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留京
紫禁城,乾清宫。
穆雲站在大殿之内,恭恭敬敬地拜倒,朝着大汉天子行礼。
“爱卿平身吧!”
穆雲站起身,稍稍打量了崇明帝一眼,却发现崇明帝也在打量他。
他连忙低头,就好像被逮到一般。
崇明帝淡淡一笑,看着眼前的俊秀少年,倒是很有些满意。
“可是还有疑虑,为何朕没有批准你离京的奏折,反而让你留在京城?”
“微臣不敢,能够为陛下效力,这是微臣的本分!”
这种打官腔的话言不由衷,可是崇明帝每天都遇到,自然不会在意。
“东平王的身体如何?”
“祖父的身体还算硬朗,只是年事已高,难免有些病痛!”
“这样就好,否则的话,朕将你留在京城,还真不好向东平王交代。”
穆雲有些无语,你早说啊,早说的话,就让爷爷得一场大病算了。
“陛下言重了,为国效力,这是本分!”
“好一个本分,若是人人能够做好自己的本分,天下也就没有难事了。”
听得出来,崇明帝这是发自真心地感叹,感叹当皇帝的不容易。
“朕也不瞒你,之所以将你留在京城,实在是朕需要你。
如今的朝堂上,文武之争愈发激烈,朕希望你能够居中调和。”
好吧,穆雲还想着不要掺和事,结果根本不用跑,因为跑不了。
“陛下,臣这……人微言轻啊!”
倒不是穆雲推脱,而是事实如此!
东平王府虽然也是勋贵,却是偏安东南,早早离开权力核心。
东平王府如果返回京城,重新融入勋贵的圈子,这自是不难。
可若是想要执掌勋贵的圈子,这却是万万不可能,人家也不可能让出权柄。
至于说文官这边,穆雲更是小卡拉米一般的存在,没人会听他的。
勋贵之间,看的是爵位,是祖上的功勋,是各自的血脉传承。
而在文官之中,想要话语权,需要的是名望,是官身和权柄。
崇明帝笑道:“朕自然知晓,也不会对你有什么不切实际的要求。
朕只是希望你尽力而为,不说调和文武,也要减少内耗。”
崇明帝开始了和穆雲更细致的交流,并且告诉他,他不会在都察院待太久。
都察院这样的地方,虽然也务实,却是更多地在务虚。
所以,哪怕穆雲年纪轻轻、没有经验,进入都察院之后,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真要是让他进入户部、兵部这样的实干部门,估计他自己都撑不住。
都察院的经历,能够让他尽快适应官场,也能提升自己的资历。
对于这些要求,穆雲也很无奈,只是向崇明帝承诺,尽力而为。
毕竟穆雲的年纪摆在那里,崇明帝也不可能要求太多,更多的是在勉励。
聊了大半个时辰,穆雲才在夏守忠的引领下,离开了乾清宫。
回到皇宫外的马车上,穆雲略微有些无奈,还感觉有些倒霉。
“看来,这位皇帝陛下还没放弃赐婚呢!”
没错,别看崇明帝说的都是其他事,都是什么文武之争的事。
更多的,则是劝勉穆雲,好好干活。
只不过,那弦外之音,他却是能够琢磨出个一二三来。
说白了,崇明帝还是想掌握兵权,通过穆雲来掌握兵权。
崇明帝想要掌握兵权,文官也想侵占武将的权力。
所以才会有文武之争,崇明帝则是平衡双方,为自己捞好处。
王子腾,便是在这种形势下步步高升。
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崇明帝也只是掌握了京营而已。
至于说周边的三大营,甚至是九边兵马,崇明帝仍然没能掌握。
他嫌慢了,想要加快节奏。
如何加快?自然是联合一方,以更强大的压力获得更大的权力。
穆雲的身份特殊,既是勋贵,又是文官,这就很容易搅和起来。
崇明帝将他推上前台,利用文官武将的嫌隙,掌握更大的权力。
在双方都需要妥协之时,穆雲无疑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选择。
只不过,崇明帝要做的是掌握权力,而不是为他人作嫁衣。
所以,穆雲至关重要,以联姻的方式拉拢他是最为合适的。
只不过,如此一来,穆雲必然身处风口浪尖。
那些个文官武将可不敢埋怨崇明帝,只会将仇恨施加在穆雲身上。
至于说拒绝?
呵呵,皇帝都已经发话了,你还想拒绝,做梦的吧?
他也算是体会了林如海的处境,不拒绝要得罪人,拒绝则是得罪皇帝。
得罪其他人,顶多是有危险,再不济也只是受一点罪。
可是得罪了皇帝,那真是要命的!
“德安公主,还说什么最受宠的公主殿下?就这?一点作用没有!”
穆雲忍不住吐槽,却也是无可奈何,毕竟他总不能强迫德安公主拒绝赐婚。
回到东平王府,穆雲连忙将自己的情况,以密码本的形式传回江南。
最终整理出来,其实就是一个账本的形式,若是不知究竟,根本无法破译。
至于说穆雲,则是在第二天便前往吏部,进行了任职手续。
吏部尚书徐薄亲自接待了穆雲,并且还为穆雲办理了手续。
哪怕是本科状元,能有一位员外郎跟着办理手续,就已经非常了不起。
也就是穆雲,才能够有此待遇。
穆雲也接到了通知,他有三天的休沐时间,然后便要到都察院报到。
这几天时间,穆雲也没有闲着,而是在挑选适合的幕僚。
与此同时,他也在了解官场。
就说如今的朝廷,实行的是十日一休沐,月底休沐两天。
也就是说,一个月只有四天休息时间。
只不过,这种所谓的休沐时间,其实是有着非常大的弹性。
毕竟,在这个年代,可没有考勤制度。
尤其是对于各衙门中的高官,所谓的制度,更是没有半点约束性。
只要上官不针对,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很少会有人干涉。
毕竟作为官老爷,可不是来当牛做马,而是来享清福的。
还有大朝会,也是每旬举行一次。
倒不是崇明帝懒政,而是自古以来的,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需要在会议上进行表决讨论的,其实往往都已经是做出决定的。
除了内阁,只有涉及到自身相关的事,才会被皇帝召集开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