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银行:钱到底怎么来的
上一节提到,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M2余额达到292.27万亿元。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么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人会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通过印钞机印出来的。
的确,国家拥有印钞权,我们手中的现金都是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直接印制的。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印钞机印的流通中的现金只是M0。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的M0总额为11.34万亿元,仅占M2总额的3.88%。
换句话说,M2中的另外96.12%都不是现金!
这些钱不是现金那是什么呢?通过了解M2的构成,我们可以得知,这96.12%主要是各种银行存款。银行存款并非现金,自然不是印出来的,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答案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银行发放贷款而“凭空”创造出来的!
举个例子
小明想开一家烤鸭店,预计投资100万元,于是他向银行贷款100万元。当银行将这笔贷款发放出去时,会发生以下几个事实。
第一,银行会记录一笔100万元的贷款记账,表明小明欠了银行100万元。
第二,银行并没有将其他储户的存款转移给小明(否则大家的存款岂不是朝不保夕)。
第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银行也不需要从金库中取出现金,除非小明偏要扛一蛇皮袋现金回去。
第四,小明的银行账户会显示一笔100万元的存款记账。
第五,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不会为此专门印刷100万元现金。
仔细思考这五个事实,你会发现,这100万元存款实际上就是银行“凭空”创造出来的,同时产生的是银行100万元的贷款记账,这个世界上并不会多出100万元现金出来。
这笔存款记账和创造它的贷款记账就像自然界的一对正负电子,它们可以稳定地独立存在。但二者一旦相遇(小明归还100万元贷款的时候),存款记账和贷款记账会一起一笔勾销,就如同正负电子相遇湮灭一样。
简言之,“贷款创造了存款”。
关于这一点,如果大家感兴趣,还可以阅读央行货币政策司原司长孙国峰的论文,正是凭借这篇论文,他获得了“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没有印新的现金出来,这个世界凭什么会多出这么一笔银行存款呢?
凭的当然就是信用。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所提到的,现代社会的钱,背后是信用。当小明申请100万元的贷款时,银行会审查他的学历、工作和现金流,只有确保他有足够的信用,才会贷款给他。
在学术上,这种银行存款是典型的信用货币,而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前文提到过一个数据,即到2023年年底,我国的M2余额为292.27万亿元。如果将这个余额平均分给14亿中国人,每人能分到20.88万元!这还不包括各种实物资产,仅仅是现金和存款。
那么,我们真的这么富有吗?如果我们理解了信用货币的概念,就能明白,原来不是我们有钱,而是我们喜欢借钱。政府喜欢借钱去修桥修路修大楼、企业喜欢借钱去投资工厂上项目、老百姓喜欢借钱去买房买车……
大家不断地借钱,M2余额自然就不断地上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