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给高起潜一个大的
如果崇祯皇帝不是在大明亡国的时候主动殉国,并且留下遗嘱,要求流民军善待百姓,“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那么崇祯皇帝的名声会极臭。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满朝文武内心都很反感崇祯皇帝,包括太监。
高起潜欲言又止。
他太明白皇帝的性情了,寡恩刻薄,翻脸不认人,爱惜名声不愿担责......,皇帝刚才的话虽然触动了他,有些话到了嘴边,最终又咽了回去。
就差一口气,朱由检摇了摇头,自己要收拾太多烂摊子了,包括原主留下来的。
今日上午良好的开端,让朱由检多了一丝底气。
那么对待内廷可以松一松,或者不需要一网打尽。
谁让崇祯皇帝寡恩的名声,已经人尽皆知了呢。
内廷的确是依附皇权的存在,可皇帝要是做的太过分,会让天下人越发失望,这个天下人,并不包括百姓,朱由检只要还指望地方上的粮草,就必须维护皇权。
那么内廷的两千多万两白银,如何抄没出来,其中的火候就需要掌控好。
李自成入京后,从内廷搜刮出了两千多万两白银,后世多了一种说法,崇祯皇帝内库其实有钱,有两千多万两,只是崇祯皇帝性格吝啬,不舍得拨给外廷使用,导致大明亡国,这说法站不住脚。
但是内廷的确搜刮出了两千多万两白银,加上京城勋贵,文武官员,合计七千万两。
根据朱由检的推算,太监常年居住于京城,除非像曹化淳年老退休,归乡养老的时候,才会把部分积蓄带走,所以这两千多万两白银,其实来自于太监暂存放在内廷。
这才与万历时期开始,隆庆皇帝开关,逐渐贸易昌盛的海外贸易对的上。
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只二十年,就有约三千吨,六千万两的白银流入中国,现在崇祯十七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
光西班牙的大帆船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至少接近两亿两白银。
还有葡萄牙,荷兰等国的贸易呢。
所以大明怎么可能穷。
只不过银子多数落入到极少部分人的手里,因为传统的思想,这些人的钱并没有用来扩张生产,容纳更多的流民。
反而是用来购买田地,导致更多的小农破产,沦为了流民。
土地有限,最后大量的银子,又被存入了自家的地底下,失去了流通价值。
这么大笔的财富,并不是通过传统农业获得,大明的财政制度依托于田地,因此收不上来这些税赋。
想要扭转。
那就只能去抢他丫的。
然后分给老百姓,让老百姓花出去,这样的方法,才能让贸易顺差恢复应该有的价值。
于是。
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
本质上还是劫富济贫,无非名义不同而已。
那么内廷就不能抱团。
只有内廷斗起来,自己才能找到理由下手。
这才是自己同意高起潜回宫的原因,而不是看重高起潜的军事才能。
高起潜没有根啊。
否则为什么他的功劳最大,结果什么也没捞着呢,还因为别的太监的污蔑,连崇祯皇帝都不允许他回宫,不怎么信任他。
因为他没有根正苗红。
“你是太监里头最应该懂民间疾苦的,却也不能告知朕实情,四卫营如此,京营恐怕更不堪,到了用人之时,才觉无人可用。”
朱由检感叹。
没有听到自己想要听的,朱由检对高起潜失去了兴趣,既然不能充当自己的打手,那就哪里来的,回哪里去吧。
高起潜是爬上来的,如何感受不到皇帝语气里的失望。
高起潜内心凄凉。
谁懂他们底层的艰辛。
高起潜无依无靠,也没有内书堂这样的底气,更不像大臣们有坐师恩师同科同僚同窗同乡之谊,官官相护,所以在皇帝面前是没有抓手的。
高起潜无奈道:“皇爷博览古今,知朝政之端,流祸无穷,冒万世口实,以内臣参论辅臣,监视朝政开支,遂引发户部工部的不满。”
“又遣内臣与各处内镇监理,一应粮饷草料兵甲火器物料,皆由内臣署理,逐一奏算。”
朱由检点点头。
官员们贪婪,崇祯皇帝不可能不知道。
一百万两银子发下去,最终能有多少落到实处,崇祯皇帝刚登基的时候不了解,被大臣们忽悠的以为儒家口号是真的,所以彻底废除了内廷在外的权利。
结果他被现实教训的头破血流,后来又要恢复原来万历和天启朝内廷的权利。
摧毁容易,重建就难了。
崇祯皇帝尝试了一番,与官员们较量了两三个回合后,崇祯皇帝退缩了,他退缩了不打紧,那批派出去的太监就倒霉了。
崇祯八年八月,他在外廷的压力下,宣布尽撤各镇监视内官。
当时高起潜也在这批内官里头,负责关宁督理军务。
出了一趟宫,什么都没有捞着,灰溜溜的回去,原来的职位也没有了,就这样,高起潜在崇祯五年被派去监军,征讨叛军孔友德的功劳就这么化为乌有。
这样的事情崇祯犯了很多次。
比如以前的兵部尚书陈新甲,明明是皇帝也同意了与后金议和,结果消息被有心人泄露出去后,崇祯皇帝为了自己的脸面,竟然杀了陈新甲。
高起潜旧事重提,朱由检理解,不过是要个说法和一个保证。
“朕即位之初,下旨撤除了宫内的镇抚,将天下的大小事务全都委托给了各部臣工。”
“后来才发现许多官员都在谋求私利,不顾及百姓的艰难困苦,而那些廉洁谨慎的官员又过于迂腐,不善于通权达变,这是士大夫们辜负了朝廷的期望,也是朕的幼稚。”
朱由检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可不是崇祯皇帝。
高起潜张大了嘴巴。
我的爷。
我只想要从您嘴里听到句好话意思意思,您可别这样说啊。
高起潜“扑通”一声。
吓得跪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