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李世民的《帝京篇》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3]馀。
连甍[4]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5]。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其一)
这是《全唐诗》的开卷第一首,又是大唐实际上的开国之主李世民所作。所以本书先录下此诗,大家一起看看,请记住大名鼎鼎的《全唐诗》的第一首就是这篇。
这首诗其实读来平平无奇,无非是说山河壮观,都城宫殿雄伟华丽,在唐诗中算不得一流水准,还没有李世民的其他诗作更好些,比如“送寒馀雪尽,迎岁早梅新”“冰开出镜水,梅散入风香”之类。虽然明代胡应麟《诗薮》评曰“唐初惟文皇《帝京篇》藻瞻精华,最是杰作”,但十有八九是冲着李世民的名头和诗中的威仪而来的。
《红楼梦》中香菱初学写诗,堆砌一大摞辞藻,宝钗先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林妹妹后来也跟着批评了一番。依我看,李世民这首诗和香菱初写诗时的水平差不多,堆砌较多,在气象恢宏、法度严谨方面可以得个七八十分,如果是文章还算罢了,作为诗来说,实在难称得上是绝妙之作。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写有一首《帝京篇》,应该说比本篇就略胜一筹。
不过,说起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他的文才武功都是相当出色的。相比之下,他的军事才能要胜过文辞方面。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此有过论断,他曾经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对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十分钦佩,但同时又说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对李世民文学上的成就不甚恭维。确实,相比起在千军万马中冲阵扬威的武功来,李世民的诗和书法是要逊色一些。然而,和一般的帝王或是二三流的寻常文人相比,李世民还是要远在他们之上的。
对于帝王嘛,诗做得好,不如天下治理得好。作为帝王,严谨理智是最重要的,诗人的浪漫和冲动是要不得的,不然一个失误,就将有千万人为之遭难。苏轼在《放鹤亭记》中曾说:“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意思是说当皇帝国君的,连喜欢鹤这样清高的东西也不行(历史上曾有卫懿公沉迷养仙鹤而导致亡国之事),而山林隐士如刘伶等整天醉得迷迷糊糊也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李世民还是有一些诗句是相当有声有色的,如“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送寒馀雪尽,迎岁早梅新”这样的句子就相当有诗意,依我的喜好,李世民的诗以这二首为最佳:
初秋夜坐
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
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愁心逢此节,长叹独含悲。
赋得早雁出云鸣
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隔云时乱影,因风乍含声。
不过这两首诗的意境有点过于凄清,我们从诗中也可以知道,貌似磐石般坚强伟岸,风雷般奔腾无拘的李世民,也有黯然销魂的时候。看来七情六欲,在所难免,就算身为英雄,贵为帝王,也有无奈无助的时候。
据说帝王和常人不同,寒酸文人们写点愁啦哭啦的话并不算什么,但是帝王最不宜作此类凄清悱恻之语,像隋炀帝有诗曰:“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野望》)诗境要说也相当不错,但是他身死国灭。曹操刚说了个“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就有了赤壁之败。后主李煜的诗词做得非常好,堪称一流水准,但命运更是倒霉透顶。所以当时的大臣虞世南就曾劝过李世民,不让他写南朝宫体诗一类的作品,并称之为“亡国之音”。
唐太宗是著名的从谏如流,他的诗后来绝大多数都是蓬勃向上的,像《正日临朝》这首诗,就充满霞色鲜媚、晨光初露的新春景象:
正日临朝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这首诗气势不凡,虽然“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这样的句子尚不及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但这首诗由一代明君唐太宗亲口吟出,读来别有一番滋味。诗中铺陈细致,写百蛮朝圣,万国来朝,车轨书文混同,冠盖服章纷纶。这大唐盛世的景象,就像正日(春节)时早晨初升的太阳。这并非太宗个人的感受,也是大唐臣民们共同的感受,但凡开国盛世,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情怀。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这是唐太宗佚诗中残存的两句,但这两句流露出的飒飒风姿,就足以让人神往不已。读太宗诗,可以鼓舞我们建功立业,发愤图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太宗集中的不少诗,颇具“励志”功效。
要说这大唐的盛世,确实有一大半是李世民奠定下来的,如果没有大唐的盛世,唐诗的盛景虽然未必就完全不可能出现,但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百花争艳,异彩纷呈。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全唐诗》的编纂者才把这一篇最有盛世帝王气象的诗放在开卷之首。唐太宗李世民的诗放在第一篇,也算是实至名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