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卷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幼承家学,心归岐黄

我1944年9月出生于陕西韩城,幼年时随父先后辗转于山西太原、陕西西安、甘肃等地。父亲畅平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医学院(现山西医科大学),曾任职于晋绥军某后方医院,后又任职于解放军七军卫校。后来父亲因身体原因经部队批准回到老家山西省运城县(现运城市,下同)。

我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个学贯中西、负有盛名的医师,以中医内科、妇科见长,曾担任运城县医师联合会的会长,著有《护病学》《针和灸》《畅平医话》等著述,曾在运城市和山西省多届中医进修班、西学中班和中医经典学习班任教。

少年时的我生活是幸福快乐的,上小学时早早地戴上了红领巾、左右开弓双手写字,让我不能不对未来产生美好的畅想,学好数理化,将来当科学家!那时尽管父亲要求我在上学之余背记《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但年少的我还没有意识到中医将成为我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1959年我以优异成绩初中毕业,正信心满满地准备上一流高中、考最好大学,家庭却突遭变故,身为家中长子,年仅15岁的我不得不为眼前的生计操心,那时我到了运城县机械厂当短工、搬运工。当得知运城县医院缺少人手时,带着对医学的热爱,我在申请去医院工作的报告中写道:“当我还在幼年的时候,也许由于老人的影响,就深深地热爱上了卫生工作……毕业时就准备考卫生学校,但情况不能如意,不能使自己继续深造,为了达到自己的志愿,参加医院工作。”稚嫩的语言中表达着纯真,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1959年11月,我开始随院办护士班学习医学基础理论,在跟班学习的半年中,我比较少言寡语,但只要是眼中看到活,不管是轻还是重,是脏还是净,总是第一时间就干起来。那时,在中医科当医生的晚清举人朱厚卿老先生和老中医葛子柏多次观察后愿收我为徒学习中医。在两位老先生的帮助下我得以进入运城县医院受县卫生局委托举办的中医学徒班,开始系统学习中医。冥冥之中,命运之神将我引入博大精深的中医医学殿堂,岐黄医术在我的困惑中与命运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