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翻译《解密》
张旭不介意多了读者,可如果把中文翻译成日文,那工作量可大了。
“咦。”
张旭心中一动,把小说翻译成日文好像也不是不行。
学校里就有现成的日语教师,自己也有一些日语基础,再加上原野熊二也能帮忙。
翻译二十万字的小说,时间应该要不多太久吧。
不过,就为了让原野熊二阅读自己的小说,花这么大代价,张旭觉得有点不划算。
“张桑,我是这样想的。”
原野熊二站起身,解释道:“如果小说有很高的阅读性的话,可以在我们国家出版,我的一位好友是角川书店编辑,
这种题材的小说,应该是很畅销的。”
七八十年代的日笨,经济发展如同踩在风火轮上。
GDP总量仅次于漂亮国。
经济发展,人们的精神娱乐需求随之高涨。
出版印刷业也出现一个高潮。
角川书店是日笨一家规模较大的连锁书店,出版过大量通俗书籍,市场占有率很高。
而且日笨的稿费是按版税和印数来确定的,如果是畅销书籍的话,稿费非常可观。
至少比现在华国的稿费多的多。
文学作品受文化差异影响,叙述方式和语言之间是有隔膜的。
关键是翻译也很重要,不是简单的单词直译就能解决的问题的。
除了《解密》张旭倒是看过很多东野圭吾的小说,如今全部能清晰记得。
直接抄日笨本土作家的作品,要少很多文化差异方面的障碍。
不过《解密》可以作为探路石,试一下日笨的出版市场。
为后续出版其它作品做准备。
这么一想,张旭瞬间有了动力。
做了决定,张旭立刻行动,在外国语学院找到教授日语的讲师徐一平。
听到张旭想把小说翻译成日语,徐一平有些为难。
“徐老师,可以利用同学们自修时间,志愿参加嘛。而且还有日本友人一起的,也是一个锻炼和学习日语的好机会。
而且,我可以按照翻译稿酬的标准,支付稿费。”
张旭不可能让人家白干,他没那么大的脸。
按照翻译稿酬的标准支付稿费,正当合理。
“如果这样的话,我可以帮你试试。”
落实了翻译的事情。
张旭回到寝室开始誊写《解密》,底稿要拿出投递,翻译只能用誊写稿了。
原野熊二则给他那位角川书店的朋友写信。
第二天一早,徐一平带着四位学生过来找张旭。
“他们四位完成初稿翻译,我来最后把关。”
徐一平给张旭介绍了那四位同学,张旭也不废话,直接把昨天誊写的部分稿子交给他们。
“徐老师,这是我的室友原野熊二,他也会参加进来。”
“请多关照!”
原野熊二鞠躬说道。
......
《解密》日语翻译小组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正式成立。
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翻译《解密》。
或许有原野熊二本国人的原因,翻译进展十分顺利,每天都能翻译五千字左右。
在《解密》的翻译工作有序进行时,第四次文代会在燕京召开。
全国范围内,知名的文艺工作者几乎都来到燕京。
尤其是文学界,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大师和知名作家。
沈从文、艾青、叶圣陶、李尧棠等等。
大师、作家们在开会之余,讨论的自然是华国的文学发展。
“最近有一本《牧马人》你们看过吗?”
闲聊时,有人突然转变话题,问了一句。
“我专门请朋友从山城邮寄了一本刊登这篇小说的杂志,读了以后,让我心潮难平。”
一个来自西山的作家,感叹道。
“我看的转载,这篇小说像伤痕文学,又不是。我觉得可以归为反思文学,比较恰当。”
“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泪流满面,简直如同在看我自己这十几年的经历。”
“......”
“这部作品反应了时代、国家和知识分子的苦难命运,却并不灰暗,小说中肯定了人性的善良,正是这种善良,给了人活下去的勇气。”
今年刚从西疆回到燕京的中年作家王盟,仿佛看到自己,十六年的岁月奉献给西疆。
正是小说这种善良,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会场内的作家们在谈论《牧马人》,休息室内的大师们,同样在谈论。
“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文学作品同样不能一味的舔舐伤口,还要向前发展。”
一位大师弹了下烟灰,眯着眼睛说道。
“《牧马人》恰逢其会,既有苦难,也有反思,更有向上的力量。
我建议,把《牧马人》向全国推广,推动反思文学浪潮。”
坐在旁边沙发的大师,提议道。
“我附议!”
“我附议!”
“......”
......
