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操作系统设计原理与架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2 改善终端用户体验的诉求

在20世纪大型机时代,终端通常指的是与集中式处理计算主机系统交互的,由显示器、键盘等I/O设备组成的操作台设备。后来,终端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终端”这个词已经约等于计算机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微型机或PC。21世纪,随着移动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技术的发展,人们所说的终端,更多的是指笔记本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设备。并且,随着消费电子设备的发展,智能电视、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也已经加入终端的行列。

近年来,智能终端的概念在各种媒体中常被提及。从概念上讲,智能终端是相对于非智能终端而言的。21世纪之前,面向消费市场的终端产品由于软硬件能力的限制,大多属于非智能终端。随着嵌入式软硬件技术和操作系统技术的发展及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智能终端迅速发展并快速取代非智能终端,成为市场主流。智能终端的“智能”主要体现在功能的可扩展性方面,智能终端跟具体应用软件的结合可以看作某一场景的非智能终端。譬如,智能终端安装了学习软件后就变成了学习机;智能终端安装了K歌软件后,则变成了KTV点唱机;智能终端安装了导航软件后就变成了导航仪。用户通过安装各种各样的软件,可以很方便地使智能终端变成融合了无数个非智能终端功能的综合体。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种类的新型智能终端大规模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智能终端未来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层面上。

在硬件层面上体现为新型硬件器件的引入、更高的硬件集成度和智能终端设备范围的拓展,一些原本非智能终端随着硬件的升级变为智能终端。

在操作系统层面上体现为对新型硬件和较低性能非智能终端的支持,与其他智能终端更高效地协同,交互更人性化、更智能,体验更好。

在应用层面上体现为用户程序种类更丰富,用户程序之间的协同更方便、更普遍。

可以看出,智能终端的硬件能力只有在丰富的生态应用下才能充分发挥其“智能”,智能终端丰富的应用程序则可以极大地扩展其功能。软件通过组合使用各项智能硬件功能,结合网络接入功能,可以把更多的内容引入智能终端。这也同时要求智能终端使用开放操作系统。

需要注意,开放操作系统和开源操作系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开放操作系统是相对封闭操作系统而言的,开放操作系统是指操作系统的应用生态是开放的,一般通过开放的API、配套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包)和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集成开发环境)支持第三方开发者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而开源操作系统是指操作系统的源码是开源的,开源操作系统不一定是开放操作系统。

综上所述,智能终端繁荣发展的核心是使用新一代开放操作系统,它从本质上决定了应用的快捷开发程度,以及应用使用智能终端设备软硬件资源的能力。

在万物互联时代,人和各种不同设备之间的交互会更加频繁,设备和设备之间的交互也会常态化。但是,人和设备之间的交互及设备和设备之间的交互要做到以人为中心,更好地为人服务,就需要重新设计人—机和机—机交互体系。我们可以畅想一下,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跟当前世界相比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具备联网能力、存储能力和一定计算能力的智能设备数量迅速增加;在大多数场景下,每个人的周围几乎随时同时存在多台智能设备,这些智能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互相协同,用户可以通过任一设备控制另一设备,而不管这台设备当前所处的具体位置;用户也可以通过一台设备访问其他设备上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能存在于本地的另一台设备上,或者存在于远端的另一台设备上,但对用户而言,这些资源就好像永远在其身边一样可随时随地使用。若想将这些畅想变为事实,需要解决当前存在的如下四大痛点。

体验不一致:譬如,手机上丰富的应用无法在其他终端上使用。

体验不连续:譬如,视频播放无法跨设备迁移,播放进度不同步。

硬件互割裂:譬如,手机无法使用车机上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进行辅助定位。

内容不协同:譬如,手机上的地图信息无法与车机上的地图协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