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数字化时代全球公共参与的基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外国公众参与的要素

虽然“公共外交”是一个很新的术语,但睿智的当权者始终知道舆论的重要性以及在暴乱中避免反对呼声的价值,即使对胜利者也是如此。两千五百年前,一位名叫毕阿斯(Bias)的古希腊思想家在伊奥尼亚(Ionia)的普里恩涅(Prienne)——即现今土耳其西海岸——推行民主。他以能言善辩著称,后来还以希腊七贤中最睿智的哲人扬名。他给同伴的建议十分明确:“通过劝说而非武力服人。”5以寓言诉说着同样的道理,毕阿斯同时代的伊索(Aesop)讲述了北风与太阳为争谁能脱下行人斗篷而竞赌的故事。北风吹起后只会让行人把衣服拉得更紧,但几分钟的阳光很快就让他脱去斗篷。温情获得了胜利。故事的部分内容阐明了约瑟夫·奈(Joseph Nye)所谓软实力的动态优势:明智的政策、迷人的文化和可敬的特征会让外交政策受益良多。在古代中国,孔子谈到明君应“以德服人”,并指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智慧的美名更成就了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和8世纪法兰克皇帝查理曼(Charlemagne)的统治。13世纪的伊斯兰领袖萨拉丁(Saladin)甚至为自己的敌人敬仰:在战争中令人畏惧,但和平时让人信任。从16世纪起,法国国王则以“正统基督教国王”自居,深谙这样的名声有助于他们在世界各地开展贸易,即使与非教民做生意也是如此。然而,这里发挥作用的还远非只是明白劝说的价值和营造一个让人羡慕的声誉。在历史上,国际行为体与外国公众沟通有五种不同的方式:倾听、倡议、文化外交、交流外交,以及新闻/国际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