首先是淘汰了一半人。

每个人领着五两银子,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这一半人里头,又有一半竟然来自于京营,原来京营的将官们本就没有什么威信,相熟的老弱又离开,他们的声音越发势弱。

又过了一日。

继续淘汰了一小部分人,连很简单的话都听不懂,这样的人也不能留。

最终。

原本四五万人只剩下不到两万。

京营里的将官大多数也被清退出去,同样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人少了。

秩序反而增强了不少。

起码有了点军队的雏形,不再是草台班子。

四卫营和勇卫营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在皇帝的鼓励和默许下,各个都在抢着精锐的人手。

四卫营和勇卫营的精锐其实并不多。

比如最初进宫的一千五百余人里头,有近千人拿着每月二两银子的军饷和共计一石的军粮,只有四百人能领取每月四两银子的军饷和一石的军粮。

其实这四百人才能算得上合格,那近千人虽然领取很高的军饷,不过是当初无人可用,矮子里头拔高个的做法。放在今日京营的选拔里,大多数也是要被淘汰的。

后来给士兵们休假一日,各兵从家乡带回来的人,才算是进行过一番挑选,补充了不少的青壮进入。

现在有了第三批的补充,各营的青壮人数直线上升,而且精挑细选之下,选拔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算得上当初最高等,每月领取六两银子军饷的精锐了。

最后四卫营和勇卫营翻了三倍。

每营刚好达到了满营的状态。

全营三千人,分为五小营,每小营四百五十人,分为五哨队,每哨队分为三小队。

四卫营的规模扩张到了一万二千人。

朱由检又提拔了李彪等人,给与了游击将军的杂号。

现在的李彪等人,才算是名正言顺的将军。

勇卫营不同。

不光要挑选精锐,还要身家清白之人,最后达到了一千人的规模,刚好两个小营的编制。

武震梦带来一位勇士。

民间的练家子,名叫李敦。

武震梦故意让这位勇士身套了三层甲,犹如门神一般刀枪不入,仿佛一堵山,朱由检得知其表现,赏赐了十两银子。

士兵里踊跃了人才,校官也出了一位名动全军的人物。

骑射功夫了得。

十步穿杨。

百发百中。

每人敢与起对射。

朱由检闻其名连忙召见。

士兵再勇猛那也是士兵,校官可不同了。

如此这般。

余下的京营编练为两个营,分别是奋武营和耀武营。

京营的变动发生过很多次。

三大营,十二团营等等。

“朕不喜欢京营的将领,因为京营能有今日的结局,京营将领们是需要承担责任的,但是朕相信你们,你们能从校官里脱颖而出,说明你们平日里勤加操练,不忘记本身的职责。”

几名将官恭敬的单膝跪在地上。

朱由检一个也不认得。

其中有个人朱由检倒是知道。

比如那李昌期。

这位京营的校官从李自成的人马包围里杀了出去,一口气跑去了南京,并把京城的局势带给了南京的官员们,变向促进了南明小朝廷的诞生。

南明小朝廷因为内斗导致的结局,实在是臭不可闻,可下面的人是无辜的。

包括眼前的李昌期。

唯才是举。

士兵有士兵的考核,队长哨官有队长哨官的考核,这些校官能出现在自己面前,虽然有竞争不激烈的原因,可总不能让哨官这类的基层军官一下子成为将军。

能让校官当将军,已经是拔苗助长了。

因为李昌期的出现,朱由检非常高兴,看来自己这套从底层快速选拔人才的手段,的确发挥了作用,否则李昌期不可能出现。

既然他出现了,那说明自己的方法有效果。

至于效果大不大,朱由检不清楚,也无法判断。

朱由检也懒得多想。

既然目前事态良好,又何必杞人忧天,多想无益,不如脚踏实地。

几名校官也紧张不已。

头上的将领被皇帝打发走了。

不过那些离开的将领反而松了口气,比起最初御马监的将领们,他们的结局还不算坏,至少没被关入东厂里头,那位坐营指挥使赵缑用,现在是死是活都没人能打听到。

李昌期紧张到手抖。

倒不是畏惧,实在是多年来的心愿终于有了机会。

他是有抱负的。

经常幻想自己力挽狂潮,带领军队为大明打出太平,扬眉吐气,光宗耀祖,成为后世之表率,平日里竭诚所能的为士兵们排忧解难。

可他终归只是小小的校官,能做的太有限了。

心里太不甘心了。

他认为自己有本事能带领好一支军队,可他始终没有机会。

朱由检详细观察了每个人。

“朕增练奋武营和耀武营,次二营皆来自于当初十二团营的编制称呼,虽然规模远远不如以前,但是当年率领十二团营的分别是十二位侯爷。”

“朕喜欢把话说清楚,开成公布的讲,朕的意思也很简单,你们好好干,不要辜负了朕的期许,朕也不会辜负你们,你们有多大的本事,朕就给你们多大的荣耀。”

“荣耀属于大明!”

“也属于你们。”

“未来的勋贵们。”

朱由检给出了承诺。

大明现在的社会风气与京城的局势,能勤劳恪己的官员和军官都是有想法的人,只要是有想法,那就不会畏惧风险。

局势坏,说明高层烂了。

局势越坏,说明高层越烂。

大明到了今日的地步,高层已经拦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朱由检说要拉拢穷人。

道理始终如一。

李昌明带头应了喏。

“末将等必不负圣望。”

朱由检又瞅了李昌明一眼。

奋武营交给他了。

另外一人就是先前朱由检亲自考核过的廖荣。

骑射功夫极其了得,军中第一人不为过,加上言谈有物,是校官里实打实脱颖而出的,那李昌明反而是朱由检偏袒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