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承庭训,济世活人立誓愿 捍卫中医,建业升堂始悬壶
孙镜朗先生伴着20世纪初我们民族的灾难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他生于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其祖父益太公曾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军。清同治年间,流落到苏州,开济源公镖局,但他英年早逝,家道中落。父亲士章公,以缫丝为业,养家糊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家庭生活的窘迫,使年轻的孙镜朗明白了一个人生的道理:欲拯此困厄,非太息咨嗟之所能济!他有悟于心,牢记庭训,幼年立志:“受尽十年寒窗苦,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凭着十年苦学奠定的文化基础,孙镜朗于17岁时初览医籍。闭门青灯阅黄卷,启牖昏晓送流年,他系统地阅读医学经典,历经六载,医理盛乎胸中,继而又负笈南京,拜名医石云轩先生为师。石老饱学岐黄,善脉理,决安危,勤求古训,为一代名医,在江浙、金陵一带颇负盛望。石老尤其喜爱镜朗聪敏、勤奋,悉心传教。又历时六载,未及而立之年,镜朗先生便医业大进。至此而入室升堂,迈出了实现医国医民人生目标的坚实步伐。
早年接触进步思想的经历,使得镜朗先生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20世纪20年代末,先生客居武汉时结识了革命家任弼时,并受其进步思想的熏陶。这段人生履历,对镜朗先生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1929年,国民政府第一次中央卫生会议召开,余云岫抛出了当时轰动全国的“废止旧医案”,并制定了取消中医的六项办法。斯时,先生正游学南京,他毅然参与了抵制“废止旧医案”的活动,国民政府被迫取消了该项提案。他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中医学的尊严,同时也奠定了他在名医荟萃的金陵大都市从事医业的坚实基础。5年后,他在济南参加考核被录取的基础上,参加国民政府中央国医馆考核,以优异成绩考取“国医”资格,被授予“国医孙镜朗”称号及铜质匾额一面,随后在南京建康路设诊室挂牌行医。其间,进步人士于右任、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民族英雄范筑先、梨园名家奚啸伯等社会名流,常向镜朗先生咨询健康之道。此外他们更乐于跟这位饱读诗书、年轻沉稳的文人国医纵论古今,点评时弊,赋诗抒怀,鉴赏字画,品茗对弈。正所谓“长啸歌罢大江东,几许诗朋酒侣,恍如名山春梦,知己几人逢,别久殷殷问,潇洒意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