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灵工经济(gig economy)(1)已口口相传。从电台播音员到出租车司机,从送披萨的骑手到失业工人,大家无不意识到,灵工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职业、经济以及日常生活。目前,英国的灵工经济从业者估计有110万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和从事其他服务的人员数量堪比国民医疗服务系统的人数(Balaram et al.,2017)。2016年,英国约有11%的工人通过数字劳动平台上的工作获得收入(Huws and Joyce,2016),美国有8%的工人在“灵工”平台上工作,这一比例在18—29岁年龄段则升至16%(Smith,2016)。运用数字劳动平台——雇主通过平台工具可获取大量待命工人(on-demand workers)——是灵工经济越来越司空见惯的特点。有预测表明,到2025年,全部劳动力交易的三分之一将以数字平台为中介(Standing,2016)。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平台找到工作的人数估计超过7000万(Heeks,2017)。更引人注目的是麦肯锡在2015年某项研究中公布的数字:
到2025年,受惠于在线人才平台的人数将达5.4亿。多达2.3亿人可以更快地找到新工作,从而缩短失业时间,而2亿不活跃的或兼职工作的人员可通过自由职业平台获得额外的工作时间。多达6000万人可以找到更适合其技能或偏好的工作,而另外5000万人可以从非正规就业转向正规就业。(Manyika et al.,2015)
我们将本书写成了批判性导论,献给那些想要更多了解当今工作如何变革的人们。整本书中的例子,均取自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人们自己的故事以及这一领域的重要论争。工作不只是有趣的概念或论争的焦点,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什么条件下找到工作和从事工作,可以告诉我们很多有关我们身边社会的信息——包括权力、技术和哪些人在经济中受益等重要问题。作为敬业的研究者,我们写作本书不只是为了记录灵工经济的兴起,也是为了批判性地探索工人和平台两者如何改变灵工经济,以及它在将来又会如何转变。
本书的重点在于不稳固的(precarious)、支离破碎的工作形态,即所谓“灵工经济”中已家喻户晓的“灵活工作”(意即临时的、碎片化的工作,以下简称“灵工”)。其中包括配送、出租车和家政劳动。我们也特别关注平台工作,其中的“灵工”以优步(Uber)和户户送(Deliveroo)之类的数字化平台为中介。虽然“灵工”一直存在于经济的诸多领域,但由数字平台支持的灵工经济迅猛增长,正日益取代非平台的灵活工作。通过关注平台,我们可以开始了解其他各种类型的灵活工作正在如何被重塑,以及这种重塑将如何影响经济的其他领域。换言之,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正在见证前所未有的基于平台的劳动模式的常态化。因此,不仅要描述它,而且要影响它,使其变得更加公正和公平,这一点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