文代会发生的一切,张旭并不知道,他此时正盯着一封来自沪市的信件发呆。
果然,历史总是不断重复。
原本《牧马人》小说他就是从电影改编过来的。
现在后世拍摄《牧马人》电影的谢导,居然给他写信过来。
原来,刚完成《啊!摇篮》拍摄的谢导,在浦江日报上见到《牧马人》的评论文章,引起他对反思文学的兴趣。
专门拜托重庆的亲戚,帮他购买了一期《洪岩》杂志。
得以看到《牧马人》小说,这一下就激起了他想拍摄反思文学电影的念头。
于是,辗转找到张旭的联系方式后,提笔给他写了这封信。
谢进在信中提到,他想把《牧马人》拍成电影。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尽管拍。
张旭笔一挥,就给谢导写了封回信。
同意由他来拍摄《牧马人》,不过具体事宜最好是找时间当面谈一下。
毕竟提前了两年,此时谢导《天云山传奇》还没拍出来。
面谈一下,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诉谢导,免得拍出来的电影毁了前世的经典。
《牧马人》电影拍摄事宜,只是他生活中的小插曲。
随着《解密》翻译小组越来越熟悉,翻译进度大幅加快。
十一月五日,日文版《解密》终于完稿。
终于一次性看完故事内容,原野熊二对这本书更加有信心。
他直接跑到邮局,给他朋友发了封电报,让他尽快到华国来一趟。
华国与日笨之间的通讯电缆,虽然在七六年铺设成功,可线路少话费贵,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直到九十年代中日光缆接通后,国际电话才稍微普及一些。
现在想要联系那边只有电报最快。
发国际电报虽然贵,幸好原野熊二不差钱。
留学生补助每月有272元,再加上松下的薪资,可以在华国生活的很好。
对比起来,张旭每月17.5的补助就有些不够看了。
这点钱对他个年龄的年轻人来说,吃饭都不够。
《解密》的稿子邮寄给马荣已经半个多月了,还没收到马荣的回信。
也不知道出版社联系的怎么样。
张旭没等到马荣的来信,却等来了原野熊二的朋友石川大悟。
“张桑,接到原野君的电报,我就立即赶来了!”
石川大悟年龄在三十岁上下,穿着一身合体的西装,头发梳的一丝不苟,一看就是职场精英。
“能让我阅读一下您的小说吗?这是我来华国的主要目的。”
“这是应该的!”
张旭拿出日文书稿,递给石川大悟。
“石川君,你不会失望的!”
原野熊二在边上十分肯定的说道。
石川大悟拿着稿子认真阅读。
张旭和原野熊二安静的等他。
二十万字的《解密》,石川大悟看了一个小时。
张旭也被煎熬了一个小时。
“我同意出版您的这本《解密》。”
石川大悟一点不拖沓,看完以后立刻确定可以出版。
“稿费怎么计算?”
张旭最关心的就是稿费。
“您是华国作家,在我国没什么名气,按照惯例,我们以百分之八的版税付给你稿费。
当然,这只是首次印刷三万册稿费,如果销量上升,我们也可以提高版税额度。”
石川大悟没把话说死。
看过《解密》后,他已经完全被这本小说征服,他相信只要把这本小说带回国,一定会在国内引起轰动的。
所以,在给张旭谈稿费的时候,他适当留出了上升空间,就是怕错过这本小说。
张旭点点头,认为石川大悟说的还算靠谱,没有故意压低稿费。
脚盆鸡这种传统出版物采取先印刷,后销售的模式。
因此,支付作者的版税,在印刷后就要按照印数支付,不管你卖还是不卖,只要印出来就要给钱。
张旭作为一名外国作家,给到百分之八的版税,和三万册的印数,其实就是行规。
“签约后我可以拿到多少稿费?”
“二百四十万日元。”
张旭在心里算了一下,按照汇率240万日本可以折换成人民币在1.5万元左右。
“发了,果然还是赚外国人的钱来的快!”
张旭心里无比雀跃,这一下就把他从贫困线之下,拉到小康。
简直不要太爽。
“按照你说的方式,我们可以签合同。不过,如果后面要增加印数的话,版税比例需要重新签订。”
张旭看着石川大悟,说出自己的要求。
“没问题,请放心将书稿交给我们出版!”
石川大悟鞠躬致谢。
随后,他从公文包里拿出制式合同,把内容填好,日文版《解密》的出版事宜就算交给角川书店了。
“张桑,我会坐明天的飞机回东京,尽快印刷出版,届时,会第一时间给你邮寄样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