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能造反成功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优劣对比

“叮叮当当。”

兵仗局热闹不已。

朱由检露出温和的笑容,身后跟着太子,还有他选拔出来的侍卫们,看到皇帝的工匠紧张不已,朱由检则一脸亲切。

“吃饱了没有?”

“饱了饱了。”

那老工匠哆哆嗦嗦的回复。

兵仗局没有了太监,让他们这批老工匠出面管事,倒也没出什么乱子,本身他们就是带着徒子徒孙,干活的工匠里地位不算低。

干活他们自个熟悉,不需要上头有人指手画脚。

如今没有外人捣乱,没有人再来提一些无法理解的要求,他们干活的效率提高了不少,而且还轻松了许多。

主要还是银子给的多。

老工匠一个月二十两银子,这个月的工钱提前发放,实打实的银子,让他有些惶恐,仿佛做梦一样,生怕梦醒了,钱不见了。

每天宫里头还管饭,吃喝不愁,银子没处花,一分不少的攒下来,等送回家里,一家老小都花不完。

“干活辛苦吗?”

朱由检关心的问道。

“不辛苦,一点也不辛苦。”

老工匠身上冒汗。

许多匠人出赤着胳膊干活,火炉旁干流浃背,哪怕是正月的寒冷,以无法让他们清爽起来,皇帝突然闯入,许多认吓得衣服来不及穿。

活并不轻松,许多物料因为保管不善,还有年头久远,需要大修才能重新使用。

“听说许多火器无法使用,能修好吗?”

明军的火器一直在发展。

可到了明末时,火器质量实在是差,炸膛率太高,导致士兵们不愿意使用火器,朱由检知道弊端,所以在岛上的时日,并没有让军士们大力操练火器,主要练习的是行军。

老工匠不敢隐瞒,实话实说。

“万历中期以后,用料越来越差,天启年的火器更惨不忍睹,还是十几年前,一批红毛番子制造的火器,留了一部分在内承运库里头还算合格。”

老工匠评价了一番后,又急忙解释:“倒不是那些红毛番子手艺好,而是当年天启爷亲自下旨,又有孙御史监督,专款专用,用的料全是上好的。”

朱由检理解。

没有怀疑老工匠的本事。

明朝中期,工匠们已经改进了炼焦新技术,产量和含焦率比起传统的工艺有了巨大的增幅,有了大量的焦炭,冶铁高炉的温度就能突破。

于是三炼铁,五炼铁,九炼铁不同材料先后出现,并且得到了运用。

听上去仿佛只是重复了工艺次数,其实是料的不同。

冶铁过程中,工匠们特制的辅料与铁水融合分解,进行化学反应后,还有工匠们根据深厚的经验,通过火焰来判断温度等等,称为比较纯的工具钢。

明代的炼钢技术,当下在世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一直到十八世纪,西欧才有了相应的技术,追赶上已经灭亡的大明的技术水平。

不过呢,西欧的火炮技术已经追赶,甚至一些方面超过了大明,比如前膛炮,也就是大明仿制并改进葡萄牙的红夷大炮,射程上要比大明传统火炮要远。

这是地理和外部环境决定的。

大明的主要威胁是北方,当下的红夷大炮,面对北方的游牧骑兵仍然属于被动,并不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数百年来以封锁和封堵为主。

加特林问世之前,骑兵仍然是战场之王。

大明疆土宽广,北方连绵千里,机动力和补给线才是王道。

游牧民族南下,随处都是补给,绝对不会迷路,农耕民族去草原,必须自带补给,找不到对方的所在是常事。

西欧国家小,人口也少,城堡可以维持,而大明一个城池的人口有几十万之多,生活功能大于军事功能。

因此大明在火器方面,特别是北方,追求火力密集,而不是射程,比如明军北方骑兵流行的三眼火铳,虽然射程短,但一次性可以发射三发。

南方倒是与西欧相似,比如戚继光改进的鸟铳,射程远,在抗倭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戚继光提拔为蓟镇总兵,想要把鸟铳在北方推广的时候,却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后来还是恢复了原来火力密集类的火器。

同样,明朝南方流行的三段射,在北方也无用武之地。

无论是明初早期的蒙古军,还是当下大清军,他们并不是傻子,一般情况下,不会傻傻的用骑兵冲撞密集型步兵阵营。

他们会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寻找明军的薄弱处,比如后方的补给线,找到了机会直击七寸,找不到机会,就会遁去,终而复始,找到机会才会下手。

狡猾的像狐狸。

万历年间,蒙古有台吉译董忽力,被北方边军称为董狐狸,指的就是此人狡诈。

如果清末英法联军在明初,又或者清初的时候攻打中国,他们就会真正感受到自古以来,中国和游牧民族骑兵的用法,而不是清末的原始落后战术。

英国军队在清末战场上取得的胜利震惊了全球,大清对英国军队的战绩连土著部落都不如,人家使用原始武器,都能给英军造成巨大的伤害,可见清末军队战术落后的水平。

火器当然有优势。

廉价和便宜。

一名合格的弓手,需要几年的时间培养,弓箭的制作和保养同样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物力,火铳不同,操练几个月能让普通的农民快速的具备杀伤力。

火器非常适合大明的卫所制度,军户们平日种地,操练的时候训练火器,于是火器在大明得到了大力发展。

游牧和游猎民族,骑马射箭是生活习性,生产力的一种方式。

而农耕民族骑马射箭需要投资培养,属于支出性的开支。

所以火器的普及和发展对大清是不利的。

当大清站稳天下后,火器很快在大清的发展被中止和倒退。

朱由检也清楚。

想要打败李自成和多尔衮,必须要大力培养骑兵,没有大量且精锐的骑兵,是无法彻底打败他们的,只是条件有限,能做的并不多。

最后工匠告诉皇帝,许多火器已经无法修了,只能回炉重造,可时间又不够,而且这里也没有需要的工具。

两千多名工匠修补甲胄藤牌,还有一些军匠在制造战车。

战车可以一车多用,即可以运输物资,也可以把挡板安装起来当做战车使用,挡板上有一排射击孔,火铳兵躲在挡板后方,利用射击孔发射,战车与战车之间可以拼斗,围成一圈后就是简易堡垒,操作也非常的简单。

这些技术上的运用,看得出工匠们的智慧令人惊叹。

听取了工匠们提供的意见,朱由检倒也没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