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大家都在学习欣赏西方美术?
欣赏西方美术,光凭感性还不够
美术鉴赏是许多现代人的兴趣之一。莫奈或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米开朗琪罗等文艺复兴巨匠们的展览上,总是可以看到大排长龙的队伍,人们为了入场参观,就算等上数个小时也不足为奇。另外,日本濑户内国际艺术祭等艺术节,每到活动期间,也总有大批人潮造访。不过,问题来了:
为什么这些作品会被称为名画、名作,而且价值不菲呢?
能够具体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似乎不多。一般的情况是,即便有名的作品就在眼前,当下能够即时说出口的评论,也仍旧相当有限。
亲眼看见才知道,这幅画的颜色真的很漂亮。
这张裸体女人的画像好逼真,就跟照片一样呀!
这件现代艺术被称为名作,一定很厉害吧!
就像这样,一般人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评论,永远停留在“观赏印象”和“外界评价”。然而,在西方美术中,如果不了解美术史的沿革,不知道“作品本身是在描绘什么样的时代故事”,或者不了解世界史,不知道“这件作品的时空背景为何”,就无法在观赏时,真正明白作品背后的主题与寓意。
那些具有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便是以这样的鉴赏方式,细细品味西方美术的博大精深;也正因如此,那些被称为“名作”的艺术品,才会世世代代持续被颂扬并流传下来。
因此,面对艺术作品,若只以“诉诸感性”的方式观赏,可说是暴殄天物了。
假设,某天你到法国西海岸旅游,造访了世界遗产圣米歇尔山(Mont Saint-Michel)。看到当地那座浮在海上的圣米歇尔修道院时,如果你只说得出“好漂亮”,那么,别说是知识修养了,恐怕就连这段亲身参访此地的记忆,也会随着时间消失殆尽。然而,如果你具备相关知识,明白这座修道院混合了各个时代的建筑样式,修道士们曾死命渡海,法国大革命时此院还被充作牢狱使用的史实,面对眼前这同一座建筑,将会有截然不同的观赏方式。
欣赏美术作品时也一样,同样需要先充分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西方美术史、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中观看。如果不这么做,就算看了再多的名作,终究也只能沦为走马看花、拍照打卡;尽管留下再多欣赏记录,也只是虚有其表。
艺术已成为商业场合的必备修养
我作为位于日本四国地区的“倍乐生艺术场直岛”(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的总负责人,策划过各种各样的作品;后续,我出任了同样位于直岛的地中美术馆(编注:Chichu Art Museum,其建筑物由安藤忠雄设计,并埋设于地面下,避免损及濑户内海的自然景致)馆长。在上述艺术企划终于上了轨道之后,我开始担任金泽21世纪美术馆馆长;再后则以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馆长身份,持续接触国内外的各类艺术。(编注:作者本人于2021年3月起不再担任东京艺术大学艺术馆馆长一职。)从过往的工作经验中,我所强烈感受到的是“外国人对于艺术的浓厚兴趣与深度教养”。这些所谓的“浓厚”“深度”,可不光是“有兴趣”的程度而已。在欧美国家,艺术在商业场合深受瞩目,而热衷于艺术的企业家们,在社会上也常有相当卓越的表现。
苹果(Apple)的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因学习文字艺术——书法而闻名,雅虎(Yahoo!)的前CEO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则深受画家母亲的影响,爱彼迎(Airbnb)的创始人之一乔·杰比亚(Joe Gebbia Jr.),也曾在学生时代学习美术。此外,以运动摄影机起家的GoPro创办人尼克·伍德曼(Nick Woodman),也曾学习过视觉艺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成功人士的艺术修养,都不是等到发迹之后才萌芽的。
在纽约上流社交圈中,拥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MoMA)的董事会成员身份,对于商业往来会非常有利。不论你拥有多少财富,倘若一碰上艺术话题就搭不上话,那都是非常跌份的事情。
也就是说,人们普遍认为,美术鉴赏能力是品位出众者必备的素养。因此,地位、威望、资产高人一等的社交名流或富豪们,都会主动参加由MoMA主办的讲习班,为了成为董事会成员努力学习。
我在担任金泽21世纪美术馆馆长时,也曾接待过上述类型的人士。不论是在欣赏作品时,还是中午的用餐时间,他们总是会出于强烈的好奇心抛出各种疑问,满溢的热情几乎令我无法喘息。可见在社交圈中,艺术教养之重要。
“艺术不是生意,但生意与艺术相似。”
日本国内也不遑多让,创立ZOZO(编注:日本知名流行服饰购物网站代理平台)的前泽友作,是一位世界级的收藏家,藏品主要以现代艺术为主。他曾以123亿日元买下前卫画家尚·米榭·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的作品,引起社会热议,令人记忆犹新。另外,由我长年担任总策展人的倍乐生艺术场直岛,其实是现在倍乐生控股(Benesse Holdings)的名誉顾问福武总一郎所推动的计划。福武先生和其公司创始人,也就是他的父亲哲彦先生,父子二人都是相当知名的艺术收藏家。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不论东方或西方,通晓艺术的人总是能发起革新,开创出全新的时代呢?因开设东京汤储(Soup Stock Tokyo)(编注:日本知名浓汤轻食连锁店)而闻名的微笑(Smile)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艺术收藏家的远山正道,在接受网络杂志PLART STORY(2017年5月15日号)的采访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艺术不是生意,但生意与艺术相似。
对远山先生而言,把世间所没有或是自己未知的事物逐渐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他所谓的“生意”。
在科技急遽进化、各种领域逐渐趋向无国界的时代里,远山先生、前泽先生等人,便都通过结合不同性质的事物,创造出全新的价值观,进而赢得社会性的成功。那样的创造过程,其实就与艺术创作如出一辙。
这股“艺术与生意无法脱钩”的潮流,正在日本国内逐渐扩散。宝丽(POLA)化妆品公司自2016年开始,在新进员工的研修课程里,增设了“名画鉴赏”课程;全日本航空公司(ANA)在为了培养员工的全球化素质开设的各种以企业员工为对象的研讨会中,更从2017年开始增设“西方美术鉴赏法”课程。
把美术鉴赏变成一场智力训练
因此,本书将从14世纪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开始,一直介绍到20世纪的波普艺术,带领大家回顾西方美术的演变。同时,我也严选了23件,各个时期中最具代表性与革命性的作品(包含22幅名画及1件工业制品)。只要看懂这些名作,就能举一反三,将这套“感性之外”的鉴赏方法,形成可以套用的“公式”,延伸至其他艺术作品的理解上。
这套“感性之外”的鉴赏方法,有以下两个步骤:
◎步骤一/观察作品表现:看懂绘图技巧、色彩与主题等。
◎步骤二/回顾历史背景:理解创作当时的社会与思想背景等。
不论何种时期的作品,都可以通过这两个步骤鉴赏。阅读本书到最后,各位便会发现,自己已完整爬梳了西方美术从文艺复兴至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并能以简单且快速的方式,将该作品的特点与背景介绍给其他人。从此之后,你对于文艺复兴、印象派,甚或其他各种派别的艺术作品,将会有截然不同的鉴赏角度,就连难解的现代艺术也能轻松看懂,可说是无障碍进入名画世界的审美养成快捷方式。
如此一来,你便能跳脱出一般诉诸“观赏印象”或是“外界评价”的鉴赏方式,一改从前单纯欣赏画作形态和色彩的做法,培养美学素养,塑造自己专业、有品位的形象。
那么,现在就和我一起通过这些西方美术名作,深入广袤深邃的艺术海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