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群雄逐鹿

这时候钱颖也看到单英琪了,发现她是从学校里往外走的,脸色立刻变得慌乱和焦急起来。

还是单英琪善解人意,抢先开口道:“别急,张潮没同意把书给我呢。”

钱颖这才松了一口气,随即有些不好意思,道:“我还以为白来了呢。”

单英琪笑道:“那小子精明得很。他现在上课去了,你现在上去也白去。不如我们去外面聊聊。我还没吃午饭呢。”

钱颖摸摸肚子,道:“好吧。其实我也没顾上吃,刚下飞机就打车过来了。”

单英琪和钱颖虽然只有点头之交,但既是同行,又同是女性,互相之间天然就比较亲近。

三中地处荒僻,附近只有一溜农村自建房的一楼有杂货店、小饭馆。两人也没走远,就近找了个小店,点了两个炒粉和两瓶饮料。

简单填了肚饿,单英琪就把中午的遭遇说给钱颖听。虽然没讲春风社的报价,却把张潮写的那两个数字告诉给钱颖了。

钱颖听完心里“咯噔”一下,自己这次带来的报价,起步是8%的版税,8万册的首印,出版社方面给了她一定的上浮空间,但是和那家不知何名的民营出版公司相比,距离还是太远。

钱颖抱怨道:“年轻作家的胃口都被这些民营公司给喂大了。想当年韩涵也才拿8%。现在一个个起步都要10%,甚至12%,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

单英琪道:“销量给的呗。谁叫现在那些老作家的书那么难卖。拿了茅盾文学奖又怎么样?读者不爱看有什么用。”

钱颖叹气道:“谁让我们包袱重呢。每年都要背那么多不赚钱的出版任务。你不出吧还不行,出了就等于积压在仓库里。压上几年,还不是拿去打成纸浆了。”

单英琪道:“这些小伙子、小姑娘,以为我们出版社赚了多少钱。其实社里赚的那点钱,还不都是扔进这些无底洞里去了。”

这时候两人同时看到一辆红色的出租车火急火燎地从小吃店门口驶过,扬起一阵烟尘。看样子是直奔三中校门口去了。

单英琪和钱颖对视一眼,很有默契地马上起身结账,也踩着着小碎步往校门口赶去。

来的果然是同行,叫王乔山,供职于21世纪社,也是一位专门做青春文学的年轻编辑。

三人就在校门口礼貌而又不失尴尬地互相打了招呼,一起去了行政楼。办公室的周主任看到又来了两个新客人,头都大了,但是又不能不接待。

他让干事小郑给每个客人都沏上茶,客客气气地说道:“几位编辑都想和张潮谈,这个心情我们理解。但是张潮同学毕竟还是学生,以学业为重……”

几人中王乔山的年纪最轻、性格最跳脱,闻言“噗”一声就笑了出来,搞得周主任颇为尴尬。

还是钱颖打了圆场,道:“学业当然很重要,但张潮同学现在的重心应该在创作上。如果这次他能顺利出书,想必对学校的美誉度是很有帮助的。”

周主任闻言,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个记事本递给他们进行传阅,并且解释道:“这是这几天打电话到学校这边,想要和张潮同学面谈的出版社。你们三位是来的比较早的,但他们应该也很快会到。这要是来一个见一个,恐怕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很大。”

三个编辑看了下记事本上的记录,连同他们三个人已经到了学校的,一共有十二个出版社,其中不乏三联社、中信社、花城社这样有名的国家与地方大社,也有呗榕文化、中南博集等崭露头角的民营出版公司。

三人都感到压力山大。

也不怪这些出版机构如此积极,原因无他,就是畅销。

韩涵一部《三丛门》的销量,许多知名的老作家一辈子写的书加起来都追不上。而郭小四的《幻城》则很可能打破这个记录。

其余的青春文学作家,如春树、蒋方舟等人,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每本书的销量也基本能维持在10万册以上。这在一本书首印3万册、年销5万册就算畅销书的时代,可以算得上出版社的掌上明珠了。

所以能抢到一个话题度高、作品质量又不错的青春文学作家,等于是抢到了一台稳定输出的印钞机。

周主任看到三个人都沉默了,善意地提了一个建议道:“要不然这样,大家集中一个时间,由咱们学校提供场地,让张潮同学统一与大家沟通出版事宜。”

三人互相看看,有些犹豫。

这时候干事小郑轻手轻脚地推开门,对周主任说道:“主任,又来了一个编辑,姓陆,说是之前给您打过电话……”

闻言王乔山毫不犹豫地起身握住了周主任的手,说道:“好主意,就按您说的办!”

下午下了课,张潮才知道竟有这么多出版社来找自己买版权,也吃了一惊,因为之前预估最多就是有五六家。看来还是低估了出版社对畅销书的热情。

不过这样更合他意,只不过自己计划里的报价,要变一变了。

他和周主任说道:“谢谢主任的支持。时间就安排在后天晚上吧。咱们尽量在高一高二返校以前敲定这事。”

周主任问道:“要我通知你父母吗?”

张潮犹豫了一下,道:“还是算了。我自己能谈好,而且我也成年了,合同自己就能签。”

周主任点点头同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作为纯粹的行政干部,张潮成名以来他的工作压力凭空大了很多,经常有各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单位、机构甚至个人打电话到办公室,而且接待工作也多了很多。

还一个都不能得罪,不是报纸就是杂志,要不然就是今天这样的出版社。吴校长交代了,这都事关学校声誉,不能怠慢。

周主任得了准信,就和校长汇报了,校长笑道:“那还是用那个小会议室吧。那儿快成了张潮的专属会议室,用的频率比我还高。另外,你还要做好准备……”

周主任当天晚上就给留电话的出版社一一回电,讲了学校的安排,让他们赶紧派人过来。

各个出版社闻言,立刻急了,以前找作者谈出版都是一对一,哪有这样,和拍卖行似的。但张潮和学校方面的理由也十分充分,无可辩驳,只能特事特办。

所以各家都连夜召开会议商量对策,最终还是忍不住诱惑,纷纷派出精兵强将,飞往福海,争夺张潮的初版权。