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数字化:业务驱动下的转型策略与实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一
携手转型在路上

数字化转型既源于技术又超越技术,既扎根工业又超越工业。它是工业文明的助推器,也是传统竞争力的挑战者。它是智能制造,也是商业模式,更是组织再造。它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之脉搏相伴,也与市场环境的变化相融。在这样澎湃汹涌的浪潮中,一批批“弄潮儿”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刷新人们的体验与认知。于是,产品生命周期变得更短,研发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制造柔性及对优良率的期待水涨船高……而这一切意味着供应链上下游以及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必须形成更好的协同与敏捷的响应。

数字化,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手段之一。

近年来,支持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制造业“智改数转”的呼声日益高涨,塑造和延续着激荡人心的数字化“浪潮之巅”。再加上诸多热词和重要概念(如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迫切需要务实落地,“数字化”的价值越发凸显了出来。

纵观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其企业的数字化态势值得关注。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在工业领域特别是在汽车、机械设备、化工产品、能源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实践是比较领先的,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方面的数字化程度较高。来自德国、扎根中国的菲尼克斯电气,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一直在探索,比如构建“数字化转型铁三角”——技术与数字化运营体系、战略与数字化商业模式、人才与数字化组织能力,以及打造连接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的PLCnext Technology[1]、打磨开放的云边端操作系统、梳理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解决方案等。日本与德国相仿,工业数字化水平也较高,尤其是在消费电子类产品(含机器人)和汽车制造领域的制造、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提供方面展现出高度的数字化水平。美国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则主要是科技和互联网服务、金融科技等。

在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迭代速度特别快。以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这两个行业为例,在众多企业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创新之下,短短数年间,相关产品便从实验室搬到生产线,实现了商业化量产,在成本控制和性能提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两大领域的众多企业还一直在坚持拓展海外市场,并逐步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如此蓬勃的发展态势下,很多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都面临“如何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内部运转效率、升级制造灵活性”等课题,而恰当地实施数字化转型,可能会带来一些助益。一般而言,有效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的多维竞争力,包括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制造流程、发掘新商业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性、提升决策精确度和决策效率、提高内部协作效率、迅速且准确地捕捉市场动向、增强客户体验、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等。

此外,中国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这为数字化转型实现超越企业边界、高效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奠定了基础。结合创新生态的视角,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具备更大的潜力。

尽管如此,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如人才缺口较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技术难度高、任务复杂、资金投入大与回报周期长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涉及数字化转型的成本、难度、效益等多个因素,在为什么转、如何准备、怎样实施、监控什么、做哪些进一步准备工作等方面,需要形成系统而明晰的认知。

坦言之,工厂的数字化转型是一场长期“战役”,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渐进有序地推进。因此,一个全面系统且涵盖关键性细节的指导纲领十分重要,制造业企业家需要一些数字化转型的系统认知和方法论。汪潇教授与博世系两位专家合作的这部作品,非常符合这样的需要。本书是一部能够精准、系统、全面呈现工厂数字化实施步骤的专业著作,在体现最佳实践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嵌入了理论背景,又减少了抽象难懂的技术术语。对于所有制造型企业甚至相关服务类企业的管理者而言,这是一本高效弥补认知空缺、深化系统理解、指导有序实践的佳作。

面对大时代的浪潮和人类科技的快速演进,对从事制造业的相关人员而言,“转型或不转型”可能很快就不再是一个选择。中国菲尼克斯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坚定探索者和践行者,愿与本书所有的读者一起,直面挑战,深耕不辍!我们一起在路上。

顾建党

高级工程师

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1]它是菲尼克斯电气搭建的开放式自动化生态,融合了开放式控制平台、模块化工程软件、数字化软件商城以及创意共享的全球化社区。借助该系统,来自不同领域的开发人员可协同开发同一项目,增强创新能力,节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